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曾经分娩过畸形儿的26对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10对夫妇中的一方为染色体异常10例,常染色体异常4例,性染色体异常6例,并对染色体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聊城地区26对有畸形儿分娩只夫妇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曾经分娩过畸形儿的26对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10对夫妇中的一方为染色体异常10例,常染色体异常4例,性染色体异常6例,并对染色本异常胎儿与胎儿畸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Y染色体多态性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对30例Y染色体多态与4种临床异常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4组临床异常:自然流产,精液异常,生育异常患儿,智力低下的Y染色体多发生率分别为18.75%,30%,25%,20%,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表明Y染色体多态具有临床效应,3种Y染色体多态中,大Y最多,占73.3%,Yp^+为23.3%,Yp^-仅1例。  相似文献   

4.
应用FISH和PCR技术诊断性发育异常患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对性发育异常患者确定诊断,指导临床。方法:性发育异常患者在常规染色体分析基础上,对于染色体难以识别的复杂易位或微小异常及染色体核型与临床矛盾的患者采用先进的FISH和SRY-PCR技术来诊断,结果:明确了诊断,指导临床。结论:本研究新技术的建立对临床患者诊断,携带者以及产前胎儿诊断有应用价值。有助于阐明性发育异常机理和预防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5.
伴有7号染色体单体的先天性白血病[英]/ShitaraT…//AnnHematol.-1992,65(6).-274~277新生儿白血病染色体组型异常以4;11易位最为多见,但累及7号染色体十分罕见,作者报告1例累及7号染色体的先天性白血病。男性婴儿...  相似文献   

6.
无锡地区围产儿染色体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报告了无锡市妇幼保键院1987-1996年近10年间围产儿49040例,发现出生缺陷607例,其中作染色体检查153例,发现染色体异常57例,染色体检查阳性率37.3%,染色体异常发生率1.16‰。其中常染色体异常50例占87.7%,性染色体异常7例占12.3%;数目异常38例占66.7%,结构异常13例占22.8%,嵌合体6例占10.5%。具体的染色体病有:唐氏综合征36例(占63%),5p-综合征、Turner征、Klinefelter征、真两性畸形各2例。提出有3个以上小畸形、皮纹异常、内脏大畸形的新生儿应作染色体检查,以提高异常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7.
分析遗传咨询病人401例的外周血染色体,发现异常核型41例,异常率10.22%、。4例异常核中常染色体异常38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并报告世界首报异常核型3例。异常核型涉及染色体2、6、9、10、13、14、21、X,并对其染色体携带者及起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应用淋巴结改良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及骨髓短期培养法对2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23例获得满意分裂相。结果表明:全部淋巴结染色体及4例骨髓染色体显示克隆性异常。非何杰金淋巴瘤染色体众数多为二倍体及亚二倍体,分布似与组织学分型有关;何杰金淋巴瘤染色体众数从亚二倍体到四倍体。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为6q-。本文出现的染色体相互易位大都涉及到14q32及其附近,证实14q32的断裂重排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此外,本文还提示分别定位于1p13、6q22-24及17p上的癌基因NRAS,c-myb,及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21号染色体特异性柯斯质粒DNA克隆克域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检测21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精确性,应用digoxigenin-11-dUTP通过缺口平移法标记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将标记后的D13Z1/D21Z1的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双探针与正常二倍体细胞系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合Q显方法将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定位于21q22。  相似文献   

10.
1081例遗传咨询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周血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1081 例遗传咨询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者53 例,异常率为4-9,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43 例,性染色体异常10 例,异常核型涉及14 条染色体,共计24 种核型  相似文献   

