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肠道屏障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最近,美国的科研人员证实肝素结合表皮样生长因子(HB—EGF)对肠道功能起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应用野生小鼠和HB—EGF基因剔除小鼠分别制备失血性休克后复苏模型,然后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测定肠上皮细胞凋亡和肠道的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肠黏膜屏障的构成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书良  李兰梅  陈育民 《临床荟萃》2008,23(24):1809-1811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肠道在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方面的功能研究较多,而对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内外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起疾病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随着对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肠黏膜屏障的功能越来越重视。目前,肠黏膜屏障的概念已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传统的机械屏障上,而是由肠黏膜上皮、黏液层、黏膜免疫系统、肠道正常微生物群、肠道内分泌及肠蠕动等环节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防御体系。从而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上百种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器官移位和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现就近几年对肠黏膜屏障的组成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道不仅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先天屏障,肠道屏障受损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岩藻多糖作为食源性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岩藻多糖通过修复肠黏膜、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来维护肠道健康。本文主要针对岩藻多糖保护肠道屏障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道屏障功能在保护机体免受肠道内微生物及其他物质侵袭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与继发的肠源性感染、脓毒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客观准确地评价肠道屏障功能对于临床进行早期的干预治疗,改变病人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篇综述中,作者总结各种可行的肠道屏障功能检测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同时涉及了一些应用于检测中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江娅  刘寿荣 《临床医学》2008,28(12):100-102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科研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肠道的免疫、内分泌、黏膜屏障等功能.肠道屏障功能是指肠道上皮具有分隔肠腔内物质,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具有屏障作用,能使细菌和内毒素局限在肠道内,从而维护人体健康.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等应激状态下,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肠道手术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行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肠屏障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肠屏障功能保护情况及近期预后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术后12、24、72h血清血清D-乳酸(D-Lac)、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细菌内毒素(B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肠道手术效果满意,对患者肠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胃肠道内,通过保持微生态平衡,能产生确切对于胃肠道功能改善的有益非致病性特定活性的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能平衡肠道菌群比例、转化肠内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手术、创伤、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因素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如不能及时修复,极可能会发展至肠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及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肠道屏障与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菌膜屏障抑制于肠道内,在此过程中肠道屏障起重要作用。肠道屏障包括肠道正常菌群、黏液层、肠上皮细胞层、肠道免疫系统、肠-肝轴、防御素(defensins)等[1],其功能主要在于防止肠道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构建以及肠道屏障受损后细菌、内毒素移位密切相关。现就肠道微生态与肠道屏障的关系与作用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肠道因其生理作用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结构完整的肠道屏障可有效限制微生物入血引发感染。近年来,血小板作为天然免疫防御反应中的特异性细胞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因子,对血脑屏障及血气屏障的调控作用已得到证实[1-3]。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存在血小板的高度活化,但血小板活化对肠道屏障的可能影响机制仍待研究[4]。因此,本文就血小板对屏障功能的调节及其在肠道疾病中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1肠道与肠道屏障肠道中的微生物数以万亿计,在长期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肠黏膜屏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道黏膜是机体自身与外环境接触的最大界面,具有选择性渗透吸收营养物质和防御肠道内微生物及致炎因子入侵等屏障功能。肠黏膜通透性受多种因子高度精密调节,它们共同构成黏膜屏障而发挥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黄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利用失血性休克和内毒素对肠粘膜屏障的致伤模型,对大黄的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了部分研究。失血性休克模型的肠粘膜病理检查显示:大黄能促进肠粘膜内杯状细胞大量增生,增加肠腔内粘液的分泌,保护肠粘膜。内毒素模型的生化检查结果表明:大黄对肠道、肝脏和血浆中的氧自由基有明显清除作用。由此推测:大黄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部分机制可能通过此二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谈定玉  顾勤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45-2347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肠道黏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危重患者由于缺氧、感染、应激等各种刺激使肠道屏障改变、通透性增高、肠道免疫功能抑制、肠内细菌和毒素移位,参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故肠道被认为是危重病应激的“中心器官”和MODS的“始动器”(gutmotor)。因此,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患者的肠道功能,是危重病医学一项重要任务。谷氨酰胺(glutamine.Gin)是机体内最丰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上世纪50年代,Eagle发现细胞增生必须在含有Gln的培养基中,Gln是细胞增生的必需营养素。近年来很多学者在Gln对危重患者肠道保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肠缺血再灌注导致远隔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与肠源性细胞/内毒索移位关系密切,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源性细胞/内毒素移位的作用机制值得关注。该文从肠道复合屏障功能损伤、肠道细菌过度繁殖与菌群失调、机体与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发生机制,从门静脉途径、肠淋巴途径阐述了其移位通路。  相似文献   

14.
胃肠屏障与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肠道除消化、吸收、内分泌等功能外 ,还有一套复杂的防御保护机制 ,包括屏障机制、免疫机制和自身调节机制 ,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一旦这些防御保护机制受损 ,即会相继出现胃肠屏障破坏、胃肠功能衰竭。作者主要从胃肠屏障的角度就有关胃肠功能衰竭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如下。1 胃肠屏障与胃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是体内覆盖面积第二大的器官 ,其特点是 :肠道上皮细胞快速更新 ,上皮结构特殊 ,表面被大量分泌物覆盖 ,存在正常菌群及正常的免疫系统。胃肠屏障包括肠腔内正常菌群、分泌型IgA(sIgA)、肠粘膜机械屏障、肠道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肠屏障功能改变、肠道定植菌移位情况、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并评价了肠屏障保护剂的临床效果。方法 (1)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ERIC-PCR)技术检测病人肠道定植菌移位情况(2)分组观察IL-11细胞保护剂的临床效果。结果 ERIC-PCR指纹图普显示化疗药物损伤了肠屏障,肠道定植菌出现移位,IL-11组定植菌移位程度小于普通化疗组。结论化疗药物损伤肠屏障,肠道定植菌发生移位,肠道内细菌是化疗病人感染并发症的重要因素。IL-11可保护肠屏障,可能可以减少肠道定植菌移位。  相似文献   

16.
席丰  高金生  杨书良 《新医学》2009,40(4):268-270
肠黏膜屏障是构成机体内外环境的一种重要屏障,肠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等组成,对防止病原微生物从肠黏膜侵入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血缺氧、严重创伤、肠道感染、休克等情况均可引起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道内细菌及毒素均可突破肠黏膜屏障引起细菌移位、肠源性脓毒症等。研究表明,肠道给予小剂量组胺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和抑制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危重感染所致的“二次打击”可能通过内毒素的入侵、胃肠道激素分泌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失衡等因素损害肝脏功能。早期肠内营养(EEN)通过保护肠道的机械、免疫、生物等屏障功能进而有效地抑制了对肝脏的损害。而EEN对肝脏与肠道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8.
合理应用大黄及其复方开启危重患者肠道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已有充分的研究证实,大黄具有肯定的保护胃肠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黏膜血液灌流,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肠道缺血状态,保护胃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进而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发生的作用〔1〕,但有关危重患者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饮食、运动、传统降糖药和减肥手术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改变的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引起医学领域广泛的关注,肠道菌群也被证实与T2DM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作用T2DM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加肠道产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组成,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降低肠道内毒素,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涉及肠道内环境(主要是肠道微生物)与易感个体间不恰当的免疫应答。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组成,其在维持肠道吸收必需营养物质与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并对其作出应答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黏膜四种屏障功能受损在IB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与IBD的关系,有望为治疗IBD 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肠黏膜屏障损伤与IBD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