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燕  唐忠诚  郑德军 《河北医药》2003,25(10):746-746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 ,手术麻醉的危险性相对增加 ,提高麻醉质量 ,确保围术期病人的安全尤为重要。我院从 1999年起将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择期胸、腹部手术 80例 ,男 3 9例 ,女 41例 ,体重 45~ 90kg。术前检查有高血压患者 19例占 2 3 .8%,糖尿病 4例占 5 .0 %,心电图异常者 (房室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劳损、心肌缺血等 ) 3 2例占 40 %,麻醉前测SpO2 在 94%以下者 3 3例占 41.3 %。手术种类包括 :食管癌根治、肺肿瘤切除、胃癌根治、直肠癌根治、膀胱…  相似文献   

2.
ASAⅡ~Ⅲ高龄剖胸手术病人40例,年龄70~82岁,随机平分为两组。麻醉过程如下:①Cardiocap监护仪持续监测并记录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②组Ⅰ经T6~7,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并注芬太尼1.5μg/kg,全麻诱导:安定0.2mg/kg、2.5%硫喷妥钠4mg/kg、芬太尼2μg/kg、潘库溴胺0.1mg/kg,手术开始后硬膜外注0.2%布比卡因6mL。术中全麻过浅时注芬太尼及经回路内注安氟醚0.5mL/次。组Ⅱ除全麻诱导时芬太尼剂量为3.5μg/kg无硬膜外用药外,其他同组Ⅰ。③术后组I硬膜外注吗啡镇痛,组Ⅱ肌内注射哌替啶或吗啡镇痛。4术前后分别监测血气、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用于70岁以上剖胸手术病人的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缓解手术、麻醉引致的应激反应,术中循环功能较平稳,术毕病人早期清醒,术后镇痛效果确实可靠,有利于病人咳嗽排痰,对病人手术后呼吸功能乃至全身功能的早期恢复有益。  相似文献   

3.
<正>单纯全麻用于上腹部手术需要较深的麻醉才能达到手术要求,应用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或吸入较高纯度的麻醉气体,往往造成术后苏醒延误。笔者应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全麻用药量少,苏醒迅速,而且麻醉平稳,术中  相似文献   

4.
为不断改善胸腔手术麻醉效果 ,减轻其术中、术后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影响 ,我院于 1996年以来对 186例胸腔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取得良好结果。为与单纯全麻施术者对比 ,特将近期 6 0例患者分组对照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择期胸腔手术患者 6 0例 ,男性 36例 ,女性2 4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 5 2 .3岁 ;体重 48~ 79kg,平均6 4.5 kg;ASA分级属 ~ 级。其中食道癌患者 2 4例 ,贲门癌患者 8例 ,肺部肿瘤 11例 ,肺大泡患者 6例 ,其他胸腔疾病患者 11例 ,手术时间 1.6~ 3.5 h,平均 2 .3h。术前常规肌注苯巴…  相似文献   

