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0年中医教育机构发展史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古以来,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家传师授,及至近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曾创办过各种中医学校,主要是由一些热心中医教育的开明人士兴办,因力量单薄,难成规模.而国民政府对中医事业采取歧视政策,未曾给予中医教育以支持.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医药学教育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学汇通是近代中医界为沟通中西医学,促进中医生存发展,而致力于改进传统医学的一种思想方式,其对当时中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医学校教育兴起,汇通中西的办学思想,借鉴西医学校的办学模式,效仿西学建立现代学科体系,学校课程中西兼容,教材内容融汇中西,建立现代临床实践模式等等。通过对这一时期上海中医学校中西汇通教育的探究,了解中西医汇通思想对近代中医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葛燕萍 《光明中医》2010,25(6):1109-1110
通过对广东近、现代中医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尽管广东近、现代中医学校是在两种不同的中医政策下创办的,但二者的教育思想是有内在连续性的,广东近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实践与成果,为广东现代中医学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西汇通学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张寿颐不仅医术上名扬南北,更为近代中医教育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张锡纯晚年通过创办函授学校来实践中医教育理想,提倡寓医理教育于经验中、师古创新、衷中参西的教育思想。其教学注重实践,强调学医者取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集其全部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不仅被世人奉为“中医临床之圭臬”,更是近代中医教育的优秀教材。张寿颐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近代中医教育之路,无论是早期的嘉定黄墙中医学校,后来的上海神州中医学校,还是生命最后十五年在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的工作,始终办学方向明确,重视教学质量和方法,一生编著二十多种各科教材,均以经典著作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西,理论结合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参阅古典医籍及对现代康复书籍,明确了中医康复及现代康复的概念。回顾中医康复近10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康复人员缺少及教育不足是目前中医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医康复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中医康复教育中中西医并重的必要性。对于在职人员的康复教育,在工作中以学习为主,以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修得以提高。本科中医康复教育要在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基础上,重点突出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学的课程教育,推动中医学在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提高中医康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参阅古典医籍及对现代康复书籍,明确了中医康复及现代康复的概念。回顾中医康复近10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康复人员缺少及教育不足是目前中医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医康复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中医康复教育中中西医并重的必要性。对于在职人员的康复教育,在工作中以学习为主,以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修得以提高。本科中医康复教育要在临床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基础上,重点突出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学的课程教育,推动中医学在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提高中医康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后,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思想的传播,中医界的一些开明人士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思潮和“变法维新”思想影响下,开始了以近代科学解释中医,用近代研究手段研究中医。力求“中西汇通”以发展中医。其研究方法和思路成为近代以来中医进行学科构建与理论规范的直接参照系,即是中医药研究的“近代模式”。也就是说,近代中医学界建立起了一个以西医模式为参照的中医基础学科体系:具有统一的学制、教材、教学计划,对整个中医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以适应教学要求。因此,高等中医教育教科书体系的形成是学科架构的主要标志。我们认为中医基础学科群近代模式对中医学发展的作用需要从两方面辩证的认识,进而促进中医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院史整理搜集孔伯华先生相关医学文献,从“守正”“创新”两方面探讨孔伯华中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期为传承中医优秀文化、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探索特色中医教育模式及促进孔伯华学术传承等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医教育的反废止努力——以课程教材建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医界在争取中医教育合法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中医教育的内涵建设,尤其是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中医界通过自身的改进和完善,使之规范化,进而符合近代教育模式。1929年的中医药教材编辑委员会会议,是近代中医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我国中医学课程教材建设已经开始成熟,其对近代乃至现代的中医教育均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在老年科医疗服务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老年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现代管理理念,观察组将中医养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比较两组管理优势评分和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医务人员对中医养生管理理念在理论体系独特、综合辨证调摄、维护身心健康、运动起居饮食调节、药物调节方面的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可行性评分均>4.5分;观察组的症状管理、心理管理、健康教育、人性化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在老年科医疗服务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末民初,中医学受到西方医学及西方教育模式的强烈冲击,生死存亡岌岌可危,诸多近代中医教育家为中医开辟新的教育模式而积极探索,纷纷建立专科学校,培养了众多的中医药实用人才,为数不少的名医都有过学校教育经历。建国以后,全国共设立了20余所中医院校,以培养中医人才。课程设置是院校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将不同时期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整理分析,以便更清晰地认识院校教育这一中医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广东近代中医药教材是研究广东近代中医学术发展史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广东近代中医药教材讲义的初步整理,呈现这一时期中医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挖掘近代中医医家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中医药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梦华 《光明中医》2014,29(11):2444-2445
在中医教育研究中,尚无以古代某医学堂为作用点,对其中医教育进行专题深入系统阐述的相关文献。除了以几部医籍著作(不同朝代所选择医籍有别)为教材之外,也未查阅到清代以前专门为办学而编写的系列中医药教材。清代云南医学堂的出现开创了云南近代史之前官方教育的先河,其科学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思想也为振兴现代中医药事业,改革中医教育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医学堂自编专用教材《医学正旨择要》是目前我国首次发现的清代以前中医学系统教材,课程设置规范而又具体,内容系统而又全面。加强对清代云南医学堂及其专用教材的深入挖掘整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用西医科学课程模式来实行中医教育,与固有的中医理论体系产生冲突和矛盾,导致当前的中医教育存在着诸多争论和困惑。面对当前中医界对中医教育的种种争议,本着“以史为鉴”“以史励志”“以史启智”的目的,汲取历代中医教育思想中那些值得现代中医教育加以吸收的观点、内容和方法,以服务于当代,这对当前中医教育改革和建构现代中医教育思想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平书是二十世纪初叶的著名中医实业家,在近代中医面临内扰外患的生死存亡关头,以振新中医为己任,团结当时一些著名中医及热爱中医的社会名绅,通过各种形式的抗争来争取中医生存权,并积极吸取西医学的先进科学理念,身体力行地对传统中医自身进行改进,堪称近代中医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前文就古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1],时至清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师徒传承作为主要模式延续其血脉.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世界格局剧变,中西方文化猛烈撞击,为中医理论及其传承模式开辟了新的方向.晚清至民国,中西医之争愈演愈烈,中医存亡命悬一线,受西方医学及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众多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医教育改革浪潮之中,积极探索中医教育新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丁甘仁、恽铁樵、张锡纯等老一辈,他们开门授业,开办中医学堂,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开中医私人办学及函授教育之先河,为中医的传承发展立下汗马之功,并为后来的中医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8.
杜建 《中医教育》2003,22(4):1-3
福建中医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不断优化中医育人环境”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立足福建,多渠道投入办学;加强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全方位营造中医育人氛围,创立了“宽口径、厚底蕴、强能力”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高质量中医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一所地方中医药院校,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是其根本任务,但地方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因此,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中医育人环境是学校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办学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育人的实践得以加强,并逐步上升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文革…  相似文献   

19.
孙元  文庠 《中医药文化》2022,(6):531-538
余无言是著名的中医学家,积极投身中医教育数十载。在实践中,余无言明确了坚持中医、服务社会的教育目标,秉持重视经典、兼收并蓄的教育传统,施行言传身教、切磋琢磨的教育方法。余无言的中医教育思想与其经方派和汇通派的学术背景密不可分,并表现出借助西医改进中医、抨击时弊匡正教育、甘守寂寞不问穷达等特征,是近现代中医教育事业的宝贵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