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鼠皮质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取孕龄15d Sprague-Dawley(SD)胎鼠皮质细胞培养为神经干细胞;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24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移植组,在移植后2周、4周依据Garcia的18分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行脑灌注固定取材,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和整合情况。结果用胎鼠皮质培养的细胞nestin表达阳性;缺血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缺血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检测到存活的BrdU阳性细胞,移植后4周时可见移植细胞向周围迁移、分化、参与血管形成,并可见梗死区边缘微血管明显增生;缺血移植组大鼠脑GFAP阳性细胞数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分离、培养胎鼠皮质细胞Nestin表达阳性,即是大鼠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在脑缺血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分化,并且对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AS)移植入脑缺血大鼠后存活、迁移、分化以及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探讨ADAS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饲养至250~300 g时,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处理组、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6只.未处理组造模后不作特殊处理,对照组在造模后3h通过尾静脉注射杜氏改良培养基(DMEM),移植组造模后3 h通过尾静脉注射ADAS.造模后14 d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造模后1、7及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1)移植后,标记了BrdU的ADAS大量出现在缺血灶周围;(2)MCAO后14d,缺血灶周围出现了少量BrdU/GFAP双染阳性细胞;同时出现少量BrdU/NSE和BrdU/MAP-2双染阳性细胞;(3)14d时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成年大鼠ADAS在MCAO大鼠体内存活并少量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2)移植ADAS可使大鼠脑缺血所致的运动功能缺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沉默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TRPC1沉默组(脑缺血+TRPC1沉默)和阴性对照组,以脑室内注射siRNA沉默TRPC1,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腹腔内注射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于48 h、4 w后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Brdu/GFAP、Brdu/Neun)观察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48 h,脑缺血组和TRPC1沉默组SVZ区Brdu阳性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但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缺血组低(P0.01)。脑缺血4 w后,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皮质区具有更多的Brdu阳性细胞(P0.01),同样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发现,脑缺血各组Brdu/GFAP、Brdu/Neun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TRPC沉默组双阳性细胞显著少于脑缺血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TRPC1沉默显著影响脑缺血大鼠SVZ区NSC的增殖、向脑缺血区迁移及向成熟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干细胞原位激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不同脑部位神经干细胞(NSC)原位激活的变化规律。方法 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模型,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脑内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P法)技术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缺血周边皮质、双侧侧脑室下区(SVZ)、海马齿状回下区(SGZ)具有增殖能力细胞BrdU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脑组织双侧SVZ、SGZ可见少量BrdU阳性标记细胞;单纯脑缺血2 h组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未见明显增加;再灌注3天组,缺血侧皮质、双侧SVZ和SGZ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5),7天时达到高峰(P<0.001),11天时下降,且缺血侧与对侧相比,双侧SVZ呈对称分布,而SGZ以缺血侧增加为主(P<0.05)。结论 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可致成年大鼠脑内NSC原位激活,且NSC增殖于缺血后1周达到高峰,激活部位以双侧SVZ、缺血侧海马和周边皮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背景:脑缺血耐受与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均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前者能否促使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学者们报道不一致。 目的:明确缺血预处理与大鼠脑梗死后7 d海马区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其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方法:采用二次线栓法建立局灶-局灶性SD大鼠脑缺血耐受模型,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预缺血+缺血组,每组10只。脑梗死后3,7 d采用Zea-Longa评分方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缺血侧海马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脑梗死后3,7 d的Zea-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预缺血+缺血组低于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P < 0.01),而缺血组和假手术+缺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脑梗死后7 d缺血侧海马区BrdU标记阳性细胞数,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预缺血+缺血组高于假手术组(P < 0.01);预缺血+缺血组高于缺血组、假手术+缺血组(P < 0.01);而缺血组和假手术+缺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缺血预处理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齿状回颗粒下层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能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并观察其存活、迁移和分化,从而为神经干细胞的体内存活、迁移和分化机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对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做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 h将BrdU标记的胚胎神经十细胞经立体定向注射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制作大鼠脑绢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伤前24h、伤后24 h及1、2周行动物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球的表面细胞表达nestin及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脑内损伤灶存在BrdU阳性神经干细胞、MAP2阳性神经元和GFAP阳性胶质细胞;接受神经十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的恢复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枕大池移植到脑损伤大鼠蛛网膜下腔中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且具有远距离迁移能力,并明显有助于脑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bFGF)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间充质干细胞(MSCs)或MSCs-bFGF通过静脉移植至实验性脑缺血大鼠体内,比较两者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并应用双重荧光标记方法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 静脉移植MSCs和MSCs-bFGF均能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且MSCs-bFGF的作用明显优于MSCs,MSCs-bFGF移植7 d后大鼠脑内BrdU阳性细胞数、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27.40±7.43、11.20±3.09,明显多于MSCs治疗组大鼠,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s移植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bFGF基因修饰可提高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后损伤的保护和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已证明其对前体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40只/组。两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按100 μg/kg计算,连续注射6 d;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干预后7,14,21,28 d断头去脑,各组分别在处死前1 d腹腔注射BrdU。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双重染色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PSA-NCAM阳性细胞、BrdU+PSA-NCAM双阳性细胞、BrdU+MAP2双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PSA-NCAM阳性细胞数均在缺血后7 d最多;BrdU+PSA-NCAM双标阳性细胞在缺血后双侧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区均可以检测到,于7 d计数最多,之后逐渐减少;BrdU+MAP2双阳性细胞却从14 d开始逐渐增多,随BrdU+PSA-NCAM双阳性表达的逐渐降低,BrdU+MAP2双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呈现此消彼涨的变化。提示静脉途经给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诱导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于亚低温运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亚低温对神经干细胞在脑内移植迁移的影响还不太清楚。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移植入脑缺血大鼠侧脑室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采用Longa法永久性闭塞SD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亚低温组于移植前应用亚低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对照组于移植前应用常温处理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造模术后24 h,在脑立体定向下,经侧脑室注射移植用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5,14,21,28 d,7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 结果与结论:移植第14天多数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已经迁移至梗死灶周围,移植后各时间点亚低温组梗死灶周边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移植前宿主亚低温处理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定向迁移,对局灶性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脑室内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取胎龄8~10d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代的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以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分别于缺血后24h和4周移植至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脑室内和梗死中心,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和不同移植时间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 移植后可见移植细胞存活至少8周以上.移植部位不同不影响细胞存活。脑室内移植细胞向脑缺血区域迁移.且以缺血后24h移植组较缺血后4周移植组迁移趋向性更强。结论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至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内和梗死中心均可长期存活并广泛迁移.其迁移趋化能力与缺血后移植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