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并发肠绞窄坏死后处理较棘手。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1月 ,作者收治老年腹腔肿瘤根治术后远期肠梗阻合并肠绞窄坏死 5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女性 ,72岁。2a前因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癌 ,在本院行直肠癌根治术。 2 0 0 0年 8月因腹痛、腹胀、肛门不排便 5d入院 ,诊断肠梗阻 ,因中下腹疼痛加重而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广泛粘连 ,小肠粘连成团 ,但无肿瘤转移及复发 ,中下腹回肠段部分小肠发黑坏死 ,局部有血性渗出液。切除坏死肠段 ,肠对端一层吻合。术后第 6d并发肠瘘 ,经引流管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40例(86.9%),无腹部手术史6例(13.0%),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39例(84.8%),绞窄性肠梗阻7例(15.2%)。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26例,肠切除吻合术6例。短路术4例,小肠折叠排列术3例。绞窄性肠梗阻行肠切除吻合术5例,松解复位术2例。46例均治愈。结论:掌握手术时机、方法和加强术中、术后综合预防措施是提高治愈率、防止再粘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生 《微创医学》2004,23(5):605-60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生 《医学文选》2004,23(5):605-606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性肠梗阻继发于腹部手术者105例占95.5%。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阻85例占77.3%,绞窄性肠梗阻25例占22.7%。行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16例,松解复位术9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或粘连带切断术48例,肠切除吻合术10例,短路术16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1例。本组病例均治愈,疗效较好。结论决定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是有无肠绞窄。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28例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均诊断为粘连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13例(46.4%),其余15例(53.6%)单纯粘连松解、粘连松解+扭转复位、部分小肠外排列术.本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CT、B超对粘连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及时的手术治疗、术后对感染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治疗的重视、营养的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吴维民  唐科奇 《广西医学》1991,13(5):329-330
我院1982年1月至1988年B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62例,其中手术证实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66例,占25%。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6例,属早期绞窄性肠梗阻19例,晚期绞窄性肠梗阻47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20岁以下32例,21~60岁25例,60岁以上9例。病因:阑尾切除术后1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8例,肠梗阻粘连松解术后6例,腹部外伤术后4例,小肠憩室4例。肝胆手术后3例,盆腔手术后2例,不明原因29例。  相似文献   

7.
粘连性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春 《医学综述》2014,(14):2644-2645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那坡县中医医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并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方法及原则。结果 126例患者单纯粘连松解复位术44例;绞窄性肠梗阻坏死肠段切除、粘连梗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术35例;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29例;小肠折叠排列术12例;短路手术6例。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18例,总复发率为14.3%。单纯粘连松解复位术复发率为6.8%,肠管切除一期吻合术14.3%,腹腔镜粘连松解术27.6%,三种术式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小肠折叠排列术与短路术复发率分别为8.3%、16.7%。术后1年内总复发率为9.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对策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手术治疗方案个体化,给予正确及时的治疗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排列内固定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小肠内支架管从空肠近端置入至回盲部,保留2~4周,避免小肠弯曲部成角粘连梗阻。结果28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均行肠排列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单纯粘连松解+肠排列内固定术18例,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吻合+肠排列内固定术10例,其中6例早期经内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切口感染4例,随访4月~11年,除1例出现慢性腹痛,未见肠梗阻发生。结论肠排列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覃建论 《广西医学》2002,24(2):281-282
成人腹部外伤及手术后肠套叠临床少见 ,我院1 995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4月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 1 男 ,4 0岁 ,因腹痛 2天入院 ,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小肠无异常、阑尾轻度充血、结肠脾曲粘连、扭曲、不全性梗阻 ,行阑尾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 ,术后第 2天肛门排气排便 ,并且出现阵发性腹痛、进行性腹胀、呕吐、仍有少量排气 ,可见肠型、肠蠕动波 ,未触及包块 ,X线示机械性肠梗阻 ,术后第 1 0天再次剖腹探查见 :回—回型肠套叠 ,外套部与周围有较多粘连 ,套入部长约 1 5 cm表面有少许灰色小结节、肠…  相似文献   

