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通过MRI分析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改变,测定腰椎骨髓与脑脊液在T1加权图像(T1WI)上的信号强度比值(SIR值),探讨MRI对成人急性白血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骨髓穿刺和组织学证实的成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比较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浸润及治疗前后MRI变化、SIR值改变,评估内容包括腰椎矢状位及骨盆、股骨近端冠状位MRI检查数据,MRI序列主要为自旋回波(SE)T1WI和短时反转回复序列(STIR)。结果: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腰椎骨髓病灶在T1WI上呈弥漫性低信号或不均匀性低信号;在STIR上呈弥漫性高信号或不均匀性高信号。42例成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33例行骨盆、股骨近端冠状位MRI。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股骨近端的浸润分布提示,ALL的骨髓侵犯范围较ANLL更广泛(P<0.05)。而腰椎MRI定量分析示,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腰椎骨髓SIR值与正常对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4±0.336比2.903±0.454(P<0.0001)]。9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复查腰椎MRI,其中4例缓解者较化疗前其腰椎骨髓在T1WI上信号升高,STIR上信号降低,与正常对照组腰椎骨髓SIR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复查显示治疗后未缓解者(1.668±0.402)与正常对照组腰椎骨髓SIR值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LL组患者腰椎骨髓T1WISIR值较ANLL组低(1.505±0.240比1.742±0.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穿结果示,骨髓恶性白血病细胞的数量(B%)与腰椎骨髓SIR值呈线性相关。未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初次MRI表现(MRI股骨浸润程度分级及SIR值定量)与其治疗后缓解情况相关。结论:MR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浸润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 AL)骨髓病变MRI表现及分布特点,探讨MRI诊断及对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初发AL30例,对照组30例,缓解组12例.行腰椎、骨盆、股骨MRI检查.结果初发AL:①腰骶椎、髂骨均匀(29/30)或结节状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股骨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②ALL浸润范围于股骨头骨骺、大转子受累机会较AML大(P<0.05).缓解组:病变区T1WI信号升高、T2WI信号降低.结论 AL骨髓浸润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ALL、AML病变分布不同,MRI能清楚显示其特点,缓解期骨髓信号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和健康成人骨髓的MRI表现,探讨应用MRI预测MDS转化为AML的可能性.方法 MDS和AML各25例(MDS组、AML组),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E T1WI及脂肪抑制序列T2WI,行腰椎矢状面、骨盆及股骨中上段骨髓正冠状面扫描,分析比较三组腰椎、髂骨和股骨近端的MRI表现差异.结果 MDS组、AML组患者骨髓MRI表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MDS组与AML组腰椎、髂骨及股骨近端骨髓MRI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髓MRI可明确区分对照组与MDS组、AML组.骨髓MRI对预测和诊断MDS是否已经转化为AML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
白血病骨髓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白血病骨髓的MRI表现,探讨其在白血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白血病患者的股骨骨髓进行MRI检查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的MRI表现异常。结论:MRI区别骨髓脂肪和肿瘤组织的能力,在白血病骨髓检查中有着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Ph染色体阳性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Ph染色体可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特异性标志,但Ph染色体除见于CML外尚可见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和骨髓瘤等其他疾病[1]。近年来,我院共发现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7例,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  相似文献   

6.
