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氧与电子反应后的产物,适当的ROS水平和氧化应激平衡对维持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当ROS产生过多或消除ROS的能力减弱,产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可导致多种不孕相关疾病。氧化应激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性流产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参与疾病的转归。除了参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氧化应激也可以降低精液的质量,影响男性的生殖功能。因此就氧化应激在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与发展,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可以用表观遗传修饰加以解释,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存在很多未知。表观遗传学是在DNA碱基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引起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观型变化的一种遗传现象,与PCOS发病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X染色体失活、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迹及非编码RNA调控等。微小RAN(miRNAs)在卵巢组织广泛表达,在卵巢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探索表观遗传学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PCOS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衰老和疾病发生发展大多伴随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减少和卵巢早衰等生殖内分泌疾病。干细胞治疗已应用于多种疾病或其临床研究,而间充质干细胞(MSC)相对于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应用于子宫内膜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卵巢早衰临床治疗的研究。MSC分泌的众多细胞因子对组织细胞内氧化应激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能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综述MSC分泌因子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阐述其可能的细胞内作用机制,为探讨MSC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引起持续性无排卵的常见原因。氯米芬是治疗PCOS的一线药物,然而相当一部分PCOS患者对氯米芬无反应。对这部分患者可应用腹腔镜下电烙卵巢术或应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目前对氯米芬耐药的PCOS患者首选腹腔镜下电烙术后再次应用氯米芬治疗,但电烙术毕竟是外科手术,需要麻醉,一部分患者始终无法接受,这时应用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就显得非常重要。此研究用临床、阴道B超及内分泌3个初步筛查指标预测对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应用rFSH诱导排卵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化疗和环境污染物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女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自噬作为一种维持细胞稳态和能量平衡的重要机制,与不同病因PO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染色体异常如自噬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自噬功能缺陷致使原始卵泡大量丢失,阻止卵巢颗粒细胞分化,继而损害卵巢功能,导致POI的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化疗和环境污染物等不良因素刺激引起卵巢细胞的自噬过度激活,进一步引起卵巢细胞凋亡,闭锁卵泡增加,原始卵泡减少,导致POI的发生。综述自噬在不同病因POI中的研究进展,探讨通过自噬改善POI患者卵巢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一类可以干扰激素行为的外源性化学物。EED可以结合人体内不同的受体,通过多种机制增强或抑制体内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引发多种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复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PCOS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相关流行病学和基础实验研究表明,EED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现就EED与PCOS的关系及可能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总结EED与PCOS的关系,为干预PCOS患者的生活方式并阻断疾病发生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张娟  朱桂金  胡小萍  徐蓓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98-380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信号途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诱导凋亡的最终效应阶段的作用。方法:采用硫酸普拉睾酮钠诱导大鼠PCOS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分析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①Western blot分析显示,PCOS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②RT-PCR分析显示,PCOS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Caspase3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TRAIL信号途径在PCOS大鼠颗粒细胞诱导的凋亡可能最终经过了Caspase级联反应,引起Caspase3的激活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与发展,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所导致的临床表现可以用表观遗传修饰加以解释,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存在很多未知。表观遗传学是在DNA碱基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引起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观型变化的一种遗传现象,与PCOS发病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X染色体失活、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迹及非编码RNA调控等。微小RAN(mi RNAs)在卵巢组织广泛表达,在卵巢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因此与PCOS的发生密切相关。探索表观遗传学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PCOS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与IR相关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会引起卵巢局部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卵泡发育及卵子质量。