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狼疮性肾炎 (LN)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从而导致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不仅如此 ,在肾小球内也存在局部性的凝血—纤溶异常。D -二聚体 (D -dimer)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可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我们于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检测了 2 8例LN患者血浆D -二聚体的水平 ,并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8例LN患者中 ,男 4例 ,女 2 4例 ,平均…  相似文献   

2.
3.
肾病综合征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英辉 《广西医学》2002,24(5):629-631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及肾病综合征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组,肾病综合征合并呼吸道感染组,并发感染治愈后四组,用先进的全自动历凝仪定量测定D-二聚体。结果:肾病综合征患D-二聚体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病综合征合并呼吸道感染患D-二聚体比肾病综合征升高更明显,二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其中感染被治愈后D-二聚体又降低至原来水平(P>0.05)。2例感染未被控制D-二聚体持续维持高水平。结论:动态测定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肾病综合征疗效及观察患有无继发感染等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70例病例及健康组30例的血浆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在429nm波长下比色,根据标准曲线求得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1-2周内D-二聚体含量持续上升,2周内达到高峰。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加,反映纤溶活性增强和凝历酶生成增多,提示是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价值的指标,且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增高可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长。  相似文献   

5.
肺癌病人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晟 《浙江实用医学》2002,7(3):136-136,140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 70例肺癌病人 (Ⅰ、Ⅱ、Ⅲa期 40例 ,Ⅲb、Ⅳ期 3 0例 )及 60例慢支病人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肺癌组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1 119± 0 95 1mg/L ,高于正常上限0 5mg/L有 5 7例 (81 43 % ) ;慢支组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0 2 47± 0 196mg/L ,有 7例 (11 67% )高于正常上限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转移组 (Ⅲb、Ⅳ期 )肺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1 5 16± 1 2 2 9mg/L ,较早期 (Ⅰ、Ⅱ、Ⅲa期 )的局限组肺癌病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 0 797± 0 489mg/L ,两组间比较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肺癌病人中测定血浆D二聚体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金阶  谈志强 《广西医学》2003,25(3):393-395
国内外对D 二聚体 (D dimer .DD)的研究频多 ,认为DD是血凝和纤溶的分子标志物。其含量增高示血凝固性增高和纤溶亢进〔1,2〕 。脑梗塞 (Cerbralinforction ,CI)患者急性期血浆DD含量升高 ,血液呈高凝状态已被证实〔3 ,4〕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水平高低尚无定论〔5〕。其含量与脑出血量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有关 ,是否需要用止血剂治疗 ,弄清这些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而稳定的降解产物 ,是唯一直解反映凝血和纤溶生成的理想指标〔6〕,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形成和溶…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雯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86-87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金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D-dimer)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水平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1]。在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Fg)和纤维蛋白(Fb)降解的总产物是FDP,而D-dimer则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FDP与D-dimer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对妊高征和正常晚孕妇血浆D-dimer和血小板计数(PLT)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讨D-dimer对妊高征早期预测和诊断的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妊高征28例,按参考文献[2]诊断分类标准,其中轻度10例,中度10例,重度8例(妊高征组),随机选择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正常妊娠组),两组孕妇…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70例,另选择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AMI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规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痛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96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塞44例(AMI组),陈旧性心肌梗塞16例(O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1例(UA组),稳定型心绞痛15例(SA组),健康中、老年人20例(对照组)。结果AMI、OMI、UA组的D-dimer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其含量分别为(1.89±1.62)、(0.92±0.89)、(1.03±0.98)mg/L(均为P<0.01)。而S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冠心病患者血浆D-dimer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继发性纤溶的较好的指标,以及CHD体内血栓前状态和溶栓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指标变化,对36例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及25例对照组的血浆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01,与治疗后患者比较P<0.01)。结果提示,D-二聚体可作为慢性肺心病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48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放免活性,结果示3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后即刻血浆Adm水平升高达峰值(118.4±9.49pg/ml),峰值较对照组(46.46±3.55pg/ml)增加1.5倍(p<0.001),第3天开始逐渐下降,第28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即刻血浆Adm与内皮素(ET)水平呈正相关(γ=0.9003,p<0.001);5例心绞痛(AP)发作时血浆Adm明显升高(101.7±10.15pg/m1),其值较对照组增加1.1倍p<0.001),AP缓释后2至3天恢复到正常水平;12例病情稳定的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血浆Adm轻度增高(70.55±10.99pg/ml);实验性心梗大鼠血浆Adm水平明显升高(p<0.001)。以上提示在血管壁及内皮细胞受损或(和)被激活后,多种血管活性肽的合成、释放及降解失衡,Adm释放增加,对维持机体循环的自身调节具有有益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4例老年冠心病和41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TNF浓度,并以35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TN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TNF浓度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l);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血浆TNF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TNF可能参与冠心病、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D-二聚体(D-dimer)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同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的B型脑钠肽水平,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各组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比较各组BNP、D-dimer含量的差异和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74±0.87)μg/L、(2.09±0.77)μg/L,均较单纯性COPD组患者的(1.67±0.65)μ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HD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BNP水平分别为(919.34±189.33)pg/mL、(213.60±31.74)pg/mL,较单纯性COPD组患者(37.30±12.74)pg/mL明显增高,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D-dimer含量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B型脑钠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变化、疗效监测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Hcy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资料,检测其血浆Hcy、脑钠肽(BNP)、尿酸(UA)、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 Ⅰ)水平,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采用Simpson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为(18.5 ±12.54)μmol/L,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占82.3%.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33,P=0.001),与其入院24h内的LVEF呈显著负相关(r=-0.169,P=0.008),与血浆cTn Ⅰ水平无相关性(r=-0.043,P=0.523).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eGFR呈显著负相关(r=-0.151,P=0.009),与血浆U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08,P=0.000).结论 HHcy在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血浆Hcy水平与冠心痛患者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高龄冠心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来我院就诊和体检的年龄≥75岁的人群资料,选取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BNP和D-D进行比较并判断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两者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浆中BNP和D-D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和D-D联合检测,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极大。文章从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及一般护理、医疗护理指导及急救知识的普及、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临床护理在冠心病的治疗和转归以及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