Ph染色体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标记染色体 ,但亦可见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 ,和骨髓瘤等其他疾病。[1] 近年来 ,我院共发现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病例。自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对 10 6例成人初治AML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 ,发现Ph染色体阳性患者 6例 ,其中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4 1.3岁。所有病例均按 1985年FAB诊断标准分型确认的AML。其中M44例 ,M52例。2 ) 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不加植物蛋白血凝素的短期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初始发病、化疗缓解后骨髓的MRI平扫及波谱特征。方法 3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行MR检查,其中7例在初始发病、完全缓解前后2次行MRI检查(即初发组26例,完全缓解组16例),并以30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骨髓MRI及~1H-MRS扫描,并计算兴趣区骨髓脂肪相对含量(FF%)。结果 MR平扫时,初发组骨髓在T_1 WI表现为均匀的信号降低,在STIR序列呈弥漫性信号增高,缓解组骨髓在T_1WI较初发组信号增高,在STIR序列则信号减低。MRS显示,初发组脂峰消失,完全缓解组脂峰重新出现,较对照组均有变化。除缓解组、对照组间髂骨的FF%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组间第4腰椎、髂骨的F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发组、完全缓解组组内第4腰椎与髂骨之间的FF%值无统计学差异。初发组和缓解组第4腰椎、髂骨FF%值与骨髓原幼细胞百分比(B%)之间无相关性(r=0)。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初始发病、化疗缓解后骨髓的MRI及MRS表现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179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79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丘镜滢BecherR,SpeicherM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初诊时染色体核型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我们对179例ANLL的骨髓染色体进行研究,对染色体畸变的发生率,特异性染色体畸变的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转化率与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及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资料完整的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WHO 2001标准重新诊断分型,统计MDS患者AML转化率(转白率)、MDS转化为AML时间(转白时间),G显带分析患者初治时染色体核型.结果 138例MDS患者中29例转化为AML,转白率为21.01%,中位转白时间为8(3~24)个月.其中正常核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的转白率分别为6.2%、23.8%、38.5%,中位转白时间为17(13 ~22)、13(5 ~23)、7(3 ~10)个月.随着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增多,转白率有升高的趋势(x2=14.185,P<0.01),转白时间与异常核型数量等级呈负相关(r=-0.631,P<0.01).-7/7q-、+8、+11、复杂核型的MDS患者累积转白率(65.0%、50.0%、30.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55,P<0.01),经趋势检验,复杂核型、-7/7q-核型异常转白率略高于+8、+11核型异常,但二者转白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核型(x2=8.054,P =0.005),而5q-、20q-、-Y、+21核型未见转白病例.结论 MDS患者有无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核型数量、类型均对早期预测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对骨髓坏死(BMN)的病因及病理过程复杂性的认识,了解髓系抗原阳性(My^+)及Ph染色体阳性(Ph^+)的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报道分析了1例以BMN为首发症状的My^+Ph^+B-ALL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病例临床特征复杂而多样,通过骨髓涂片和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My^+Ph^+B-ALL并发BMN是一种罕见疾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DCE-MR)检测血液病患者骨髓强化特征变化,研究其与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25例血液病经DCE-MR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测定骨髓灌注的最大强化率(PER),最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TTP),平均时间(MT),以及骨髓活检分析肿瘤分数(TF)。结果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PER高(临床缓解期为0.252±0.156,肿瘤组为0.592±0.43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的Slopemax高肿瘤组:(0.561±0.634)/s;缓解期组:(0.204±0.105)/s、TTP缩短肿瘤组:(68.12±42.18)s;缓解期组:(81.52±38.49)s,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T值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为恶性血液病治疗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A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行腰椎和骨盆M RI检查,扫描序列为T1W I、T2W I和STIR。对比分析2组资料的骨髓MRI表现及骨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比较6例AA患者治疗前后的骨髓M RI变化。结果:AA患者的骨髓MRI表现类型包括:弥漫型12例,灶型3例,不均匀型5例。2例于治疗后M RI显示好转。定量分析提示病变组与对照组间的骨髓相对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A的弥漫型M RI表现具有鉴别诊断价值。