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增华  李香莲  罗红  刘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15-2316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与病理特点。方法:对53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胃黏膜活检及HP测定。结果:531例受检者中浅表性胃炎占423例(79.66%),HP阳性191例(35.97%),病理学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淋巴滤泡形成68例,423例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呈小结节改变194例(45.86%),93例十二指肠球炎中,有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黏膜类似小结节状改变71例(76.34%)。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HP感染是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微小结节”是小儿HP感染的胃镜下特点,淋巴滤泡是小儿HP感染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胆汁返流性胃炎胃镜的病理特点与发病因素分析(附215例报告)浙江省宁波市保黎医院(315031)黄先华我院自1990~1994年共作纤维胃镜检查2050例,诊断为慢性胃炎1341例,其中胆汁返流性胃炎(BRG)215例,占胃炎总数16.03%。本文就...  相似文献   

3.
刘福平 《临床荟萃》1996,11(11):498-499
自1986年报道小儿存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c,HP)感染以来,就HP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及儿童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简述如下: 1 HP感染与儿童胃炎 近年来的研究从多种角度证实HP感染与儿童慢性胃炎相关。经组织学证实的慢性胃炎中HP检出率在60.6以上;而组织学正常者和继发性胃炎(药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患儿并无HP检出。清除HP的同时伴胃炎明显好转。上述结果均支持HP可能是儿童原发性胃炎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儿童胃镜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738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做HP感染检测.结果 浅表性胃炎372例,占50.4%;浅表性胃窦炎285例,占38.6%,其中伴局部糜烂117例,局部萎缩42例,伴胆汁反流50例;糜烂性胃炎67例,占9.1%;反流性食管炎105例,占14.2%;十二指肠球炎151例,占2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1例,占12.3%;球后溃疡4例;幽门管口溃疡3例;胃溃疡5例.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儿童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旋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对电子胃镜检查疑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距幽门2—3厘米处,各取一块胃黏膜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对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银染色检查阳性患者定为HP感染阳性。HP阳性患者进行抗HP治疗两周。停药1个月后胃镜复查,观察胆汁反流情况并行病理切片检查。Warthin银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HP检查阴性患者,定为HP根除。结果: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胃术后患者占15.2%,胆囊疾病者占27.2%,不明原因者占57.6%。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阳性28例,占30.4%。HP阳性患者中25例,于停药一个月后行胃镜复查,发现23例HP根除,HP根除后有6例患者仍存在胆汁反流性胃炎(24%),HP根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愈率为76%。结论: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密切,可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和组织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旨在提高小儿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以108例小儿慢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胃镜对胃黏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取胃黏膜行组织病理检查。对胃镜下形态与相应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镜观察108例患儿均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10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伴淋巴滤泡形成15例(占14.2%),伴急性活动性炎症11例(占10.4%)。伴肠化生2例(占1.9%)。组织病理Hp检测阳性43例(占40.6%),其中11例伴急性活动性炎症中有8例(占72.7%)Hp阳性,15例伴淋巴滤泡形成的慢性胃炎中有12例(占80.0%)Hp阳性。胃镜下表现为微小结节形成的儿童有更高的Hp感染率,而且Hp感染与炎症活动性及重度胃炎关系密切。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绝大多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论是胃镜下形态还是病理学改变都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别。胃镜检查对小儿慢性胃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胃镜下形态特征与组织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的发病、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300例慢性胃炎患儿的内镜表现、临床特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原因调查,65.7%偏食、不规律饮食;40.3%饮食缺乏蛋白质;30.3%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慢性扁桃腺炎或鼻炎16.3%;经常服用解热镇痛药3.7%。临床表现:300例患儿中,上中腹间断痛86.3%;食欲不振、恶心66%;腹部饱胀、反酸48.3%;乏力消瘦15.7%;头晕失眠贫血8%。胃镜所见:黏膜充血水肿36,7%;花斑样改变30.3%;胃窦黏膜病变为主占37.3%;以胃体炎为主者占总数的23.7%。结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及HP感染在胃炎发病中占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DIXON积分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998年5月-2000年5月间行胃黏膜活检部分病例共295例,从中选取BillrothⅡ病例77例,作为残胃组;68例为胆汁返流组;100例为非胆汁返流组。常规HE染色按DIXON法进行病理形态学积分,同时记录幽门螺杆菌(Heilcobaetor-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毕-Ⅱ占37.7%,显性返流符合23.2%,非返流组仅为6%。毕-Ⅱ及显性返流组与非返流组的DIXON积分值有显著差异,HP亦少于非返流组,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结论:DIXON胆汁返流积分法可作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指标。HP是否可作为一种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学龄儿童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胃镜下表现,并分析RAP病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105例RAP学龄儿童行电子胃镜检查,钳取胃窦黏膜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检测。根据镜检结果判断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关系,结合病史找出其疾病的诱发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结果105例儿童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胃镜下病变检出率为97.14%,HP感染率为41.90%。所有患儿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复诊,症状基本消失,其中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6个月后胃镜复查提示已治愈。结论上消化道疾患是学龄儿童RAP的主要病因;HP感染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和无规律饮食是学龄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诱发因素。有效的护理能及早发现疾病,规范治疗程序和减少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胃炎的原因很多,胆汁返流是其中之一。为阐明胆汁返流对胃粘膜病变的影响,我们比较了46例胆汁返流性胃炎与49例非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胃镜、粘膜活检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l资料与方法1.亚病例选择与分组全部病例检查前1周末服用任何药物,检查前12h禁食、禁水。符合胆汁返流性胃炎的46例,其中1度4例,R度16例,且度2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22~64岁,平均40.6士Ic.3岁。另以49例非胆汁返流性胃炎作比较,男23例,女26例,年龄25~72岁,平均41.4土11.6岁。1.2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由内镜专科医师用OlympusGF-XQ20胃镜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产OLYMPUS GIF-XP20型纤维胃镜检查对2007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定性检查。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以消化性溃疡为主(其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9例);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24 h内行胃镜检查者定位诊断率100%;24~48 h内检查者定位诊断率为90.6%;超过48 h以上检查者诊断率为85.5%。Hp阳性60例,阳性率58.8%。本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成功插镜率100%。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消化性溃疡所致,与Hp感染相关。早期纤维胃镜可明确出血病因,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对192例病人作胃镜检查,并对胃或食管粘膜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妇科白带涂片快速染色法(CTB),进行分级。结果:BRG患者的Hp感染率为88.88%(96/108),RE患者的Hp感染率为35.71%(30/84),BRG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RE组,差别有显著意义;BRG患者CTB分级较RE高,差别有显著意义。