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征以及诊疗方法. 方法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患者1例,女,71岁.因尿频尿急4个月,下腹隐痛2个月入院.盆腔CT及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近左侧直径约4.0 cm隆起性占位,基底宽,表面充血明显.病理活检示膀胱黏膜固有层小巢性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癌细胞排列呈大小不等腺管状、巢状分布,大部分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入院后出现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并伴有下腹胀痛. 结果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膀胱左后侧壁,呈浸润性生长,膀胱组织与子宫前壁黏连明显,行膀胱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联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组织浸润膀胱全层.子宫前壁内可见少量癌组织浸润,呈透明细胞癌图像.组织化学:PAS(+),免疫组化染色:CK7、CK5/6及EMA标记(+),CK20、Vimentin、Claretinin、PSA、CEA及NSE表达均为(-).电镜下瘤细胞胞质多呈大空泡状,细胞器稀少,局部残留密集的糖原颗粒;部分瘤细胞胞质器以丛状聚集的糖原颗粒和小泡状结构为主.术后行全身化疗2次,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腺癌,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及组织免疫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好于其他非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精囊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精囊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因反复血精2年入院,术前经影像学及精囊镜活检证实为右侧精囊原发透明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PSA-,CK7-,CD125-,CD20-,RCC+,CD10+,EMA+,行开放性膀胱前列腺精囊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回肠膀胱术。术后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肾脏占位病变。结论:原发性精囊癌病理分型为透明细胞癌类型极为罕见,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需达到肿瘤切缘阴性,术后是否行抗雄激素治疗或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43岁,因左侧阴囊无痛性包块1个月就诊。体检干左附睾头部可扪及1.0cm结节,表面光滑、质硬、无触痛。结果行左附睾切除术。组织学以大片透明样癌细胞、腺管样结构为特征。免疫组化示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AE)(++),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间质瘤(-)。术后双肾MRI排除占位性病变,膀胱B超未见异常。术后15d行左睾丸切除术,病理未见透明细胞癌组织。随访15个月,患者无瘤存活。结论原发性附睾透明细胞癌经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应与转移性癌及肾源型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得以讨论。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64岁和73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刺激症及会阴不适。组织学:印戒状癌细胞呈圆形,胞质丰富透明,胞核呈新月状位于细胞一侧,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染色PCA( )、PAP( )、AR( )、低分子CK( ),CEA(-)、AB/PAS(-)。1例D期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及氟他胺治疗,术后6个月死于广泛转移;1例B2期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双侧睾丸切除、内分泌和局部放射治疗,随访25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罕见、高度恶性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是膀胱腺癌的一种罕见变异型[1],又称中肾样癌,临床上报道较少。我院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3例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65岁。因"尿频、尿急1月余"入院。不伴发热、腰痛及肉眼血尿。门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行抗炎治疗,疗效欠佳。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压痛。B超检查示膀胱腔内一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5 1岁。其中 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 (或 )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2例 ,行膀胱全切术 4例。 5例患者接受 2~ 6疗程化疗。 结果  6例患者随访 12~ 6 0个月 ,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 2 8个月。 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 0 .4 4 % ,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 ,预后差 ,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3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认识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例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理学及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本组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3例,其中2例经手术、1便经膀胱镜下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小细胞癌。1例T_4M_1经化疗三月后死亡,1例T_(3a)M_0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予以化疗,一年后死于心梗,1例T_4M_0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予以放疗,仍在随访中,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系高度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辅以术后放疗,化疗疗效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间歇性肉眼血尿就诊,术前检查未找到任何膀胱外病灶,行膀胱全切除术+输尿管造瘘术。结果:术后病检报告为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术后转肿瘤科化疗,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原发性膀胱SRCC非常罕见,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局部浸润性生长,有早期扩散转移倾向,预后差。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改良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手段。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或尿流改道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我们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 2 2例 ,对其中 7例作改良乙状结肠替代原位膀胱尿路重建术 ,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7例男性患者 ,年龄 46~ 5 6岁 ,平均 5 0 .1岁。均为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 ,术前肿瘤临床分期T2a~2b N0 M0 ,细胞分级Ⅱ级 3例 ,Ⅲ级 4例。1 .2   手术方法气管内全麻 ,下腹正中切口 ,将脐尿管残迹连同该部腹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第1例患者,男,57岁,以全程肉眼血尿和继发的贫血就诊,CT检查示膀胱顶部占位性病变,界限清楚,有斑点状钙化。