11.
报道655例孕早期(7-10周)直接法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实验失败14例,成功率为97.86%(641/655)。核型异常者35例,占5.46%(35/655-14);其中不平衡者19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为指征的绒毛核型异常率最高,为53.33%(16/30);其次为生过染色体异常儿者,绒毛核型异常率为9.09%(6/66)。提示这些类型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21号染色体特异性柯斯质粒DNA克隆区域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检测21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精确性,应用digoxigenin-11-dUTP通过缺口平移法标记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Cosmid)DNA克隆,将标记后的D13Z1/D21Z1和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双探针与正常二倍体细胞系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合Q显带方法将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定位于21q22;用柯斯质粒DNA克隆探针与两个已知的平衡易位细胞系GM9542和8327L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分析杂交信号在两个平衡易位细胞系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柯斯质粒DNA克隆精确定位于21q22.2,6个柯斯质粒DNA克隆定位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张掖地区1500例遗传咨询患者的染色体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自1983年5月至1998年6月对1500例跗咨询患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检出染色体47例,检出率为3.1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35例,占异常核型74.5%,性染色异常12例,占异常核型25.5%。染色体变异29人,核型涉及1、3、4、6、7、13、14、15、21、X、Y。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狼疮性肾炎(LN)病人体内是否存在内源性IL-6表达增高及其来源,作者应用ELISA法检测58例LN病人的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6蛋白的含量,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IBAS2.0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中20例LN病人PBMC在未受任何刺激时IL-6mRNA表达强度,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三者水平在LN病人体内均异常增高,活动期尤其明显,三者之间互呈直线正相关。提示LN病人PBMC内源性过度表达和合成IL-6是其外周血IL-6水平增高的原因之一,异常增高的循环IL-6对狼疮性全身性病理损害,尤其对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血清IL-6过高还提示LN处于活动期,对临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6p部分三体综合征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王文强,霍满鹏6p部分三体综合征(6ppartialtrisomysyndrome)已被证实是由于6p11到6p25→6pter区段重复所致,表现出多种先天性异常或畸形的一类染色体病,1971年由Thekcle...  相似文献   

16.
Wolf-Hirschhorn综合征是由4号染色体短臂远端缺失引起的,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严重的生长迟缓、精神障碍、小头、眼组织损伤、唇裂、愕裂、先天性心脏病及生殖器异常。其中90%的病例中4号染色体的缺失是新发事件,其余来自于家族性平衡易位。有人报道过一些W-H病列是由只有用分子遗传学技术才能检测到的4号染色体异常造成的。作者对一个W-H家系中的包括3个患者在内的17位成员分别做了细胞遗传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和DNA分析。其中细胞遗传学分析采用了高分辨G显带技术,在所有细胞中都没有发现4号染色体短臂的任何异常。荧光原位…  相似文献   

17.
618例外周血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618例遗传咨询及住院病人疑有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检出核型异常56例,异常率达8.2%,其中常染色体异常38例,占异常核型的67.8%,性染色体异常18例,占异常核型的32.1%。异常核型共25种,累及1、4、6、7、8、9、10、13、14、22、X、Y12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一名32岁的男性具有6p24.3-pter缺失的病例。并总结以往18例6p缺失的文献记载,不包括6号环状染色体。提出了6p远侧端缺失综合征的概念:特异的面部距离过宽眼睑下垂,幔形嘴,人中平坦,腭畸形,耳朵异常,眼前房缺陷,进行性感觉神经性耳...  相似文献   

19.
孕妇血清PAPP—A蛋白测定早期筛查染色体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母体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异常妊娠的联系,探讨PAPP-A浓度是否可用于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方法:960例孕妇血清PAPP-A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选择胎儿染色体异常作回顾件分析异常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与PAPP-A浓度的关系。结果:低浓度的PAPP-A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有联系,结论:母体血清PAPP-A浓度可用来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e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常见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应用YAC248F5(5q31)、YAC938G5(7q32)、CEP8、YAC912C3(20q12)4种DNA探针,对核型未知的20例MDS患者进行FISH检测-5/5q-、-7/7q-、+8、20q-等常见染色体异常,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相比较。结果:20例MDS患者中,组合探针FISH检出13例有常见染色体异常(其中5例+8,1例-5/5q-,5例20q-,1例5q-合并20q-,复杂异常1例);而常规细胞遗传学发现5例常见染色体异常,1例+21,复杂异常1例,标记染色体1例,正常5例。结论:组合探针FISH是筛查MDS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