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其特点为泛发性扁平疣样皮损,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所收治1例合并有严重的掌跖角化致双手功能障碍者,我们根据其发病机理,采用皮损剥离切除术联合服用异维甲酸,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未复发。1病例男,39岁,全身皮肤出现褐色扁平疣状丘疹2...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剥脱剂对部分面部色素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进行美容治疗。自配33%三氯醋酸溶液、无痛酚溶液点涂或片状涂布于面部皮损区域,使皮损自行结痂脱落。共治疗45例病人,其中面部黑子18例,面部先天性色痣10例,面部咖啡斑6例,Becker’s痣4例,面部老年斑4例,疣状痣2例,汗孔角化症1例。除1例汗孔角化症治疗效果不满意外,其余44例病人经1~3次剥脱治疗后皮损消失,获满意的美容治疗效果。化学剥脱剂对面部黑子、部分先天性色痣、咖啡斑、老年斑、Becker’s痣、疣状痣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方法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较高的美容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前臂掌侧浅静脉网、手部掌浅弓、指总动脉及指固有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前臂掌测浅静脉网在断掌、多指离断再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健康成人6具尸体标本的前臂掌侧浅静脉网的形态特点、管径情况;掌浅弓、指总动脉及指固有动脉的位置、形态及管径情况.临床应用前臂掌侧浅静脉网移植修复掌浅弓合并其分支动脉有缺损的严重手部损伤,恢复手指血供4例.结果 解剖中发现前臂掌侧浅静脉网其管径及形态结构能匹配掌浅弓、指总动脉及指固有动脉.临床应用4例,手指血运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1个月,功能良好.结论 前臂掌侧浅静脉网位置表浅,相对丰富,易于切取,供区可满足各平面掌浅弓损伤修复的需要,为严重手掌部动脉毁损伤实施血管移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移植血管供区.  相似文献   

4.
挪威疥又称“角化性疥疮”,其病因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致疥螨感染 ,表现为患部大量鳞屑 ,尤以甲下为甚 ,指尖肿胀结痂 ,指甲变形[1] ,皮损严重、范围广 ,护理难度较大。我院 2 0 0 0年 1月收治1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男 ,50岁。因全身有大量银屑病样鳞屑以挪威疥 (营养不良型 )收入院。营养状况较差 ,胸、腹、背部及四肢有大量的鳞屑及皲裂 ,手指、足趾肿胀、结痂 ,甲下及手掌角化过度。外阴及臀部有严重的皲裂与鳞屑。面部及头皮伴有化脓性损害 ,皮损面积达95%。经治疗 1 5d治愈出院。2 护理2 .1 切断感染途径患者入院后 ,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肢端皮肤角化过度增生症10例的治疗体会,其中掌跖角化病9例,疣状表皮结构不良1例。方法采用病变皮肤切除皮肤移植术治疗,其中两例有深部组织外露和放射性溃疡选用皮瓣修复,其余行皮片移植。结果 10例均获满意效果,追踪观察8年以上,无复发,能保持接近正常的功能活动。结论手部以皮片效果最佳,足底应用皮瓣修复,耐磨性较皮片为好,但因皮瓣缺乏纤维隔结构,走路时皮瓣与深部组织间产生相对滑动,也容易造成破溃,必须注意妥为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52(35~66)岁,主要表现为阴茎肿物成菜花样,均伴有脓性分泌物,最大直径2.5~8.7 cm。巨大疣状癌侵犯至会阴1例(既往尖锐湿疣,阴茎肿物切除史),局限于阴茎头2例,侵犯至冠状沟4例(均有包皮过长史,1例合并阴茎头炎),侵犯至全阴茎11例(其中4例既往包皮、阴茎肿物,2例合并包茎史)。2例肿瘤侵犯冠状沟近侧者和2例肿瘤位于阴茎头相对较小(3.5 cm)者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阴茎头部肿瘤较大(3.5 cm)者、11例累及全阴茎、1例累及会阴者行阴茎肿瘤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18例均提示肿瘤细胞分化好,切缘呈阴性,上皮呈乳头状结构并过度角化伴增生,周围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符合阴茎疣状癌病理特征。术后随访1~8年,平均3.8年,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阴茎疣状癌病理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治疗方法采用阴茎部分切除或阴茎肿瘤根治术,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化学剥脱术的面部美容治疗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剥脱剂对部分面部色素性皮肤病,角化性皮肤病进行美容治疗,自配33%三氟醋酸溶液,无痛酚溶液点涂或片状涂布地面部皮肤损区域,使皮损自行结痂脱落。共治疗45天病人,其中面部黑子18例,面部先天性色痣10例,面部咖啡斑6例,Becker‘s痣4例,面部老年斑4例,疣状痣2例,汗孔角化症1例,除1例汗孔角化症治疗效果不满意外,其余44例病人经1~3次剥脱治疗后皮肤消失,获满意的美容治疗效果。化学剥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科室71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20%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每周治疗1次,直至皮损未进一步改善或完全消失为止,观察其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在接受3~5次治疗后,有63例患者完全缓解(88.73%),8例患者部分缓解(11.27%),未出现无反应者;其中小皮损组和大皮损组,单发损害组和多发损害组完全缓解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完全缓解者进行随访,4例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6.3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光线性角化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微,且其疗效差异与皮损面积和数量无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肢端皮肤角化过度增生症10例的治疗体会,其中掌跖角化病9例,疣状表皮结构不良1例。方法采用病变皮肤切除皮肤移植术治疗,其中两例有深部组织外露和放射性溃疡选用皮瓣修复,其余行皮片移植。结果10例均获满意效果,追踪观察8年以上,无复发,能保持接近正常的功能活动。结论手部以皮片效果最佳,足底应用皮瓣修复,耐磨性较皮片为好,但因皮瓣缺乏纤维隔结构,走路时皮瓣与深部组织间产生相对滑动,也容易造成破溃,必须注意妥为保护  相似文献   

