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IFN-γ/和IL-33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EAN中的Th1/Th2细胞极化。方法用P253-78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观察其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淋巴细胞增值反应,用RT-PCR技术检测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33(IL-33)在大鼠发病高峰期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EAN组大鼠临床表现明显,病理检查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坐骨神经组织、淋巴结,脾脏中IFN-γ mRNA表达显著升高,IL-33mRNA表达明显减少,其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对P253-78aa的刺激发生强烈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IFN-γ对EAN发病起促进作用,IL-33对EAN大鼠起保护作用;EAN中Th0细胞向Th1的转化明显增强而向Th2细胞的转化则受到抵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培养针对Wistar大鼠周围神经自身抗原髓鞘碱性蛋白Ⅱ(myelin basic protein Ⅱ,P2)特异性T淋巴细胞,用于研究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从成年Wistar大鼠周围神经内提取P2并配制成50%(质量浓度)匀浆,将其与完全福(氏)佐剂(CFA)按1∶1混匀后,按体重0.4 mL/500 g注入大鼠双后足垫内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从EAN发病大鼠腹股沟淋巴结内分离T淋巴细胞,经4个循环的P2刺激后利用3H-TdR掺入法测定其对P2刺激的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表达神经营养因子(NGF)水平.结果 从大鼠周围神经内分离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 000、等电点(PI)为9.5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和PI与文献一致,该蛋白即为P2.利用P2与CFA可诱导Wistar大鼠EAN动物模型,分离的T淋巴细胞对P2抗原呈特异性增殖,(95.72±0.85)%的细胞为CD4+ T淋巴细胞,其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提取的P2可诱导EAN并建立特异性T淋巴细胞,该T淋巴细胞具有较强的NGF表达能力,适用于神经再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的胸腺异构体(RORγt) mRNA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中的表达,以探讨Th17细胞在EAN中的作用.方法 用P253-78aa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RT-PCR技术检测IL-17和RORγt在大鼠发病高峰期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 EAN组大鼠在第14-16天发病高峰期时平均临床评分为(7.5±1.2),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对P253-78aa的刺激产生强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IL-17和RORγt mRNA在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 IL-17和RORγt表达上调与EAN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Ⅰ型辅助T细胞(Th1)、17型辅助T细胞(Th17)细胞除极角度探讨丙戊酸(VPA)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VPA治疗组、EAN组、正常组,应用周围神经髓鞘抗原(P2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免疫VPA治疗组和EAN组大鼠。VPA治疗组大鼠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腹腔内注射300mg·kg-1丙戊酸钠。观察发病情况,坐骨神经电生理改变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腹股沟淋巴结中IFN-γ、IL-17 mRNA水平。结果 VPA治疗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EAN组(P<0.05),其高峰期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N组(P<0.05),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较EAN组明显升高,潜伏期和时限显著缩短(P<0.05)。髓鞘脱失和炎性细胞浸润较EAN组明显减少(P<0.05)。淋巴结中IFN-γ、IL-17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VPA通过影响Th1、Th17细胞除极,使IFN-γ、IL-17分泌下降,从而抑制EAN大鼠的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戊酸(VA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VAP高剂量组、VAP低剂量组、EAN模型组、正常组,应用P2 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诱导EAN模型。VAP于免疫当天至第15d每天腹腔内注射。观察各组大鼠发病情况和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Foxp3+Treg细胞含量,检测淋巴结中TNF-α、IFN-γ、IL-17、TGF-βmRNA表达。结果 VAP高剂量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EAN组(P<0.05),其高峰期临床评分显著低于EAN组(P<0.05),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较EAN组明显减少;VAP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较EAN组显著减少(P<0.05),Foxp3+Treg细胞比例较EAN组显著增加(P<0.05),淋巴结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17mRNA表达与EAN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VAP高剂量组抑炎细胞因子TGF-βmRNA表达与EAN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 VAP对EAN有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够增加Foxp3+Treg细胞和抑炎细胞因子TGF-β含量、减少TH17细胞含量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未成熟髓源树突状细胞(iMDC)负载P258-73肽段诱导免疫耐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的预防作用,以及对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33(IL-3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P258-73aa与iMDC共培养。(2)21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组(A组)、iMDC组(B组)和P258-73aa-iMDC组(C组),并分别于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iMDC及P258-73aa-iMDC;7d后,各组均给予P253-78aa和完全弗氏佐剂(CFA)进行免疫,诱发EAN。观察各组发病情况并作临床评分至免疫后16d(发病高峰期)。(3)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RT-PCR检测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和淋巴结中IL-33、IFN-γmRNA的表达。结果(1)发病高峰期,A组、B组、C组的临床评分为(7.4±1.9)分、(5.2±1.6)分和(3.4±0.9)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A组、B组、C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依次明显降低(均P<0.01)。(3)A组、B组、C组坐骨神经、脾脏和淋巴结中IFN-γmRNA表达水平依...  相似文献   

7.
