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外斜V征患者44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直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以上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结论下斜肌功能异常是外斜V征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决定行下斜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外斜V征43例中38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对大多数外斜V征的患者来说,下斜肌减弱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矫正效果最好;对无明显下斜肌亢进者,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43例外斜V征患者中37例术后眼位上、中、下均为正位,54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8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结论根据外斜V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以及亢进的程度,决定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斜V征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48例外斜V征,32例行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16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联合外直肌后退及内直肌缩短(其中4例联合上直肌肌止端向鼻侧移位),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情况。结果术后第一眼位正位者45例,V征消失或缓解者43例,双眼视恢复者17例。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或后退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4-01/2008-12收治27例外斜V征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27例患者中,根据发病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18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患者行下斜肌减弱+外斜视矫正术;9例无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患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行水平肌垂直移位。随访2~41mo。结果:患者27例中25例V征消失;第一眼位正位者24例,欠矫2例,过矫1例;15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双眼视功能,其中2例恢复立体视。结论:下斜肌功能亢进是外斜V征发病的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联合外斜视矫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在矫正外斜视的同时行水平肌垂直移位也具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任晔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62-164
目的::观察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患者下斜肌和内直肌中myogenin活性卫星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外斜V征的可能发病原因。方法:将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V征患者6例中切除的下斜肌及内直肌作为斜视组,行myogen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myogenin阳性染色的卫星细胞核数;角膜移植供体的下斜肌及内直肌(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斜视组和对照组下斜肌中myogenin免疫染色阳性肌卫星细胞数占总细胞数比例分别为(22.7±7.03)%和(4.2±0.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斜视组和对照组内直肌中myogenin免疫染色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数分别为(2.2±0.75)%和(4.5±1.0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报道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V征患者眼外肌中表达 myogenin 免疫染色阳性肌卫星细胞的变化。myogenin可能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 V 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V征患者及正常人下斜肌和内直肌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将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V征患者6例术中切除的下斜肌及内直肌作为斜视组,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测量肌细胞的横截面积;角膜移植供体的下斜肌及内直肌(6例6眼)作为对照组。结果:斜视组下斜肌部分肌纤维轻度肥大增粗,粗细不等,排列紊乱,走形不规则,横纹结构欠清晰;可见部分肌纤维出现核内移现象,玻璃样变性及少量胶原纤维增生。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为854.1±64.8μm2,与对照组(719.7±80.4μm2)无显著性差异(P>0.05)。斜视组内直肌同样发生了病理改变。除了肌纤维走形不规则,横纹结构欠清晰,部分肌纤维出现核内移现象,玻璃样变性外,主要还表现为肌纤维减少,排列疏松、紊乱,间隙变大,胶原增生较明显。其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为324.9±63.3μm2,较对照组(690.8±67.3μm2)明显减小(P<0.05)。结论:斜视组功能亢进的下斜肌和弱侧内直肌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外斜V征病例手术前、后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37例中有31例(56只眼)行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水平直肌后退或缩短术,6例(12只眼)行水平直肌移位术。手术后30例(81.08%)眼位正位,V征消失,52只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4只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手术后25例(67.56%)有不同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结论外斜V征的患者术前应注意区分有无合并下斜肌亢进及其程度,对于不合并或仅有轻度下斜肌亢进的患者,行水平直肌后退或缩短并止端移位术;对下斜肌明显亢进的外斜V征患者,行下斜肌减弱术并水平直肌后退或缩短术。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斜Ⅴ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外斜Ⅴ征43例中38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 对大多数外斜Ⅴ征的患者来说,下斜肌减弱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矫正效果最好;对无明显下斜肌亢进者,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43例外斜Ⅴ征患者中37例术后眼位上、中、下均为正位,54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8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结论 根据外斜Ⅴ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以及亢进的程度,决定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 IOOA)的水平斜视合并V征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8例伴有IOOA的水平斜视合并V征的病例,对手术前后的斜视度,向上、下25°注视眼位的斜视度差,斜肌功能进行了总结。结果 57例常规水平直肌后退和(或)缩短术同时行下斜肌减弱术;1例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1,仅行水平直肌后退缩短术。术前向上、下25°注视眼位的斜视度数差为24.5△,随访末期为5.4△。58例患者中,外斜44例(75.9%),术前原在位外斜度45.8△,内斜14例(24.1%),术前原在位内斜度40.5△,术后水平斜视度平均为6.8△,术后IOOA减弱或消失,手术矫正效果满意。结论 V型斜视患者多合并原发性或继发性的IOOA,减弱下斜肌功能可有效矫治V型斜视,常规斜视矫正方法能有效矫正水平斜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斜肌后固定术(IOBT)在伴有轻中度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IOBT或者部分切除术的外斜V征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IOBT组和下斜肌部分切除术(IOMYE)组,各20例。IOBT组行双眼IOBT+...  相似文献   

