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心肺脑复苏首先重视"生命链",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最佳时机,它包括4个环节,即早期启动紧急心血管救护系统、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及早期高级生命支持;还介绍了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及应用、脑复苏、重症监护及预防医源性感染。指出应提高群众自救和互救意识,使在任何场所的心搏骤停病人都能得到第一目击者实施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心肺脑复苏首先重视生命链,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最佳时机,它包括4个环节,即早期启动紧急心血管救护系统、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及早期高级生命支持;还介绍了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及应用、脑复苏、重症监护及预防医源性感染。指出应提高群众自救和互救意识,使在任何场所的心搏骤停病人都能得到第一目击者实施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3.
辛煜芳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3(8):84-86
心肺脑复苏(CPCR)包括两大部分,即心肺复苏(CPR)及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对CPCR抢救护理有了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心跳骤停是指各种急性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失去有效的供血能力,意味着机体开始进入临床死亡[1].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是针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与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相比,CPCR不仅能促进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促进脑复苏,使患者恢复社会行为能力[2].临床过程中,大部分心脏骤停最早都是由护理人员发现的,所以CPCR急救中的护理配合显得十分必要.一般先采取CPR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抢救,尽快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并同时进行脑功能的保护,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并不断更新CPCR有关知识与技术,以最有效的方式实施复苏[3]. 相似文献
6.
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主要用于复苏后能维持较长时间生存的患者,随着口对口呼吸术、心脏按压的广泛使用,挽救了许多不该死亡的心脏,近年来复苏研究的的目标则转向不该死亡的脑的研究,所以现代急救医学已将CPR扩展到CPCR的高层次。如何重视此“生存链”使CPCR实施在最有抢救价值的黄金时刻? 相似文献
7.
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因素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 (CPR)包括基础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鉴于脑保护和复苏的重要性 ,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CPCR ) [1] 。我们通过 94例复苏患者的资料 ,对其影响因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4例中男 5 8例 ,女 36例 ,12~ 81岁 ,平均 34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37例 ,急性心肌梗死 2 6例 ,心肌病 9例 ,重症心肌炎6例 ,电击伤 4例 ,青霉素过敏 4例 ,氯丙嗪中毒 3例 ,低血钾 3例 ,奎尼丁反应 2例。 94例心肺脑复苏 ,成功36例 ,占 38 3%。1 2 心脏呼吸骤停诊断标准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 ,瞳孔散… 相似文献
8.
心肺脑复苏急救中的医护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护士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准确作出病人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并配合医生分秒必争地实施心肺脑复苏的急救。方法 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配合医生采用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复苏药物治疗、用冰敷头部及体表大血管行经处等复苏处理。结果143例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有35例在1min内进行CPCR,存活32例,占91.43%;有4例在8~10min进行CPCR,存活0例。结论 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快速、敏捷、争分夺秒地与医生紧密配合,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使病人的死亡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陈秀艳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3):1241-1241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急救既是院前急救的延续和对院前急救的规范。又是对存活到医院伤员确定性救治的开始。心肺脑复苏的成功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有关。若能在心脏骤停4min内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8min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所以急诊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及完成心肺复苏术(CPR)的一项工作。笔者现将对院前心肺脑复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针对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70年代强调心肺复苏术(CPR)要考虑到脑,由于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故目前把CPR扩展为CPCR,现对CPCR的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6):427-428
随着现代复苏术的飞速发展 ,心肺复苏不仅仅针对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 ,而开始注重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评估救治与护理 ,因此在心肺脑复苏 (CPCR)中群体的力量至关重要。一、护士在CPCR中的作用护士常是最早接触心搏骤停患者的第一人 ,因此 ,护士必须熟练掌握CPCR的基础生命支持 (BLS)操作步骤 ,才能在抢救中准确配合救治 ,护士要具备专业水准及应急能力 ,在评估病情、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除颤、建立静脉道路、气管插管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 ,繁多复杂的复苏措施 ,总得一件一件去做 ,必有主次、… 相似文献
12.
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对心肺脑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时机选择对心肺脑复苏(CPCR)的影响。方法选122例心脏骤停病人,分成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选择顺序复苏组(A组,60例),与常规复苏组(B组,62例),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顺序复苏A组成功率为51.6%,常规复苏B组成功率为17.7%,(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与心脏电击除颤随不同的病因而作出顺序选择复苏,能比常规复苏组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丹瑜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6):514-516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急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明确护士在心肺脑复苏中的角色,及时了解心肺脑复苏的新动态,帮助护士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刘央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6):12-13
目的:探讨18例电击伤致心跳骤停的抢救体会。方法18例均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在复苏的同时进行脑复苏,及时处理心肺的并发症。结果18例病人中抢救成功12例,死亡6例。结论现场CPR与预后关系密切。早插管、早除颤、早期开展脑复苏可提高CPC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成人心肺脑复苏的护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群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73-75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也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40年来,人们在心肺脑复苏领域已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取得的复苏效果甚微。院外心脏停搏的存活率在1%—18%,院内心脏停搏的存活率在0—28.9%。平均为14%。如何提高吣存活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此特从基础生命支持方面(BLS)及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晓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0):35-37
国际心脏协会心脏急救委员会主席Richardkerber教授指出,CPR永远是处理心跳骤停不可缺少的急救措施,但仅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所以1992年10月,权威的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生存链”这一现代抢救新概念。它由4个环节组成,即早期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早期CPR、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只有这些步骤全面实施,才能使CPCR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可分为三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LS),三期复苏后处理。心肺复苏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息息相关,而且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护理操作技术。本科近年来强化了对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了呼吸心跳骤停病人的复苏成功率。现将成功经验重点就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心、肺、脑复苏的院内急救护理最佳配合。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19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瞬间评估判断、畅通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合理给药、脑部降温等急救措施的实施,复苏成功。结论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除颤与CPR的联合早期除颤对于挽救心搏骤停患者生命至关重要,因为:①心搏骤停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VF);②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④几分钟内VF即转化成心脏停搏。《指南2000》突出强调了早期除颤的重要性,新的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