5.
刘华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47-1848
通过监测血清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浓度以及循环指标的变化,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心脏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就用于腹部以下手术的效果。方法普外科手术患者30例,先开放静脉,患者取左侧卧位,于椎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固定后平卧,术中选用1.5~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合剂;去氮给氧,以异丙酚1mg/kg、芬太尼2~3μg/kg、维库溴铵0.08mg/kg依次静注,暴露声门,插管,机械通气。每25±5min间断静注芬太尼2μg/kg,静注维库溴铵0.04mg/kg,并硬膜外续药。结果患者肌松满意,镇痛完善率达100%,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硬全联合麻醉在腹部以下手术中具有用药量少、起效快、可控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肿瘤病人体质弱,全身情况差,麻醉手术耐受力下降,危险性增加,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上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使麻醉过程平稳,病人苏醒快,术后可以给病人硬膜外镇痛的优点。本研究拟通过观察胃癌根治术病人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下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病人苏醒的快慢,术后镇痛的情况,探讨不同麻醉方法下胃癌根治术病人最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全麻气管内插管于小儿腹腔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6个月~8岁。手术种类:急性肠梗阻、腹腔巨大肿瘤、胆道畸形等。 术前用药:阿托品0.02mg/kg术前30min肌注,<5岁者可加鲁米那尔钠3mg/kg。不配合的小儿在入室前用氯胺酮4~5mg/kg、氟哌啶0.23mg/kg肌注,一般在4~5分钟患儿入睡。入室后开放静脉,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B)组,每组23例,记录不同时间点MAP和HR变化,全麻用药量及病人术毕至清醒时的各指标。结果:MAP、HR于切皮、开胸及术中各时点A组显著升高,B组无明显波动(P<0.05)。A组吸入异氟醚浓度及丙泊酚、哌库溴铵用药量均大于B组。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用药量降低和术后躁动减少,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静吸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吸全麻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0 0例胸及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 ,年龄 50~ 78岁 ;ASA ~ 级 ;手术时间 2小时 30分至 5小时 30分。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对照组各 50例。1 .2 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于手术前 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 .1 g和东莨菪碱 0 .3mg。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 ,先行硬膜外穿刺 ,并留置导管 ,注入 1 %利多卡因和 0 .2 5%地卡因混合液4ml,出现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 ,插管成功后以 0 .0 5%异丙酚和 0 .0 0 8%维库溴铵双复液维持 ,并间…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采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58例,其中男22例,女3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38例,股骨头置换8例,全髋置换6例,上消化道穿孔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分别与麻醉前、切皮时、手术2 h,拔管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值.结果:GA组心率、血压较GEA组高(P<0.05),GEA组麻醉前后血糖无明显改变,GA组血糖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直肠癌手术能减小应激反应,对循环影响小,是一种可行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气管插管浅全麻应用于上腹部手术病人。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ASAⅠ~Ⅱ级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组)和B组(静脉复合全麻组)。两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5 min,术中监测病人BP、HR、ECG、SPO2,手术探查应激反应及术后清醒情况。结果A组有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清醒快、拔管后无复睡,术后使用了PCEA镇痛治疗,有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术后恢复等优点。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具有应激反应小,术中循环稳定,术后行PCEA镇痛,有利于疾病康复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年龄增高,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和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为探讨能更好地保护老年人在胸腔手术围术期循环系统的代偿功能,减少并发症,确保生命安全,我们观察了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并实施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胸腔手术围术期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腹腔手术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腹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手术方案,研究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手术方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变化,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自由呼吸以及完全清醒的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烦躁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心率变化、术后各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烦躁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3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腹腔手术麻醉患者中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A,20例)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B,20例),观察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时、切皮时、手术期间和拔管时MAP和HR的差别,记录麻醉期间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在各观察时段MAP和HR方面相比,B组对各种刺激反应较为明显,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麻醉用药量B组>A组。术毕至清醒时的各项指标比较看,A组明显快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腹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临床上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开胸手术创伤大,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较大,手术过程也较长,且术中要求完全镇痛,有足够麻醉深度,术后早期行呼吸锻炼,咳嗽,排痰,以利减少术后呼吸并发症。现将笔者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开胸手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0月对69例5岁以下患儿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 69例患儿,男42例,女27例,年龄16天~5岁,体重3.5~21kg。所患疾病分别为: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0例,先天性巨结肠23例,肠套叠14例,先天性肛门闭锁8例,其它下腹部手术14例。麻醉方法入室建立静脉通路后行氯胺酮静脉全麻,剂量为2~4mg/kg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安定0.2mg/kg。麻醉效果产生后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均采用L3~4间隙穿刺。局麻药采用0.7%~1.5%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IE组,20例)和静脉全麻(I组,20例)两组。IE组全麻诱导前选择T12~L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硬膜外导管后,两组静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IE组以丙泊酚静脉泵注,辅以硬膜外麻醉维持;I组以丙泊酚为主静脉复合全麻。于麻醉前5min(T0)、二氧化碳(CO2)气腹前(T1)、气腹后5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10min(T5)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寒颤及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例数。结果与T0时比较,IE组各时点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T2、T3、T4时MAP、HR显著高于T0时(P<0.05),组间比较I组T2、T3、T4时的MAP、HR显著高于IE组同时点(P<0.05),见表2。I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与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烦躁、寒颤及进入PACU例数与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静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均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前者术中心率、血压较后者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较后者显著提前,术后烦躁、寒颤等不良反应较后者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