Hp阳性RE患者胃镜分级、病理程度与Hp阴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小儿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2 0 0 2年 14 0 4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 ,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 ,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找Hp ,同时患儿行血清抗HpIgG检测和 (或 ) 13 碳 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和 (或 )粪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Helicobacterpyloristoolantigen ,HpSA)。 结果 :14 0 4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Hp感染率为 4 5 .3%。各种不同类型慢性胃炎中 ,以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的患儿Hp感染率为最高 ,分别为 71.2 %和 6 8.0 % ,明显高于其他胃炎组 (P <0 .0 1)。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 ,Hp感染组引起的黏膜炎症程度较重 ,淋巴滤泡形成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小儿时期Hp感染率已较高 ,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增高。并且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胃镜下结节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伴慢性胃炎最为密切。胃黏膜组织炎症程度越重 ,Hp感染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蒋志凌 《华西医学》2012,(10):1479-1482
目的探讨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34例,所有患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渍疡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2例。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消化性溃疡,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解剖结构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绝大多数并发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A和B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多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在A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8.0%,B级为8.4%,C+D级为0.O%。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多并发于消化性溃疡,提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镜下的特点、病理特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对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并与同时期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并对糖尿病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观察血糖对胃病的影响。结果糖尿病组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病变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糖尿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47.3%(62/131),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3.0%(37/112)(P<0.05),糖尿病Hp阴性组中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对胃病无明显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对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病变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高,存在癌前病变的组织学特征的患者应保存高度的临床警惕性,定期进行内镜随访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波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而且Hp阳性102例疣状胃炎患者,按检查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51例.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变进行内镜下微波治疗,术后予Hp根除治疗.B组只予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成熟型疣状病变治愈率.[结果]A、B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除率分别为92.2%和90.2%,差异无显著性(P〉0.05),成熟型疣状病变治愈率分别为93.4%和7.1%,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镜下微波联合抗Hp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治疗成本低,是当前治疗疣状胃炎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于卫华  王一平 《华西医学》2009,(6):1447-144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各种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于我院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Hp的663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Hp感染情况,及与性别、年龄、病种的关系。结果:6636例患者中,Hp阳性3 248例,检出率为48.9%;其中男性4 391例,检出率为49.97%,女性2245例,检出率为46.9%,男性略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9岁和30~39岁这两个年龄段Hp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8.4%和54.6%,〈20岁Hp检出率最低(38.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复合性溃疡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Hp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6.2%和84.1%,其次是幽门管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分别为54.2%和51.9%,慢性胃炎、残胃炎、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Hp检出率分别为46.9%、40.0%、36.6%和34.2%,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本组资料Hp总检出率为48.9%,男性略高于女性,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以复合性溃疡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548例儿童的胃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岁以上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采用成人电子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和镜下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6年余548例患儿的临床和胃镜资料。结果54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临床表现以上腹部或脐部无规律疼痛为主,有时伴反酸、恶心、嗳气、食少和呕吐。镜下无明显异常者133例(24.3%);慢性浅表性胃窦炎255例(46.5%);胆汁反流性胃炎46例(8.4%);糜烂性胃窦炎13例(2.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例(10.9%);胃溃疡5例(0.9%),异物6例(1.1%);其他30例(5.5%),65例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率为87.7%。结论成人电子胃镜对7岁以上儿童检查其安全性和准确性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正常胃黏膜像次之,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高,根除Hp后可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及发展相关性。方法对行胃镜检查2 789例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慢性胃炎与Hp感染关系。结果中老年组(40~87岁)H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18~39岁),差异有显著性(χ2=46.60、29.08,P〈0.01);不同性别组间Hp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为99.0%,中重度感染占51.5%,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组(χ2=179.93,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为83.6%,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5.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88,P〈0.01)。Hp感染阳性组重度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较Hp阴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uc=-30.19~-13.17,P〈0.01)。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儿胃镜检查在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小儿胃镜检查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 lori,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初步考虑132倒小儿胃炎患者,根据胃镜检查与否及结果分组,即A组(HP相关性胃炎组)、B组(HP阴性胃炎组、C组(未经胃镜检查组),除A组给予正规三联抗HP治疗外,三组基础治疗相同,观察各组治疗前后4周症状、体征比较,6~12个月随访胃镜检查结果和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4周腹痛及上腹压痛好转率A组分别是92.16%(47/51)、94.12%(48/51),B组分别是88.89%(8/9)、88.89%(8/9)与C组16.67%(11/66)、13.64%(9/66)。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0.91、71.54,P均〈0.05)。在6—12个月随访发现A组HP持续阴性47例(47/51),炎症得到持续的控制,炎症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病例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经过对因治疗后炎症程度明显低于治疗前(u分别=125、7.00,P均〈0.05)。结论 小儿胃镜检查是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