第2例患者,男,66岁,以黏液尿就诊,无其他临床表现,CT示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均于术前膀胱镜活检明确诊断。第1例因患者拒绝膀胱全切除术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加脐尿管和相邻腹膜的切除术,第2例因陈旧性心肌梗塞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第1例患者术后血尿消失,贫血纠正。7个月后发现肺部转移,术后8个月死亡。第2例术后黏液尿和膀胱刺激症状消失。随访37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全膀胱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重原发性癌少见, 而发生于泌尿系统的同时性多重原发性癌罕见, 本文报道1例同时性泌尿系多重癌。患者因左髋关节疼痛入院, 盆腔MRI检查发现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及右肾占位, 行前列腺及右肾肿物穿刺, 病理分别提示前列腺腺癌和右肾透明细胞癌。因MRI检查提示膀胱占位,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术后病理提示膀胱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予联合化疗7个月;术后16个月患者因肿瘤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2例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探讨原发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5年收治的2例膀胱原发透明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2例中1例发生于膀胱右侧壁近膀胱颈处,另一例肿瘤位于三角区,均以肉眼血尿就诊。病理上肿瘤组织均来源于腺癌,呈巢团状腺样排列,胞质丰富,淡染,核仁明显。免疫组化均示CK7(+)、PAX8(+)、CA125(+)。1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15个月出现复发,遂行膀胱癌根治术,随访1年后死亡;1例因患者一般情况差行肿瘤电切术+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随访10个月后未见进展。结论膀胱透明细胞癌多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多需要病理检查才能确诊,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差于典型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87例,20例正常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然后分析survivin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随着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表达的变化.结果 所有膀胱 癌患者平均年龄56.1岁,其中男性患者48例.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survivin蛋白表达在细胞的细胞核.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survivin表达上升.结论 survivin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膀胱类癌瘤(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类癌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 方法 对 4例原发性膀胱类癌瘤的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 3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8岁。患者均有肉眼或镜下血尿 ,但无类癌综合征表现 ,其中尿脱落细胞检查癌细胞阳性 1例 ,KUB加IVU检查发现膀胱腔内充盈缺损 1例 ,B超检查发现膀胱腔内新生物 3例 ,膀胱镜检查均发现息肉样新生物 ,大小为 0 .5cm× 0 .5cm~ 4.0cm× 3 .0cm ,1例伴盆腔淋巴结肿大。 结果  3例行经尿道电切除术者 (膀胱类瘤2例 ,膀胱类癌 1例 ) ,分别随访 1、2、3年 ,未见复发。 1例晚期膀胱类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 ,术后 3个月胸片示双肺转移 ,辅以放疗和化疗 2个疗程 ,2个月后死亡。 结论 原发性膀胱类癌瘤无明显特异性症状 ,确诊依靠病理。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膀胱类瘤预后良好 ,类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作者报告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的经验,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评价临床治疗效果。1971年8月至2004年6月,2005例早期膀胱癌患者在南加州大学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25例(1.2%)为膀胱神经内分泌癌,包括20例小细胞癌和5例大细胞癌。病理类型完全为神经内分泌组织者16例,  相似文献   

16.
转移性精囊癌临床少见,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精囊腺的病例在临床中更加罕见,在临床工作中难以与膀胱、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相鉴别。2017年1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1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左侧精囊腺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切除精囊转移肿瘤。术后规律行膀胱灌注及口服舒尼替尼治疗,随访19个月,精囊及周围组织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22例30岁以下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间断全程无痛肉眼血尿17例(77.3%),术前均经B超、膀胱镜活检及尿细胞学检查确诊。22例均行手术治疗,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17例术后随访6-107个月,5例复发。结论:30岁以下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行细胞癌具有分化好、分期早、复发率低及预后好等特点,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定期复查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的相关因素与临床干预措施.方法:报告9例(10次)此种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肾移植术后均行免疫抑制治疗.肿瘤均发生在自体肾、输尿管和膀胱:肾透明细胞癌、肾肉瘤和膀胱腺癌各1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6例,其中1例先发生膀胱腺癌后又发生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肿瘤发生于移植术后8~146个月,且8例发生在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之后.患者均有服用龙胆泻肝丸或冠心苏合丸史.8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1例未能手术切除.结果:9例随访8~44个月,未能手术切除1例于术后5个月肝转移死亡.1例肉瘤复发后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膀胱肿瘤复发,行膀胱全切腹壁造瘘术,1例腺癌已出现肺和胸膜转移.另5例最后随访时存活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肿瘤以移行细胞癌为多;可能与服用含马兜铃的中药和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有关;根治性手术治疗、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更换免疫抑制剂种类是主要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膀胱移行细胞癌较少见,国内外文献报告约百余例,我院1975年~1995年间共收治膀胱移行细胞癌383例,其中30岁以下患者6例,占1.6%。病例资料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7~26岁,平均21.6岁,5例首发症状为全程肉眼血尿,1例为终末血尿,均伴尿频、尿急、尿痛、病程10天~4年。6例均行B超检查,膀胱内有充盈缺损,5例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并行文献复习.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2例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结果 2例患者行肾盂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随访至今,1例健在,1例失访.结论 肾鳞状细胞癌合并膀胱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