趋化因子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是一类T细胞介导的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可用牛坐骨神经加完全氟氏佐剂诱导而成。本文研究趋化因子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中的表达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方法:用兔坐骨神经匀浆免疫Wistar大鼠,诱导格林巴利综合症(GBS)的动物模型EAN;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EAN病变神经组织浸润细胞上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mRNA表达情况。结果:MCP-1mRNA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天(14天)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MIP-1 βmRA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天水平开始升高,在临床症状达到高峰时(21天)最高,进入恢复期后降至基础水平。结论:趋化因子在EAN的炎性细胞迁移及浸润进入神经细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K 通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大鼠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关联。方法:RT-PCR测定淋巴结和脾脏细胞Kv1.3和IKCa1的mRNA表达量,流式细胞分析相应细胞的增殖能力,间接ELISA测定特异性抗体水平,计算相关系数。结果:淋巴细胞Kv1.3和IKCa1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能力紧密相关,与EAN临床严重程度无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EAN的总体细胞免疫水平。结论:淋巴细胞K 通道可以在以细胞免疫为主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Rho激酶(ROK)抑制剂对OX40及其配体(OX40L)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gic neuritis,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EAN+ROK抑制剂干预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CFA)组.分别在免疫后第9、17、26天处死动物,取其坐骨神经根、脾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结,采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OX40和OX40L mRNA在各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 EAN+ROK抑制剂组大鼠OX40 mRNA在坐骨神经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266±0.031、0.298±0.024和0.113±0.018;在淋巴结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453±0.030、0.496±0.100和0.220±0.016;OX40L mRNA在坐骨神经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247±0.018、0.298±0.026和0.165±0.013;在淋巴结中第9、17、26天的表达分别为0.283±0.027、0.306±0.011和0.161±0.012.与EAN组比较,OX40和OX40L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t=2.24~4.89,P<0.05),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减轻.CFA组大鼠无症状.结论 ROK抑制剂可以减轻EAN发病程度,抑制OX40/OX40L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循环T细胞受体(TCR)β链基因亚家族的优先表达,以及β链3号互补决定区(CDR3)基因片断的长度谱型特征,以探讨MG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病理性T细胞的单克隆或寡克隆增殖。方法收集64例初诊MG患者和16名健康献血者外周静脉血,通过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扩增样本中不同亚家族含CDR3的大片段,分析TCRVβ6、8、12、15亚家族的表达,用长度谱型技术研究CDR3谱型特征。结果64例MG患者中, 41例优先表达TCRVβ6、8、12、15中1~2种亚家族,且部分为单克隆或寡克隆性T细胞增殖,另一部分为多克隆增殖;而16名健康对照外周血表达TCRVβ6、8、12、15中3 ~4种亚家族,且全部为多克隆分布。结论TCRVβ6、8、12、15亚家族在MG患者中呈优势表达、优先表达或倾斜性分布,并出现T细胞的克隆性扩增(单克隆或寡克隆),提示这些亚家族参与MG的致病。  相似文献   

11.
张剑  李泉  黎纬明  邹萍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481-10486
目的 血管内皮细胞是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重要靶组织,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活化后组织因子(TF)表达显著增高。因此血管内皮细胞TF表达可能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引起的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异基因T淋巴细胞能否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F表达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磁珠阳性分选异基因CD4+和CD8+T淋巴细胞。实时定量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基因T淋巴细胞作用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TF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UVEC中MAPK的表达。观察MAPK阻滞剂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诱导的HUVEC中TF表达的影响。结果 异基因CD4+ T淋巴细胞作用6、12、24h,HUVEC膜表面TF表达率分别为9.3±0.6%、34.5±1.1%、15.7±0.8%,较对照组(3.3±0.4%)显著增高(P<0.05); HUVEC中TF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4.4、8.9、5.3倍(P<0.05)。异基因CD8+T淋巴细胞作用12h,HUVEC膜表面TF表达率为14.6±0.7%,较对照组(2.8±0.3%)显著增高;HUVEC中TF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达对照组的5.7倍(P<0.05)。异基因T淋巴细胞作用后,HUVEC内磷酸化p38MAPK和JNK表达增强,而磷酸化ERK表达则无变化。P38MAPK阻滞剂(SB203580)和JNK阻滞剂(SP600125)可显著下调异基因T淋巴细胞诱导的TF表达。结论 异基因T淋巴细胞通过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TF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P257-81-特异性T细胞系,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大鼠进行T细胞疫苗接种(TCV)的实验研究。方法P257-81多肽、IL-2和抗CD3/CD28单抗包被磁珠诱导扩增P257-81-特异性T细胞及非抗原特异性T细胞,将灭活T细胞接种大鼠,检测指标包括:瘫痪高峰期最大评分比较,淋巴细胞增殖试验、CD4 T/淋巴结单个核细胞及CD4 CD25 T/CD4 T细胞百分比测定、培养液上清IFN-γ及IL-10水平测定以及坐骨神经病理学检查。结果P257-81-特异性T细胞显著扩增,2周扩增近1000倍;P257-81-特异性TCV预防组无大鼠发病;P257-81-特异性TCV治疗组大鼠病情减轻,其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P257-81-特异性TCV预防组和治疗组CD4 CD25 T/CD4 T细胞百分比及培养液上清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培养液上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对照组(均P<0.001)。结论抗原 IL-2 CD3/CD28单抗包被磁珠刺激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方法;P257-81-特异性TCV能预防EAN发生,并可治疗已发生的EAN,其机制可能为:使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T细胞比例上调,诱导致病性CD4 Th1细胞向保护性CD4 Th2细胞转换。  相似文献   

13.
