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研究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隐喻词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必须立足于源语和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通过其隐喻认知意义的异同对比分析,进而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传达原作中的形象意义,以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是关于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它所提出的最大关联和最小努力的原则与翻译过程有直接的联系。最佳关联是广告修辞中的仿拟辞格得以构建的基础。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广告仿拟翻译有三种对策:以仿拟译仿拟、转换辞格翻译和释意翻译。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差别很大。因此,将一句英语译成汉语时,不可能要求二者在词的数量上绝对相等,或只是对原来仅有的词义作对应性的翻译,这种生搬硬套的翻译必然使原文失去原有的意义。为了使译文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我们必须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将词类加以转换,在词的数量上增加或重复一些词。增词就是在翻译时按照词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上一致。逐词逐句地死译会使译文生硬,甚至损害原文的意思。这当然在翻译时不是无中生有地随意增加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黄帝内经》中不同类型顶真结构的翻译方法,从而引起翻译同行对顶真修辞翻译领域的关注。[方法]本文将首先以归纳的方法总结《黄帝内经》中3种顶真结构,然后以举例分析的手法研究归化和异化策略在《黄帝内经》不同顶真结构翻译中的应用,从而分析归化与异化翻译方法在这些顶真结构翻译中的优劣和适用范围。[结果]通过对于3种顶真结构翻译方法的比较,本文认为归化与异化策略在翻译《黄帝内经》顶真结构中各有利弊,《黄帝内经》中顶真修辞的翻译一方面要尽可能保留中医语言特色,传播中医文化,另一方面,也应考虑读者的接受度,虽然目前归化翻译是主流,但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异化将成为新的趋势。[结论]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内经》顶真结构翻译中的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归化已经逐渐在中医翻译中失去其原有主导地位,异化成为更多中医译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由于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喻体选择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对比喻的理解和翻译效果。基于英汉2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对英汉习语比喻中的喻体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翻译比喻时可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及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准确而又完整地再次表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1]但是翻译并不是两种文字的简单转换,也并不是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能翻译.翻译是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医药学越来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在对外传播祖国医学文化的过程中,中医英语翻译工作者为中医走向世界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及异延策略在翻译理论的运用,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原文中心论”。原文不是恒定不变的中心。原文既因为与其他文本(在空间上的)不同而得以出场,又因为(时间上的)延宕而无法充分在场。每次翻译都是译者对原文意义的暂时捕获。本文浅析解构主义对翻译“原文中心论”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中外医疗》2012,(29):84-84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2,(25):152-152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  相似文献   

10.
以韩礼德(M.A.KHalliday)为首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主张,翻译一般是寻求原文与译文在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将意义的对等,单位应该建立在语篇(Text)上(胡壮麟等,1989),也就是说,翻译应该寻求原语(source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language)的语篇在同一整体情景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并区在寻求两种语言语篇概念意义对等的同时,还必须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及在表达媒介、渠道、修辞方式等语篇意义的对等。这一理论以一个新的角度——从语篇出发而不是从词、句…  相似文献   

11.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义教学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简单罗列词义。强调词的字面意义。而忽视词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主要通过翻译和对比的方法进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采取讨论词义理解与语境的关系。及以语境理论和深层认知优势为指导的情景法和推断法进行词义教学,认为词义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依据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法和推断法发挥了深层认知的优势。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汉语是孤立语,缺乏形态变化,因此虚词与语序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分析了汉语双音词中语素的顺序、短语及句子中词的顺序,说明语序与语义、句意的关系.同时从修辞的角度,指出有意识地运用语序变化,可以造成独特巧妙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古医籍中的实词活用现象非常普遍 ,必须了解词类活用的规律。其方法是紧密联系上下文 ,通过词在句中的位置 ,前后有哪些词与它结合 ,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具备什么语法特点来判断。以此选择出符合上下文的语译 ,真正准确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4.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 ,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文化差异在英汉词汇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 ,主要有 :无对应词 ,对应词词义范围有宽窄 ,褒贬不一 ,对应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不同。在英语教学中 ,应进一步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重视比较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写并发表论文是我国医学研究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研究生需适应从外语到局部的二语环境、从应试到应用写作的转变;并把握英文生物医学论文的特点,包括以应用为导向、以清楚简洁为语言使用标准、以特定的语类规则组织篇章、以交际目标完成情况为评价标准等。进而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符合语体特征的词,确保句子结构与逻辑一致,做到段落连贯、一个段落一个中心思想,以及确保篇章结构符合语体规范与格式,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医古典文献词义研究具有跨学科属性。解释文献资料中字词句的意思,既是中医学问题,又是语言学问题。考证词义,既要继承传统训诂学的优良传统,又要吸收引进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内经》中“盛”字的意义,对中医古典文献词义研究而言,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隐喻的认知特征让人们意识到,隐喻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应关注隐喻背后文化意义的传递。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从病因、病机到治疗再到方药无不渗透着隐喻的思维模式。然而,当前中医方剂名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概念隐喻的英译处理主要以直译策略为主,直接移植隐喻意象,由于文化的差异,译文往往失去原文所富有的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因不能产生原意象所触发的联想而失败。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对于方剂名中的隐喻翻译,译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喻的翻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译者对方剂名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充分了解方剂名中可能含有的隐喻,并尽可能再现原文中的隐喻。此外,由于中医文化的异质性和民族特色,或音译,或加注解,需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对于结构隐喻采用喻义优先原则,译者应以传达原意象的含义为主要目标,通过意译法摆脱语言形式的限制,通过语义转换传达基本信息,再现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各种语言中,医学英语也不例外,虽然它作为科技英语,其本质特点是用词准确,但也广泛使用模糊语。模糊语在医学英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若恰当地使用模糊语,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效率。医学英语中常用表示概数、推测或征询语气等的模糊语代替含义确切的词,对这类模糊表达,汉译时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化抽象为具体、删繁就简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形式语言风格化表明 ,画家的审美认识通过自己的笔墨语言体系与社会实现链接 ,已经具有纯粹化了的自我形式语境。相应的文化高度 ,将自创的形式语言与审美规律相对应 ,在本质上是艺术语言与精神内在的统一。与中国文化的审美共性相一致 ,是中国画家笔墨语言创造的必由之路 ,不可迷恋笔墨语言的种种表象 ,应将对作品内在意义的思考向更深层的方向推进。艺术风格的基础是以自觉的人文意志去自觉追索生活的本义 ,从而进入具有哲学意义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整理《黄帝内经》中"络"及其词组含义,以发现《内经》中络及络病的内涵。[方法]利用电子文本,在《黄帝内经》中摘取含有"络"字的内容,将"络"及其相关词组结合注家的注释进行分类,从词性、词义、医理等方面分析归纳《黄帝内经》中"络"及其词组的含义。[结果]《素问》中共有40篇含有"络"字,共现170次。在《灵枢》共有39篇含有"络"字,共现161次,合计331次。"络"以单音节词出现共计80次。根据词组的含义将含"络"词组分为四类:解剖类、生理类、病理类、其他。[结论]"络"以单音节词形式出现的频次相对较少,词性为名词或动词,词义常表络脉或联络的含义。络以词组形式出现的频次较多,词性为名词。"络"在《内经》中指细小的血府,它虽只一次提到"络病"之词,但对其病因、病机与诊治均较详细地论述,确为络病认识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