MRI对AA的治疗反应及监测其临床转归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期骨髓象检查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原发、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于诱导化疗第1疗程期间定时作骨髓穿刺检查。结果:化疗第7天骨髓中幼稚细胞≤0.10的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CR)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0.10的患者(分别为64.6%和40%,P<0.05)。对幼稚细胞>0.10的患者适当延长化疗时间可提高1个疗程CR率(50%∶25%,但与不延长化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停化疗后WBC降至最低时骨髓中幼稚细胞比例和预后更具显著相关性,幼稚细胞≤0.10的患者1个疗程CR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0.10的病例(66.0%∶25.8%,P<0.005),而难治病例发生率显著减少(7.5%∶45.2%,P<0.005)。结论:诱导化疗期定时骨髓象检查有助于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和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的有效治疗方案,提高我国A-ALL的疗效,设计了一个早期连续4个疗程无交叉耐药强化巩固治疗后再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治疗A-ALL的方案。共有30例A-ALL患者(中位年龄27岁)进入该方案的治疗观察,已有20例完成全程治疗。结果:本方案的毒性可以耐受,近期疗效较好,ABMT后中位随访时间28(4~70)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为68.5%±10.5%,复发率30.8%±12.5%。本资料初步表明,A-ALL在取得CR后早期进行较充分的强化巩固治疗后再行ABMT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本方案是治疗A-ALL的一个有效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常成人斜坡骨髓的MRI信号特点,为临床早期发现颅底疾病侵犯斜坡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斜坡信号改变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592名正常成人颅脑正中矢状面T1WI,按每10岁为一年龄组分为7组。采用多组等级资料比较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间的斜坡骨髓信号差异,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间的斜坡骨髓信号差异。将斜坡骨髓信号分为4型:Ⅰ型为完全低信号,Ⅱ型为以低信号为主伴有部分高信号,Ⅲ型为以高信号为主伴有部分低信号,Ⅳ型为完全高信号。 结果 斜坡Ⅰ型在成人中占有比例较少,仅为2.87%;Ⅱ型占11.66%,多集中在54岁以下年龄组;Ⅲ型占44.59%,在各年龄段中分布比较均衡,在所有统计量中占有比例最大;Ⅳ型占40.88%,在高年龄者中占有比例较大。不同年龄组间的斜坡骨髓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Ⅳ型中男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斜坡骨髓信号随着年龄而改变,且存在性别差异。熟悉成人斜坡骨髓信号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底疾病侵犯斜坡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斜坡信号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靶向纳米基因载体单链神经节苷脂抗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超顺磁性氧化铁(scAbGD2-PEG-g-PEI-SPION)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可行性、效率及体外细胞MR显像能力。方法 合成scAbGD2-PEG-g-PEI-SPION后,采用凝胶阻滞实验评估其复合外源性基因的能力;动态光散射法测量scAbGD2-PEG-g-PEI-SPION/pDNA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及表面电位;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其对hBMSCs的细胞毒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cAbGD2-PEG-g-PEI-SPION靶向转染hBMSCs的效率,并设置PEG-g-PEI-SPION组、cAbGD2-PEG-g-PEI-SPION组、抗体竞争抑制(scAbGD2-PEG-g-PEI-SPION+free AbGD2)组和同型抗体(scAbIgG2a-PEG-g-PEI-SPION)组,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普鲁士蓝染色观察hBMSCs对纳米复合物的摄入。通过体外细胞MR扫描验证scAbGD2-PEG-g-PEI-SPION的MR成像功能。结果 scAbGD2-PEG-g-PEI-SPION细胞毒性小,复合外源性基因后能够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物,粒径80~100 nm。在相同的N/P比值下,scAbGD2-PEG-g-PEI-SPION组的转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N/P=20时,靶向组具有最高转染率[(59.60±4.50)%]。同时,scAbGD2-PEG-g-PEI-SPION中的SPION可有效标记hBMSCs,在MR T2/T2*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结论 scAbGD2-PEG-g-PEI-SPION是一种MRI可视的、可有效转染hBMSCs的靶向纳米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7.
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生理性转化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股骨中下段骨髓MRI信号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点。方法 90名2~30岁股骨正常的受检者按照不同年龄分为6组,均接受MR检查。观察T1WI股骨干中段(MD)、股骨干下段(DD)及远侧干骺端(DM)的骨髓信号强度,并将其分为0~4级;其中0~2级定为红骨髓优势图像,3~4级定为黄骨髓优势图像,并结合脂肪抑制T2WI,观察骨髓信号的均匀性。结果 A组(2~5岁)股骨三个部位骨髓信号强度为0~2级;B组(6~10岁)中分别有5名和6名受检者出现MD和DD骨髓信号强度3级,DM骨髓信号强度仍表现为0~2级。C组(11~15岁)、D组(16~20岁)、E组(21~25岁)及F组(26~30岁)中除2名受检者MD骨髓信号强度表现为2级外,其余受检者MD及DD骨髓信号强度均为3~4级。C组受检者中DM骨髓信号多为2级(12/15);D组中DM骨髓信号多为3~4级(12/15);E组及F组中除1名受检者DM骨髓信号为2级外,其余均为3~4级。结论 股骨骨髓MRI信号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MRI可反映骨髓的正常生理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