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以此判断疗效。治疗组给予静滴灯盏花素20mg,1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灯盏花素有益于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水肿消退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血栓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血栓通治疗对脑出血 (ICH)患者脑血肿、水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 4例 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 1、4、10和 2 1日利用 CT测量脑血肿和水肿体积 ,临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第 10和 2 1日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第 4、10和 2 1日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第 4、10、2 1日欧洲卒中评分 (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血栓通通过改善急性期 ICH血肿周围缺血 ,可以促进中后期血肿吸收 ,减轻早期水肿的产生 ,促进中后期水肿的消退 ,促进ICH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杏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6例人选的IC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人组第1、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临床进行欧洲卒中评分。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杏丁)静滴,连用14天;甘露醇静滴作为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第10、21天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10、21天ES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杏丁)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出血后3d)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3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防止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出血后3d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连续15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d与14 d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并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NIHSS评分,同时检测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治疗第4天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神经功能评分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减少,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第4天,2组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组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早期应用疏血通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减少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改善神经功能以及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5.
早期应用水蛭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在贵  程方敏 《临床荟萃》2010,25(15):1311-1313
目的 观察水蛭素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425例入选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117例.治疗组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第10、21天血肿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ml vs(27±8)ml,(14±7)ml vs (25±9)ml(P<0.01);治疗组21天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小于对照组,(1.5±0.4)mm vs(3.0±0.7)mm(P<0.01);治疗组第10、21天欧洲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19)分vs(46±16)分、(66±24)分vc(51±14)分(P<0.01).结论 早期应用水蛭素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5例脑基底节出血的患者微创术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头颅CT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及周围水肿减少较对照组显著 (P <0 .0 5、0 .0 5、0 .0 1)。结论 尼莫地平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促进血肿吸收 ,抑制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内血肿吸收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脑出血模型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来建立,观察水蛭提取液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血肿容积与血肿周围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及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d时治疗组(1.96&;#177;0.29)分低于对照组(2.88&;#177;0.33)分(P=0.004),至第10天时治疗组评分为0,低于对照组(0.94&;#177;0.68)分(P=0.000)。②治疗后6,10d的大鼠脑内血肿治疗组[(15.54&;#177;0.23),(1.39&;#177;0.39)μL]比对照组[(21.33&;#177;0.39),(5.69&;#177;0.34)μL]明显缩小(P&;lt;0.05),同时血肿周围缺血范围治疗组小于对照组,脑水肿比对照组减轻。③水蛭提取液能加快脑出血后的病理组织修复,促进病灶周围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无新鲜出血灶发现。结论:水蛭提取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内血肿有治疗作用,而不引起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清除术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丹参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术后7、14和21d行CT检查以测量病灶周围水肿体积;并于治疗前及术后14d和30d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观察病死率及再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14和21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逐渐缩小,且均明显小于治疗前,治疗组术后14d和21d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后NDS逐渐降低,治疗组术后14d和30dND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持续出血。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减轻微创清除术后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内血肿吸收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脑出血模型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来建立,观察水蛭提取液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血肿容积与血肿周围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及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d时治疗组(1.96±0.29)分低于对照组(2.88±0.33)分(P=0.004),至第10天时治疗组评分为0,低于对照组(0.94±0.68)分(P=0.000)。②治疗后6,10d的大鼠脑内血肿治疗组犤(15.54±0.23),(1.39±0.39)μL犦比对照组犤(21.33±0.39),(5.69±0.34)μL犦明显缩小(P<0.05),同时血肿周围缺血范围治疗组小于对照组,脑水肿比对照组减轻。③水蛭提取液能加快脑出血后的病理组织修复,促进病灶周围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无新鲜出血灶发现。结论:水蛭提取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内血肿有治疗作用,而不引起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李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2):5343-534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7—12诊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10~40m1)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疏血通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14d、30d的血肿吸收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神经功能恢复14d、30d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并能提供神经功能较早恢复。  相似文献   

11.
γ-羟基丁酸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γ-羟基丁酸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脑出血常规治疗。γ-羟基丁酸组采用γ-羟基丁酸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应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利用CT测卒中灶体积。结果 γ-羟基丁酸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灶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结论 γ-羟基丁酸治疗脑出血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出血的传统方法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测量脑血肿和脑水肿,同时在入院时和治疗后30d、90d随访时采用ESS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较对照组脑血肿、脑水肿明显减小,E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可在应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方法同时,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以进一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成尼莫地平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接受传统脑出血治疗,尼莫地平组同时静脉滴注尼莫地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测量脑血肿和脑水肿带体积,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0、90天随访时采用欧州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尼莫地平组较对照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明显减小,E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可在传统脑出血治疗的同时使用尼莫地平,以进一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微创组还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同时行头颅CT检查,观察并计算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7、14d,微创组的血肿及周围水肿体积,血清hs-CRP、IL-6、TNF-α含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血肿周围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tPNS)治疗急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tPNS组15例,均给予基础治疗,tPNS组加用tPNS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102、1 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改变,及治疗前、治疗后21、90 d的Barthel指数(BI)的改变,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成像(SPECT)和氙气CT(XeCT)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tPNS组CSS评分在治疗4 d后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在治疗10 d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BI比较无差异。SPECT和XeCT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血肿周边rCBF有所降低。结论:tPNS能促进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不能改善血肿周边rCBF。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联合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A组25例和B组23例。2组均采用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A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于第7、14、21天行CT检查以测量周围水肿体积,NI 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及死亡和再出血情况。结果:A组与B组比较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显著减小(P<0.05),NI 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2组死亡例数无显著性差异,A组无再出血及持续出血。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减轻行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MRI在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治疗犬脑出血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健康家犬24只,随机分为3组:NGF组(n=12),脑出血组(n=8)和对照组(n=4).在脑出血后1天、3天、10天、28天四个时间点进行MR扫描、Purdy评分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NGF组1~3天时血肿、水肿体积与脑出血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肿灶周ADC、rCBF与脑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28天血肿、水肿体积和血肿灶周ADC、rCBF均显著好于脑出血组(P<0.05),且fMRI动态演变与临床神经功能转归和病理结果相一致.结论 fMRI能客观、有效地定性和定量评价NGF基因治疗脑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微创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血浆明胶酶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对清除血肿后脑水肿患者血浆明胶酶B(MMP-9)的影响。方法127例脑出血患者随即分为内科治疗组60例、微创术血肿抽吸引流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脑出血后第3天、第7天和第21天血浆MMP-9含量。结果微创组和内科治疗组血浆中MMP-9含量均升高;两组治疗后第3、7天的含量与治疗前(发病24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MMP-9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组能减少患者血浆MMP-9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同时选择25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以欧洲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ESS)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4h、21d的ESS积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