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平衡仪评定和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平衡仪在测试和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2~5岁痉挛型脑瘫患儿9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采用平衡仪训练结合Bobath训练法;对照组48例仅采用Bobath训练法。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应用平衡仪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平衡参数的反映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各平衡参数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加强Bobath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 年7 月~2012 年1 月在本院就诊的脑瘫患儿80 例,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按摩、头针、体针、穴位注射、理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3 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88 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 评分各能区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B、D、E能区及总分百分比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6~36月龄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偏瘫患儿的上肢及手功能均有改善(P<0.01);年龄<12月龄组治愈率最高,24~36月龄组的治愈率最低,各月龄组康复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作业疗法能够明显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的活动能力,1岁以下介入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USN 综合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同时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USN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MBI、USN评定均有明显好转(P<0.01),且观察组3 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提高USN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USN程度。  相似文献   

5.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患儿康复的作用。方法对60 例脑瘫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观察组),56 例脑瘫患儿予以综合康复疗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 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 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 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 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三级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三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刺及头针、体针治疗。入选时、入选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选时ADL无显著性差异;入选后各阶段与入选时组内比较, 两组ADL均有明显提高(P<0.01);入选后各阶段组间比较,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ADL改善值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三级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针刺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针刺观察组总有效率95%,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瘫患儿流涎的影响。方法43例脑瘫流涎患儿分为NMES组(n=22)及对照组(n=21),两组常规治疗相同,NMES组同时给予NME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患儿流涎情况。结果NMES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MES可以改善脑瘫患儿流涎,促进其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学龄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5例脑瘫患儿分为3组:①减重训练组(即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1例);②非减重训练组(即平板步行训练结合运动疗法,12例);③常规训练组(即常规步行训练,12例)。所有脑瘫患儿入选后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8周、12周时进行以下评定: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站立和行走两项,步行能力(WA),步行效率(WE)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3组脑瘫患儿的各项评定指标在康复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的训练后,康复疗效较训练前改善(P<0.05)。GMFM、WA、WE和FAC均显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效果显著(P<0.001)。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步行效率,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站立与行走功能以及功能性步行分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A型肉毒毒素(BTX-A)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愿意接受BTX-A治疗的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治疗组,3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前后行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TX-A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焦虑状态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急性期脑梗死病例149例分为无睡眠呼吸障碍组(95例)和睡眠呼吸障碍组(54例),运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和睡眠质量,并对睡眠呼吸障碍组HAMA和PSQ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睡眠呼吸障碍组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精神焦虑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01)。躯体焦虑各组成因子中,睡眠呼吸障碍组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等因子评分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5)。精神焦虑各因子中,睡眠呼吸障碍组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抑郁心境等因子评分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5)。睡眠呼吸障碍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无睡眠呼吸障碍组(P<0.001)。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精神焦虑评分与PSQI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躯体焦虑评分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精神焦虑评分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脑梗死并发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其睡眠质量较差,焦虑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教育康复对学龄脑瘫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学龄脑瘫儿童,采用教育康复方法(常规教学法与特殊教学法)进行康复。康复疗效评价采用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的认知部分,分别于康复前与一个学期康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康复,康复前后,WeeFIM评分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教育康复确能提高学龄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盆底锻炼,即Kegel训练;B组联合雌激素局部治疗;C组联合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尿失禁量与Kupperman评分呈正相关(r=0.752,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1个月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3个月后进一步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A、B两组比较,尿失禁量治疗1个月、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盆底锻炼、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心理行为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范围和特点以及心理行为干预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76例,随机选取正常成人(对照组)80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认知功能评价成套测验(WHO-BCAI)、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量表(ADL)进行测试。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干预前、后MMSE总分平均为(28.8±1.4)、(21.2±3.5)、(24.8±4.2);ADL总分平均为(18.1±1.3)、(28.3±8.7)、(14.4±7.8);WHO-BCAI测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研究组干预前后、研究组干预前后之间在听觉词汇学习、语言能力、视觉辨认、注销、连线、分类、精神运动和空间结构测验中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具有广泛障碍,心理行为干预对其认知功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宏  何雁梅  白静蓉 《华西医学》2009,(9):2461-246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影响。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和家长给予护理干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进行日常生活自理动作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 5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康复A组和康复B组,每组25例。康复A组行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康复B组行常规康复训练。于康复前,康复4周、8周、12周行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康复8周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入院时改善(P<0.05),康复A组在康复8周及12周时Harris评分较康复B组改善更明显(P<0.05)。康复12周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康复A组优于康复B组(P<0.05)。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于康复4周、8周、12周时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1),12周时康复A组优于康复B组(P<0.05)。结论等速-平衡-减重综合康复训练可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