10.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或就诊时已发生肠绞窄者 ,均需急诊手术。患儿往往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乃至休克 ,故观察病情及护理极为重要。我院近 10年来收治 13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均手术治疗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3例 ,年龄出生后 3月~ 10岁 ,平均年龄约 5 .5岁。阑尾切除术后 6例 ,腹股沟斜疝手术后 3例 ,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后 2例 ,家族性多发性息肉行结肠切除术后 1例 ,胎粪性腹膜炎粘连分离术后 1例。第 1次手术至发生肠梗阻的时间除 1例 1年外 ,余 12例在 3~ 3 0d ,平均 13d…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2年起对粘连性肠梗阻及单纯粘连松解术后与肠排列外固定术后再次梗阻的患者,实行肠排列内固定术(肠内置管排列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8~73岁,平均423岁。引起粘连及梗阻的原因为腹腔结核4例(男3例,女1例),腹茧症2例(男1例,女1例),其余均为既往腹腔手术后粘连所致梗阻,其中单纯粘连松解术后再次梗阻1例,肠排列外固定术后再次梗阻2例。手术方式:松解粘连,游离全程小肠。对于粘连较重无法分清或分离后破损较重的局限性肠段,本组中有2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应用M-A氏管,采用由盲肠…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自1980年至1984年共收治肠梗阻300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00例,死亡16例。现就16例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病例加以分析,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临床资料本组死亡病例中,小肠扭转3例,乙状结肠扭转3例,粘连系带绞勒性小肠梗阻4例,肠套迭及肠系膜血管闭塞症各1例,绞窄疝4例,其中膈疝2例,股疝及腹股沟斜疝各1例。病程最短者7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82例粘连性肠梗阻回顾性研究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2例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38例,肠破裂修补术后22例,子宫切除术后1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3例,肝破裂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腹腔感染史4例。单纯性肠梗阻68例(切除粘连带,松解粘连,其中小肠折叠缝合术1例),绞榨性肠梗阻14例(粘连松解肠管功能恢复8例,肠坏死肠切除4例)。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痊愈80例,死亡2例(1例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及肠破裂修补术后为粘连性肠梗阻病因的1例~2例。许多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需要手术才能解除梗阻的;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只有通过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肠梗阻13例。结果13例均经胃肠减压及应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速尿等治疗。11例缓解,2例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术+肠吻合术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四周内,多数为早期炎性肠梗阻,少数为粘连所致的机械性肠梗阻。大多数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少数发生肠绞窄需再次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82例粘连性肠梗阻回顾性研究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2例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38例,肠破裂修补术后22例,子宫切除术后1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3例,肝破裂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腹腔感染史4例。单纯性肠梗阻68例(切除粘连带,松解粘连,其中小肠折叠缝合术1例),绞榨性肠梗阻14例(粘连松解肠管功能恢复8例,肠坏死肠切除4例)。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痊愈80例,死亡2例(1例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及肠破裂修补术后为粘连性肠梗阻病因的1例-2例。许多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需要手术才能解除梗阻的;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只有通过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本院经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患者20例诊治经过。结果1例肠扭转于第一次手术后24小时再次手术行小肠复位治愈,1例炎性肠梗阻于术后第7天再次手术行粘连松解,二次手术后产生肠瘘,转往外院保守治疗三个月治愈。1例内疝再次手术治愈;1例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行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治愈。其余16例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对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应尽早明确是机械性肠梗阻还是动力性肠梗阻。对于确诊为机械性肠梗阻的一般均需手术治疗;对明确为炎性肠梗阻的患者,要早期、正规、及时予以保守治疗,并且要有足够疗程。在保守治疗中,如出现肠绞窄、腹膜炎现象时,可考虑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黄建标  李书林 《中原医刊》2004,31(14):34-34
肠梗阻为外科急腹症常见病之一 ,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肠梗阻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指征尽管教科书有明确阐述 ,但在临床工作中因犹豫不定 ,由单纯性肠梗阻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就给病人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 ,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2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 12 7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12 7例中男 98例 ,女 2 9例 ,最小年龄 8岁 ,最大年龄 76岁 ;病因 :粘连性肠梗阻 85例 ,腹股沟嵌顿疝 17例 ,小肠扭转 2例 ,乙状结肠扭转 7例 ,小肠肿瘤 1例 ,结肠肿瘤5例 ,肠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治愈53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6 9%(53/61);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66例术后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20.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较多见 ,早期大都属单纯性梗阻 ,后期可发展为绞窄性梗阻 ,但其病理演变过程常难以判断 ,因而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各家存在较大差异 ,处理不当常可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 1993年 3月~ 1998年 3月收治肠梗阻 5 11例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 2 0 9例 ,现将手术时机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9例中男 116例 ,女 93例 ,年龄 6~ 78岁 ,平均年龄 38.5岁 ,有腹部手术史 148例 (70 .8% ) ,手术治疗98例 (46 .9% ) ,其中有 3例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 1周内。术中发现肠管绞窄坏死 19例中 12例入院时即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