10.
掌背动脉逆行筋膜瓣治疗指伸肌腱严重粘连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用带掌背动脉的逆行筋膜瓣治疗指伸肌腱严重粘连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用掌背动脉筋膜瓣逆行转位覆盖裸露的骨质与硬韧的瘢痕,为防止肌腱松解术后再次粘连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床。结果本组用带掌背动脉的逆行筋膜瓣治疗指伸肌腱严重粘连26例28指,术后对26例病人行2~6个月的随访,无1例指伸肌腱再次发生粘连。结论用带掌背动脉的逆行筋膜瓣治疗指伸肌腱严重粘连,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掌侧软组织合并血管和(或)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指动脉侧方皮瓣、掌背皮瓣、废弃指组织瓣、足内侧静脉皮瓣及(拇)趾腓侧瓣或足第2趾胫侧瓣修复再植掌侧软组织合并血管和(或)神经缺损的断指38例46指.结果 术后44指成活2指失败,成活率95.7%.术后随访1~3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4指,良8指,差4指;优良率91.3%.结论 选择不同的皮瓣一期修复再植掌侧软组织合并血管和(或)神经缺损的断指,效果良好,能最大限度恢复再植手指的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2.
阴茎疣状癌的诊治(附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阴茎疣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42~76(平均52)岁。肿瘤均呈菜花状、外生型生长,最大直径1.4~5.8 cm。2例病变局限于阴茎头,另2例肿瘤侵犯至冠状沟(其中1例合并梅毒感染)。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瘤体较小者(直径1.4 cm)行阴茎头切除术;1例肿瘤局限于阴茎头且瘤体较大者及2例肿瘤侵犯至冠状沟者均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合并梅毒感染者经苄星青霉素治疗后再手术)。4例患者肿瘤标本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分化好,切缘均呈阴性。标本切片均显示上皮呈乳头瘤状结构并过度角化,肿瘤细胞于基底部呈球茎状推进式生长。周围间质见淋巴细胞浸润。术后随访3~7年,平均4.6年,肿瘤均无复发。合并梅毒感染者术后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转为阴性,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仍呈阳性。结论:阴茎疣状癌表现为局部侵袭性生长,很少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者。治疗方法采用阴茎头切除或阴茎部分切除术,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手术刀或刮匙先将皮损表面增厚角化部分刮除掉,然后再均匀地涂化学剥脱剂(复方无痛酚液)数次至皮损呈霜白色为止。结果:患者897例,共计5430个皮损,痊愈870例(96.99%),好转27例(3.01%),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瘢痕,局部组织质地、色泽与周围正常组织无异。结论: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除治疗时局部皮肤有不适外,具有安全、特效、简便易行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63例,210个皮损,根据皮损的部位、性质及对激光的反应,选择能量10~12.5J/cm2治疗。结果:63例患者,共计210个皮损,治疗8周后随访,176个皮损痊愈,治愈率83.80%,34个皮损显效,有效率100%,未出现创面感染和瘢痕形成。结论: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和2型(AT2)受体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以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探讨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角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ACE、AT1和AT2受体在12例银屑病患者典型皮损和非皮损以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ACE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AT1和AT2受体在整个表皮层均有阳性表达,但荧光信号较弱。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处,ACE、AT1和AT2受体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似。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皮层角质形成细胞ACE表达明显增加,整个表皮层均可见较强绿荧光颗粒,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亦可见绿色荧光颗粒。和ACE的表达变化类似,在银屑病皮损中AT1和AT2受体表达也明显增加,表皮全层可见分布密集的荧光颗粒,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也可见荧光颗粒。结论: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激活,AngⅡ产生和其受体表达增加,AngⅡ可能通过其受体参与银屑病患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的疗效。方法:对12例日光性角化病、10例鲍温病患者进行ALA-PDT。结果:12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皮损均获得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为8.3%;10例鲍温病患者除1例获得部分缓解外,其它9例完全缓解,1例复发,复发率为11%。结论: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日光性角化病和鲍温病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头面部和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性较大面积的皮损。  相似文献   

17.
短指(趾)畸形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常染色体完全显性的遗传性畸形[1],主要表现为指(趾)骨、掌(跖)骨发育异常导致指(趾)短小、畸形.目前普遍认为短指(趾)畸形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而药物致畸则显得更为重要[1-2],多数患者合并并指畸形,而且也表现出多种形式,轻的短指畸形其外形和功能接近于正常,严重者造成手部功能丧失.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5例双示指先天性对称性短指桡偏畸形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是手部烧伤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畸形,多见于儿童,可一指或多指,手指掌侧有条索状或蹼状瘢痕,手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曲挛缩,并常向一侧扭曲,以近指间关节最为严重(图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Ⅲ期以上掌腱膜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12月,对8例Ⅲ期以上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通过设计连续的"Z"字皮瓣联合邻指皮瓣,切除挛缩掌腱膜,保留神经血管束,皮瓣交叉转移后修复缺损创面,邻指皮瓣供区行游离皮肤移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48个月,无一例复发,皮瓣质地及外形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屈曲畸形掌腱膜挛缩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背动脉相关解剖学特点以及带蒂逆行掌背动脉骨瓣治疗近节指骨坏死的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6年5月,观察5例新鲜腕部标本(成年男性4例、女性1例)腕背动脉弓与掌背动脉的关系;收集因外伤后手指近节指骨骨坏死13例13指,其中合并慢性骨髓炎3例(3指)。本组骨缺损位于示指2指,中指3指,环指8指,骨缺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