急性应激对大鼠脑内5-羟色胺2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应激对大鼠脑内 5 羟色胺 2A (5 HT2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1 2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 ,每组 6只。根据 5 HT2A受体互补DNA(cDNA)序列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观察强迫游泳应激后 3h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脑 5 HT2A受体mRNA的表达 ,并测定各脑区阳性电泳条带密度与 β 肌动蛋白密度的百分比。结果  (1 )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脑均存在 5 HT2A受体 (61 1bp)mRNA的表达 ;5 HT2A受体PCR产物序列与已知的 5 HT2A受体cDNA序列一致 ;(2 )应激组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脑5 HT2A受体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别为 (53± 5) %、(63± 8) %和 (47± 7) % ,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42± 4) % ,(33± 6) %和 (2 7± 7) % ] ,t值分别为 4 .545 ,7.0 83 ,4.92 3 ,P均 <0 0 1。结论 急性应激后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脑 5 HT2A受体mRNA的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对大鼠强啡肽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空白对照组 ,每组 6只。采用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 ,初剂量为 10mg/kg ,以后每天增加 5mg/kg ,3次 /d ,连续 6天。应用放射性3 2 磷标记的三磷酸脱氧胞苷掺入标记探针法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三组大鼠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连续 6天给予吗啡 ,吗啡依赖组大鼠下丘脑 (2 3 88± 1 6 2 )、纹状体(19 87± 2 0 3)及脊髓 (13 36± 1 4 6 )的强啡肽原mRNA相对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4 36±1 4 6、31 2 4± 2 83和 2 7 6 0± 2 89;均P <0 0 1) ,海马 (2 9 6 7± 3 2 3)强啡肽原mRNA相对含量高于对照组 (2 5 87± 1 74 ,P <0 0 5 ) ;(2 )给予纳洛酮处理 6 0min后 ,下丘脑 (10 2 2± 1 2 2 )、纹状体(5 90± 0 84 )、脊髓 (2 99± 0 4 8)强啡肽原mRNA的相对含量低于吗啡依赖组 (均P <0 0 1) ,而垂体强啡肽原mRNA(2 6 72± 1 79)却高于吗啡依赖组 (11 6 0± 2 2 4 ,P <0 0 1)。结论 慢性给予吗啡可影响大鼠强啡肽原mRNA的表达 ,从而参与吗啡依赖形成和戒断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不同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Vβ)多态性的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30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40例、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患者10例、健康对照者30名,经TCRVβ单克隆抗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外周血TCRVβ扩增程度以及TCRVβ24个亚家族扩增患者百分比、扩增片段所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 CIS、RRMS及SPMS组TCRVβ存在扩增患者比例、扩增个数和扩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CIS、RRMS及SPMS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IS、RRMS及SPMS组CD4+TCRVβ2扩增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8),CIS组、RRMS及SPMS组CD8+TCRVβ1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PMS组CD4+TCRVβ21.3表达水平低于CIS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CD8+TCRVβ11的扩增片段所占百分比对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MS分型无诊断价值;CD4+TCRVβ21.3的扩增片段所占百分比对SP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结论可通过检测部分TCRVβ片段对MS及SPMS的早期诊断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Vβ)多态性,初步预测特异性TCRVβ片段,研究其对临床孤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诊断并接受治疗的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30例(CIS组),以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常规免疫学指标和TCRVβ亚家族表达变化,CELL Quest Pro 5.1等相关软件分析24个TCRVβ亚家族成员表达水平,并计算扩增者比例、扩增个数和扩增分数。