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苯并[a]芘染毒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染毒对小鼠脑组织胞核DNA的损伤。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染毒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设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染毒组用BaP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处理,高、中、低剂量组每次分别腹腔注射BaP7.8,3.2和1.3mg/kg,每周4次。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中观察记录小鼠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染毒10周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制作切片及细胞悬液,DNA断点末端核糖核酸转移酶地高辛标记法(TUNEL)及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2种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细胞DNA的损伤。结果(1)高剂量BaP染毒组小鼠有明显的全身及神经系统中毒症状。(2)TUNEL法检测,染毒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剂量BaP染毒组之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16~10^-62)。(3)SCGE法检测,高剂量BaP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BaP具有神经系统毒性。BaP染毒可引起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损伤率及损伤程度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3.
苯并[a]芘对小鼠神经毒性的光镜、电镜及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苯并[a]芘对小鼠神经系统的损伤。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染毒组用苯并[a]芘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处理,每次剂量分别为7.8,3.2,1.3mg/kg,每周4次,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实验中观察一般情况,于实验第21,35,49,63天各进行1次行为学实验,实验10周后取小鼠脑组织,脊髓与坐骨神经制作光镜及电镜切片并观察。结果:发现苯并[a]芘染毒组光镜及电镜下可见明显的神经组织损伤,行为学测试中游泳实验记分较对照组低,而溶剂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组织结构未见异常,行为学实验正常,结论:苯并[a]芘具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hospho-retinoblastoma protein,p-Rb)在苯并[a]芘致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p.Rb表达,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p—R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神经元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增高(P〈0.05),p-Rb表达量增高(P〈0.05),2μmol/L组加入抑制剂后细胞活性增强(P〈0.05),凋亡率下降(P〈0.05),p—Rb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Rb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苯并[a]芘可引起磷酸化Rb水平升高,是苯并[a]芘致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对大鼠海马形态学和突触的影响。方法初断乳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为6.25、2.5和1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13周(90d)。在染毒结束后,用电镜和光镜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和B[a]P暴露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电镜仅高剂量组偶有线粒体肿胀和核浓缩现象出现。高剂量组神经元突触PSD厚度和突触活性区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突触界面半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低剂量B[a]P暴露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但B[a]P可能引起突触形态学的改变,降低突触的传递效率,因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鼠进行苯并[a]芘(B[a]P)急性染毒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其海马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从而探究B[a]P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40),其中实验组又按大鼠染毒后的处死时间分为5组(染毒后1h组、染毒后1d组、染毒后2d组、染毒后3d组、染毒后5d组),每组8只。对实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a]P,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染毒结束后,分别在不同的特定时间点取下大鼠的海马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B[a]P急性染毒后出现了易受惊、易兴奋、易激惹、感觉迟钝、反应低下等异常表现。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及形态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而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出现了胞体浓缩变性、细胞核皱缩、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等。结论 B[a]P急性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苯并[a]芘(B[a]P)慢性染毒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及B[a]P染毒组(B[a]P低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对溶剂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植物油,对染毒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B[a]P,连续注射10周。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B[a]P染毒组多数大鼠在研究期间均有异常行为表现。定向导航实验中,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加而缩短,且在同一天内,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溶剂对照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B[a]P染毒组大鼠,且在实验的前4天,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越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及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溶剂对照组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短于B[a]P染毒组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多于B[a]P染毒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长于B[a]P染毒组大鼠,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越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越少,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越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慢性染毒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损害作用,且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随B[a]P染毒剂量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表明B[a]P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苯并(a)芘[B(a)P]在大鼠海马中的分布及对其神经元的损害。[方法]将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14C-B(a)P 3.7×105 Bq/k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染毒后1、6、12、24、48 h,用光镜自显影法观察14C-B(a)P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HE染色光镜和电镜观察14C-B(a)P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结果]光镜放射自显影观察表明,在海马组织中的14C-B(a)P银粒数随染毒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24 h达到高峰,48 h明显减少,1、6、12、24、48 h银粒数分别为(22.31±2.11)、(23.11±2.32)、(25.97±2.97)、(28.16±3.17)、(17.16±1.85)粒/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65,P〈0.01)。HE染色光镜观察发现:染毒后12 h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稀疏、数量减少,核变小、部分出现固缩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损害逐渐加重。电镜观察发现:大鼠海马神经元及细胞器在染毒后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海马神经纤维水肿,脱髓鞘样改变、线粒体肿胀、高尔基复合体扩张、核膜部分溶解,突触前膜致密斑明显。