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化疗结合自拟化积抑瘤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53_3%,对照组有效率为2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生存率比较,治疗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益气活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益气活血法辅助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搜集与益气活血法治疗中晚期胃癌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的研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对纳入研究的测量指标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12项研究,合计9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益气活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在提高有效率(OR=2.31,95%CI为1.72~3.09),Z=5.63,P0.000 01)和总有效率(OR=2.32,95%CI为1.69~3.18,Z=5.20,P0.000 01)、改善患者生命质量(OR=4.17,95%CI为2.75~6.30,Z=6.75,P0.000 01)、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白细胞下降发生率(OR=0.22,95%CI为0.12~0.39,Z=5.17,P0.000 01),恶心发生率(OR=0.45,95%CI为0.29~0.70,Z=3.55,P=0.000 4),腹泻发生率(MD=0.32,95%CI为0.20~0.51,Z=3.55,P0.000 01)、改善免疫指标NK(RR=3.83,95%CI为1.50~6.15,Z=3.23,P=0.001)方面具有疗效优势,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改善免疫指标CD4/CD8(D=0.49,95%CI为0.30~0.67,Z=5.16,P0.000 01)无明显优势。结论:以益气活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比单纯化疗更有优势,且不良反应较少。但鉴于文献质量普遍偏低,目前要推荐益气活血法对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尚欠可靠证据,期待有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验证及机制的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选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用辨证使用中药,疼痛治疗加合理营养支持;西药对照组30例疼痛治疗及合理营养支持,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kamofsky评分,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结果:治疗组在kamofsky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等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联合FOLFOX4化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消化道反应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化疗副作用小(P〈0.05);②骨髓抑制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KP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和88.8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④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⑤近期肿瘤客观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与西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43例,以同期西医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尼莫地平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血清中TC、TG和CR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或P〈0.01),但中西医结合组TC、TG和CRP减少更明显:HDL-C含量升高,其中西医组增加较明显(P〈0.05)。经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32%和90.70%,且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病例324例按1:1:1比例分成中医组、中西医组以及西医组,除去剔除或脱落病例,最后纳入研究的病例为294例,分别为中医组99例,中西医组103例,西医组92例,各组剔除或脱落病例分别依次为10例、6例和14例。临床试验在6家医院进行:治疗期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瘤体大小、卡氏评分、体重、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瘤体大小变化有效率分别为4.0%、26.2%、14.1%,稳定率分别为66.7%、81.6%、76.1%,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72,P=0.000〈0.017);稳定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6.052,P=0.049〉0.017);治疗90天后中医组与中西医组卡氏评分值上升,西医组卡氏评分值下降,经配对t检验,中西医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10.572,P=0.000〈0.05)。治疗后体重均有下降,中医组和中西医组下降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及西医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咳嗽、气促、胃纳、乏力等肿瘤主要相关症状改善方面,中西医组和中医组优于西医组。不良反应观察,中医组、中西医组比西医组较少出现Ⅲ、Ⅳ度血液毒性,在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等方面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和中医组,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收集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软件,Rve Man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41例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痊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Z=5.0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Z=0.91(P=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Z=5.33(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低下、样本量少、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倚等,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系统评价的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同时期待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发表在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icine数据库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查和资料提取,最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文献15篇,总样本量17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5篇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总有效率OR=4.92,95%CI[3.54,6.84],P0.000 01];治疗后红细胞计数WMD=1.59,95%CI [1.06,2.11],P 0.000 01,血红蛋白值SMD=1.46,95%CI[1.12,1.79],P0.000 01,血清铁值SMD=2.29,95%CI[1.43,3.16],P0.000 01,血清铁蛋白值SMD=1.57,95%CI[0.50,2.65],P=0.004,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同时也能降低不良反应OR=0.26,95%CI[0.10,0.66],P=0.005,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OR=0.46,95%CI[0.46,0.76],P=0.003,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在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妊娠期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指标以及减少不良反应、不良妊娠结局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性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全面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文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4年6月6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试验覆盖9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单用西医治疗组相比,合并OR=2.88,95%CI为[1.94,4.27],对总体效应进行假设检验得Z值为5.26,P<0.000 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漏斗图”图形显示不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所限,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2014月8月3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软件,Rve Man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痊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Z=6.64(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Z=1.7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Z=9.35(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但是由于纳入试验的研究方法有待改进以及文献质量不高,所以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将149例MCI痰瘀交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茴拉西坦口服;治疗组7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两组均用药3个月,判定两组中、西医疗效,西医疗效指数,认知能力[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中医证候评分,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率及相关安全性。结果:西医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3%,治疗组为82.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指数为(4.07±1.34),治疗组为(12.08±2.6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2.2%,治疗组为88.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治疗后治疗组除时间定向能力和实物命名能力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或P0.01);ADL,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变化显著(P0.05或P0.01)。AD转化率,随访6个月,治疗组3例(4.0%)进展为AD,对照组11例(14.9%)进展为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茴拉西坦治疗MCI痰瘀交阻证疗效肯定,安全性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时间疗法与中西药联合治疗对晚期胃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晚期胃癌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健脾扶正汤联合草酸铂方案的择时用药疗法,对照组采用健脾扶正汤联合草酸铂方案常规化疗的非择时用药。结果:两组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分比较,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治疗组疗后疼痛、乏力、食欲不振、腹泻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扶正汤联合草酸铂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稳定瘤体,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而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药干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对其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两组均使用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1次/d,28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进行患者脊髓功能评分,评价中医药早期干预对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中医疗效改善效果相当;治疗后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但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早期介入可以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汤剂辨证改善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中医症状的影响,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临床借鉴.方法 随机将入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基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辨证汤剂,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KPS评分、症状积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乏力、纳差症状加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显示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个性化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有利于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和中医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益智颗粒联合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补肾益智颗粒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积分,AD评估量袁-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ADAS—cog及ADL量表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MMSE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肾益智颗粒联合西药治疗AD,可以显著改善AD患者的总体功能、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单纯服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肝癌中药联合介入组和纯中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姑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22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其中中药联合介入组(A组)120例,纯中药治疗组(B组)109例。A组包括中药制剂静脉治疗,中药辨证口服,经肝动脉灌注抗癌中药制剂;B组包括中药制剂静脉治疗,中药辨证口服。比较两组的瘤体大小、生存期、生存率、卡氏评分。结果:A组瘤体明显缩小,两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两组1个月,6个月和1年的卡氏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中医姑息联合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有较好临床疗效,能稳定瘤体、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中药介入临床安全性好,羟基喜树碱具有高效、低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肺积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予中药肺积方治疗;西药组常规化学治疗;中西组肺积方与化疗结合治疗。结果:近期疗效:KPS评分三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提高幅度中药组优于中西组,中西组又优于西药组(P<0.01)。远期疗效:三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0.5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均显示中西组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生存期相当(P>0.05)。TNF-α三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下降幅度中药组优于中西组,中西组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肺积方对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客观疗效,主要表现为稳定病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培菲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疗效及其对血糖等指标的影响。方法:90例糖尿病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与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对照组(n=37)给与易蒙停4mg,3次/d口服;治疗组(n=53)给与七味白术散加减,同时培菲康420mg,3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观察腹泻等症状变化及肠道菌群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45%,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厌氧菌变化及血浆胃动素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 P<0.01),治疗组治疗后变化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培菲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孙颖  南海燕  陈静  宋静  黄祎玮 《河北中医》2014,(11):1648-16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灌肠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只有口渴喜饮、气短懒言2个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mAlb、血β2-MG及尿β2-MG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均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DN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