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回顾药浴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浴法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认为中医药浴疗法治疗儿科疾病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现有研究还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简单介绍蒙药药浴疗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蒙药药浴疗法。方法:从蒙药药浴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其流程、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情况等角度详细介绍蒙药药浴疗法。结果:本疗法作为一种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安全、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外治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药浴法”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处方,煎取药液後冲洗、浸渍患者全身或局部病竈,以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换血疗法(exchange transfusion)是较传统而成熟的治疗方法,因其能在数小时内迅速改变重症病例的病理血液成分,在90多年临床应用过程中,挽救了很多生命.国内开展换血疗法时间较国外短,多数只用于新生儿溶血症的处理,本文谨以换血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中医传统药浴保健疗法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传统药浴保健疗法评介100029北京中医学院刘占文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兰草煎的水。兰草就是现在的佩兰,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  相似文献   

7.
敷贴疗法是采用中药研粉或调成糊状贴敷于体表,经皮吸收后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现就敷贴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浴疗法是采用药物煎汤,乘热将全身或局部皮肤浸泡在药液中浸洗或进行淋浴,以治病祛疾、养生康复、强身健体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药浴大受欢迎。壮医药浴疗法有其特点,笔者试对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袁春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163-1164
中药药浴是将药物包裹后加热煎煮,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稀释出来,加入适量的水,调至一定温度,使患儿坐入其中,通过按摩肌肉穴位及浸泡肌肤,达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开窍腠里,行气活络作用,促进肌体及肢体功能恢复。笔者总结本科22例中药药浴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中药药浴患者  相似文献   

10.
药浴疗法治疗筋骨痹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药浴疗法的方法学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药浴疗法是以内病外治为目的的一种祖国传统外治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医家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的智慧结晶。1药浴疗法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学原理11药浴疗法萌发于早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就开始了对医学现象的认识,得到了...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浴疗法是指用蒙药煮沸之后产生的蒸气熏蒸或蒙药煎汤洗浴全身或局部,利用药性、水和蒸气等刺激作用来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主要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使用范围广、简便易行等特点。蒙药浴以侧柏叶、照白杜鹃、水柏枝、麻黄、小白蒿等5味药为主配方,在清水里煎煮成汤。欲称五味甘露汤。根据病情在五味甘露汤之上,可加入五根(黄精、玉竹、白及、天门冬、菱角),以补充药力。称之为加味五味甘露汤[1]。1药浴方法1.1煎煮法:取侧柏叶,照白杜鹃各1份,水柏枝、麻黄各2份、小白蒿3份,先清除药材之杂质,在温水中浸泡24…  相似文献   

13.
1药浴方药及用法1.1制法:侧柏叶、白杜鹃各500g,水柏枝、麻黄、小白蒿各1000g,加驴骨400g,加水泡药2小时,水淹没药超过半尺以上。先将驴骨煎煮30分钟再加上药物入锅,加满清水煎煮,约烧至半锅时,取出清汁,锅中再加满清水。重复煎煮待烧至三分之二时,再次取出药汁复加满清水煮,待干去十分之七,剩余三分时捞去药渣,将药汁合并即可入浴。1.2入浴法:药浴10天为1疗程,每日1次。药浴温度40~45℃。每次入浴时间60分钟。据体质结合病情灵活掌握,体弱且赫依极盛者,隔日人浴。老年、体弱者药浴温度相对低一些,36℃左右即可,也可以缩短入浴时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的治法中,固涩法往往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常有它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不少方面,起到了其他治法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儿科,应用固涩法虽然不如清热、解表、导滞等法那样广泛,然而在许多方面,需要用固涩法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将固涩法与其他治法密切结合,用于治疗泻痢、咳喘、自汗、遗尿等多种疾病,收效良好。现分别简述如下。一、剑肺固表:这一类治法,起到顾护肺气,不令其耗散于外;又肺主皮毛,通过固肺  相似文献   

15.
药熨疗法是民间常用的一种外治疗法,具有适应症广泛,操作简便的特点。笔者运用于儿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麻痹性鼓肠 麻痹性鼓肠是小儿泄泻、痢疾、重症肺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以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又称麻痹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6.
敷贴疗法是指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粉末膏状、药饼等,利用皮肤结构或局部穴位的吸收和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病之目的.本法除能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作用外,还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现将近年来本法在儿科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外台秘要》药浴疗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台秘要》是唐代著名医家王焘所著 ,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本文通过对书中所载16 2首药浴方 ,从用药特点、治疗原则、适应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药浴疗法是以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 ,以外科、皮肤科为主要适应病证 ,以采用辛苦甘味药为用药特点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值得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蔡金波 《山西中医》1989,5(3):19-21
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幼小,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药物治疗,诚如清·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所云:“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捕风捉影,则转救转剧,转去愈远。”再加上小儿畏药味之苦涩而拒服,致使小儿病之治疗愈显其难。笔者认为各种糜粥均以五谷为基质,或加某些中药相烹而成,“一省费,二味全,三津润,四利膈,五易消化。”诚系治疗小儿疾患之一蹊径,现介绍如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刺血疗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捏脊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捏脊疗法又称提背、捏背,是小儿推拿疗法之一[1]。根据文字记载,捏脊疗法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长期流传于民间,经过不断的充实、完善、改进,现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或饮食异常、面黄肌瘦、腹胀大、青筋暴露、头发枯黄而无光泽、便溏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病症。此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笔者现将捏脊疗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分述如下。1操作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术者双手拇指在前,示指在后,余下3指自然屈曲,自患儿长强穴提捏住皮肤,双拇、示指相互交替,自下而上捏皮肤至大椎穴,共捏5遍,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