[结论]14C-B(a)P在海马组织中的分布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4 h达到高峰;不同时间点B(a)P对海马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苯并[a]芘(B[a]P)浓度,结合使用标准化修订版丹佛智力发育筛查表(DDST)筛查出的06岁儿童早期智力发育异常情况,探讨B[a]P暴露与儿童智力发育损害的效应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B[a]P浓度,并根据浓度均值梯度将相应区域分为高、中、低污染区域及对照区域;分别在每个区域内选取06岁儿童为高、中、低暴露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共计467名。采用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用DDST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距离污染源越远,空气中B[a]P浓度越低(F=2 014.38,P0.01)。初筛发现智力发育可疑/异常的儿童54例(11.6%)。高、中、低暴露组及对照组儿童的智力发育可疑/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6%,12.8%,10.7%及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44,P=0.2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空气中B[a]P的浓度、平时有无香烟烟雾暴露情况以及母亲文化程度。结论 B[a]P暴露可能会对06岁儿童的智力发育产生损害效应,这可为今后研究B[a]P对儿童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苯并 [a]芘 (BaP)对小鼠的神经毒性及对脑组织热应激蛋白HSP70、HSP90 β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 5 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染毒组分为高、中、低 3个剂量 ,并设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染毒组用BaP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处理 ,高、中、低剂量组每次分别注射 7 8、3 2和 1.3mg kgBW ,每周 4次。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 ,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中观察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表现 ,实验 8周后取各组小鼠全脑组织 ,观察、称量并计算脑组织脏器系数 ,Westernblot法检测HSP70、HSP90 β水平。结果 ①中、高剂量BaP染毒组小鼠脑组织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高剂量BaP染毒组小鼠脑组织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其他组。②HSP70表达改变以低剂量BaP染毒组相对表达值明显增高为特征 ;HSP90 β表达改变为中、高剂量BaP染毒组相对表达值升高。结论 BaP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随着染毒剂量增加 ,HSP90 β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检测双壳类水产品中(+)-反-7,8-二羟基-9,10-环氧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D)。方法 用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6种双壳类水产品组织中的DNA,0.1 mol/L HCl 、90 ℃酸解4 h,乙酸乙酯充分萃取酸解产物——苯并(a)芘-四醇。以CenturySIL C18-BDS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分离;洗脱流动相:V(甲醇)/V(水)=55/45;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激发波长:265 nm,发射波长:395 nm;荧光检测苯并(a)芘-四醇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3 ng/mL,在0.5~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4.2%,日间RSD为3.2%~5.8%;双壳类水产品中(+)-anti-BPDE-DNA含量为13.44~152.7 μg/kg,RSD为3.0%~6.5%;加标回收率为86.9%~91.6%,RSD为3.1%~7.3%。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双壳类水产品中(+)-anti-BPDE-DNA加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苯并[a]芘(B[a]P)对体外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用0、0.1、0.5 、1、5和10μmol/L浓度的B[a]P染毒24h观察剂量-效应关系;用0、0.5和5μmol/L浓度的B[a]P染毒24、48和72h观察时效关系.培养液中均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腹腔注射亚急性染毒对雄性Wistar大鼠心血管的影响。方法将10~11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染毒组(B[a]P浓度分别为1.0、2.5和6.25 mg/kg),每组8只。溶剂对照组给予1.0 mL/kg的橄榄油,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28天。染毒结束后用Prospect 3.0小动物超声成像仪和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其左心室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和左心室病理变化。结果染毒后各组大鼠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nanal shortening, FS)和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497,P=0.022;H=11.422,P=0.022;H=10.104,P=0.039),中剂量组EF及FS低于溶剂组(调整后P<0.05),高剂量组大鼠LVEDP高于溶剂组(调整后P<0.05)。中、高剂量组胸主动脉HE染色显示血管内膜部分缺失,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内膜下胶原暴露,中膜层间隙较大;中、高剂量组左室横纹模糊不清,肌纤维减少断裂或消失,心肌间隙增宽,偶见炎症细胞或有心肌间隙渗血现象。结论苯并[a]芘可致雄性Wistar大鼠心血管功能和内皮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苯并[a]芘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苯并[a]芘低、中、高剂量组(1.0、2.5、6.25mg/kg),每组8只,腹腔注射染毒13周;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1、mGluR2、mGluR3)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苯并[a]芘中、高剂量组大鼠平均潜伏期[(18.34±7.09)、(24.0±12.76)s]明显延长(P<0.05),高剂量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29.00±3.64)s]与穿越平台次数[(4.11±1.36)次]明显减少(P<0.01),随着染毒剂量增加,大鼠海马组织mGluR1、mGluR2蛋白表达增高,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mGluR1、mGluR2蛋白表达[(1.09±0.29)、(0.85±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56±0.13)、(0.5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GluR3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慢性苯并[a]芘暴露可导致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代谢性谷氨酸受体表达增高,这可能是引发学习记忆能力受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婴幼儿奶粉中苯并[a]芘检测技术,并对市售奶粉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婴幼儿奶粉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石油醚(1∶1,V/V)提取,然后用1.5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皂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经DB-EUPAH色谱柱(20 m×0.18 mm×0.14μm)分离后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D12-苯并[a]芘内标定量。结果当婴幼儿奶粉中苯并[a]芘加标0.3、1.0和5.0μg/kg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6.7%、86.0%、96.4%,相对标准偏差为10.5%、4.2%和4.4%(n=6)。方法定量限为0.3μg/kg,检出限为0.1μg/kg,采用本方法对市售的40份国产及进口婴幼儿奶粉进行测定,苯并[a]芘含量范围为<0.1~0.25μg/kg,检出率为32.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满足婴幼儿奶粉中苯并[a]芘检测要求。目前市售婴幼儿奶粉中苯并[a]芘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槲皮素在苯并芘致小鼠DNA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槲皮素在苯并芘致小鼠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芘 (B〔a〕P) 10 0mg/kg后 ,分别以 0 5 ,1 0 ,2 0g/ (kg·d)剂量的槲皮素连续灌胃 90d。取小鼠尾部静脉血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通过荧光显像的方法观察并测量血细胞的拖尾长度。结果 阴性对照组小鼠的细胞无拖尾现象 ,高、中、低剂量槲皮素组和苯并芘阳性对照组的细胞均有拖尾现象。对彗尾进行统计学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 ,各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染毒组用不同剂量的槲皮素处理后 ,DNA的损伤程度显著减少。结论 槲皮素对苯并芘引起的小鼠DNA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B[a]P(benzo[a]pyrene,B[a]P)是重要的职业和环境污染物之一,它的神经发育毒性与致癌性/致畸性相比虽是一种弱效应,但会对处于发育中的机体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其更为敏感。本课题组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B[a]P神经发育毒性的研究为基础,综述其流行病学研究、实验动物研究以及可能的毒性机制等方面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已有研究,认为由于B[a]P的神经发育毒性所致学习和记忆损伤应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