结果 TCRVβ24个亚家族中,CIS组CD4~+TCRVβ2、4、5.2、5.3、7.1、8、14、17、20、21.3片段,以及CD8~+TCRVβ4、14片段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D4~+TCRVβ11和CD8~+TCRVβ9、11片段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CIS组CD4~+TCRVβ(P=0.002)和CD8~+TCRVβ14(P=0.010)扩增者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余亚家族扩增者比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IS组TCRVβ扩增者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扩增个数(P=0.001)、扩增分数(P=0.00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D4~+TCRVβ4诊断临床孤立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95%CI:0.592~0.851,P=0.003),灵敏度83.33%、特异度56.67%;CD4~+TCRVβ14诊断的AUC为0.713 (95%CI:0.581~0.845,P=0.005),灵敏度70%、特异度56.23%;CD8~+TCRVβ4诊断的AUC为0.727(95%CI:0.600~0.854,P=0.002),灵敏度93.33%、特异度50%;以上3个片段对临床孤立综合征均具有中等诊断价值。结论虽然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4~+TCRVβ4、CD4~+TCRVβ14和CD8~+TCRVβ4片段表达水平升高,但其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松果体功能减退致褪黑素 (MT)分泌减少对 β-淀粉样蛋白 (Aβ)诱导海马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SD大鼠随机分两组 ,实验组摘除松果体 ,对照组给假手术 ,两组均在术后 40 d给 Aβ1~ 40 右侧海马注射 10 μg(10 μg/ μl) ,7d后标本用 SABC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Bax,Bcl- 2、Fos蛋白表达。结果 :实验组 Aβ周围海马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Bax(14.2 8± 4.18)和 Fos表达 (2 8.2 9± 6 .91)均比对照组 Bax(7.6 9± 2 .81)和 Fos表达 (0 .87± 0 .15 )增强 (P<0 .0 1) ;而 Bcl- 2在两组中表达 (7.48± 3.2 6 ,7.19± 3.37)无明显差别 (P>0 .0 5 )。结论 :褪黑素减少可加强 Aβ诱导海马细胞凋亡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病(NMOSD)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TCRVβ)表现特点。方法收集NMO患者7例,NMOSD患者23例,健康志愿者30例,采取EDTA抗凝外周血2m L,应用TCRVβ单克隆抗体标记后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应用相关软件分析24个TCRVβ亚家族成员表达水平。结果 NNO、NMOSD组TCRVβ扩增率、扩增程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O组CD4+TCRVβ5.1、CD8+TCRVβ13.6,NMOSD组CD4+TCRVβ2、CD8+TCRVβ2扩增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4),NMO组CD8+TCRVβ11,NMOSD组CD4+TCRVβ11、CD8+TCRVβ1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MO组CD8+TCRVβ13.6扩增频率高于NMOSD组(P0.014),NMO组CD8+TCRVβ9、17表达水平低于NMOSD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CD8+TCRVβ11的定量分析对NMO+NMOSD的诊断,CD4+TCRVβ2的定性分析、CD8+TCRVβ11的定量分析对NMOSD的诊断具有中等意义诊断价值。结论可通过检测部分TCRVβ片段对NMO与NMOSD的诊断提供方法与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双侧海马注射Aβ1-42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研究其海马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并探讨与AD病理进程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双侧海马分别注射Aβ1-42,分别于术后1天、7天、14天、21天在Y迷宫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14天、21天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和术前明显减退(P<0.05)。术后模型组大鼠海马HSP70表达逐渐减少,术后7天(mRNA:0.34±0.05;蛋白:0.29±0.03)、14天(mRNA:0.32±0.06;蛋白:0.23±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21天,模型组HSP70表达减少最为明显(mRNA:0.29±0.04;蛋白:0.11±0.03)(P<0.01)。结论:大鼠海马注射Aβ1-42导致HSP70表达减少,HSP70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 (CI)患者纤维蛋白原 (Fg)Bβ基因启动区多态性位点 β 14 8C/T的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与Fg功能和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方法 ,对CI组 (15 1例 )和健康对照组 (113人 )进行研究 ,应用Fg功能自动化检测系统检测血浆Fg分子功能参数 ,用比浊法测Fg水平。结果 CI组与对照组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 0 .32 1和 0 .2 4 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I组和对照组Fg分子功能 (FMPV/ODmax)分别是 (4 .4 73± 0 .5 0 9)和 (3.716± 0 .4 35 )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Fg水平 (S)分别为 (3.90± 0 .37)和 (2 .87± 0 .5 1)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Fgβ 14 8C/T基因多态性与Fg水平 (r=0 .5 2 ,P <0 .0 0 1)和Fg分子功能 (r=0 .4 5 ,P <0 .0 0 2 )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Fgβ 14 8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分子功能和Fg水平具有相关性 ,Fg分子功能增强和Fg水平升高是CI的危险因素 ,Fgβ 14 8C/T基因多态性与CI易患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