11.
18例外斜A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外斜A征临床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18例患者13例行上斜肌减弱术+水平肌手术,5例行单纯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视觉。结果:上斜肌减弱术+相应内直肌缩短术对大多数外斜A征的矫正效果最好。结论:上斜肌功能亢进是外斜A征发病主要原因,外斜A征手术方式主要是上斜肌减弱+内直肌加强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討Ⅴ型斜視不同術式的治療效果.方法采用直肌符着點垂直移位及下斜肌部分切除兩種方法治療Ⅴ型斜視.結果V型斜視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術和直肌符着點移位術均取得較好治療效果,但下斜肌部分切除效果更為明顯.結論采用直肌符着點垂直移位及下斜肌部分切除術矯正Ⅴ型斜視不但可矯正眼位,而且可重建視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1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 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11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 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由不相等的下斜肌亢进引起的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术前下斜肌亢进不明显的一眼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治疗时采用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合并水平直肌的手术。结果:术后12例V征消失,1例第一眼位正位,但从第一眼位向上注视时仍有20^Δ的差值。1例留有内斜15^Δ,看远正位需戴双光镜。1例双侧眼下斜肌活动对称。结论: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可以明确注视眼的下斜肌是否亢进;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双侧下斜肌亢进不对称的V型斜视是完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V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1340例斜视中76例V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病因,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随访6~12月.结果 76例v型外斜视患者中,共有73例(96.05%)患者存在眼外肌功能异常,包括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56例(73.68%)、上斜肌功能不足39例(51.32%)、上直肌功能减弱8例(10.53%)、下直肌功能亢进2例(2.63%)、外直肌功能亢进33例(43.42%)和内直肌功能不足4例(5.26%o术后共有65例效果满意(85.53%),第一眼位正,v征消失,59例(77.63%)通过手术和训练获得了双眼视功能.结论 V型外斜视发病原因以下斜肌功能亢进为主,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多能获得双眼视.  相似文献   

16.
外斜视V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斜视V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9例外斜视V征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眼位的变化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情况。结果69例中有40例(76眼)行下斜肌减弱术。29例(58眼)行外直肌后退术并肌止端向上移位术,其中12例(12眼)行内直肌缩短术并肌止端向下移位术。术后眼位恢复正位61例(88.41%),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42例(60.87%)。结论外斜视V征的手术方法是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者水平肌止端移位术联合外斜视矫正术。  相似文献   

17.
A-V综合征的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V综合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138例A-V综合征患者中104例给予手术处理,其中V征90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A征14例,依据是否伴有上斜肌功能亢进、双眼视功能状况以及是否伴有内旋偏斜,行上斜肌切断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 ~ 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 的V征。对无双眼视功能的A征患者,上斜肌亢进达到或超过 者,适用于上斜肌断腱术;而双眼视功能良好,又未见内旋或上斜肌亢进程度≤ ,用水平肌肉移位术效果最好。结论斜肌功能异常是A-V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及双眼视情况,决定行斜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