PCOS卵巢颗粒细胞中胰岛素作用的经典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和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与炎症相关的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等;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包括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途...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供卵途径实现生育,但由于卵源及伦理问题,导致患者面临诸多困难。原始卵泡体外激活(IVA)技术的发展为POI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其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手段,在体外激活Hippo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等卵泡发育相关信号通路,诱导原始卵泡发育后,将含有原始卵泡的卵巢组织重新植入患者体内,最终实现患者的生育目的。就POI患者原始卵泡IVA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POI的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内分泌紊乱为主、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PCOS患者双侧卵巢有大量窦卵泡存在,但是不能周期性产生成熟卵泡,其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原发性、内在性卵泡生长异常可能是引起PCOS不排卵及临床内分泌改变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内在性的卵泡发育异常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调控失常有关。通过对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研究,为PCOS病理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PCOS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且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程度地下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COS可能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受到表观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研究对PCOS患者的卵巢组织、胎盘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或基因芯片分析,发现多种环状RNA(circRNA)存在差异表达,如hsa_circ_0006877、hsa_circ_ 0118530。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通过参与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雄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等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以及生殖内分泌平衡。综述circRNA在PCO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PCO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滴滴涕(DDT)及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单独及联合体外染毒对人胚肝细胞株(L-02)内活性氧(ROS)含量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生长良好的L-02细胞,分别加入0.001、0.01、0.1μmol/L的DDT,0.01、0.1、1μg/mL的nano-TiO2,以及上述各浓度的DDT和nano-TiO2联合剂量,染毒时间均为24 h;运用DCFH-DA作为荧光探针,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DDT与nano-TiO2联合作用下L-02细胞内ROS含量,运用碱性和中性两种彗星试验检测各组DNA断裂损伤程度。[结果]0.01μmol/L以上浓度组DDT单独作用24 h引起ROS升高(P〈0.05)和DNA损伤增加(P〈0.05);各浓度nano-TiO2单独染毒均不能引起DNA损伤增加(P〉0.05),但1μg/mL单独染毒可引起ROS升高(P〈0.05)。各剂量组单独染毒24 h后均无明显的DNA双链损伤(P〉0.05),但可导致DNA单链断裂损伤。析因分析结合反应曲面模型显示两种受试物联合染毒可协同增加ROS水平与DNA损伤作用(P〈0.05)。[结论]DDT和nano-TiO2联合作用可协同增加各自对DNA单链断裂水平的影响,诱导产生ROS导致DNA损伤是DDT和nano-TiO2引起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压氧(HBO)已成功用于减压病等潜水职业性疾病以及临床各种具有缺氧基础的疾病的治疗,对某些疾病有特效,甚至无可替代[1].但已有证据表明,HBO暴露时血液中活性氧(ROS)含量升高,如果超出机体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将造成"氧化应激",出现氧中毒.基因是特别易受ROS攻击的胞内靶点.HBO对DNA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损伤,常见的DNA氧化损伤包括DNA链断裂、碱基立体构像改变和碱基被氧化等.但生物体内存在着有效的修复体系,保证了DNA复制的高度精确性.如果DNA氧化损伤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而这些损伤又正好与一些关键基因相关,如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最终就可能发生突变而致癌.本文总结了有关HBO对基因的毒性作用,评估HBO治疗对人类基因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生殖内分泌疾病,是引起生育期女性生育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PCOS患者卵巢血流灌注较正常卵巢丰富。卵巢的血流状况在卵泡的正常发育、排卵及卵巢激素的分泌上起着关键作用,卵巢血流灌注的异常可能导致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主要对PCOS患者的卵巢血流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肥胖、不孕及不良妊娠结局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近年研究表明,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在PCOS患者体内存在代谢异常,并且可能作为标志物预测PCOS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BCAA作为人体的必需氨基酸,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胰岛素的调节、调控脂肪的生成与分化,对维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其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PCOS患者循环中BCAA过高可导致糖脂代谢紊乱,促进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也可对育龄期患者排卵及妊娠造成不利影响。综述BCAA在PCOS糖脂代谢和生殖方面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以期为PCOS代谢与生殖方面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代谢异常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卵泡的生长发育异常可能是引起PCOS临床代谢内分泌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抗苗勒管激素(anti-m&#252;llerian hormone,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中表达,调控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在正常卵泡的始基募集和周期募集中起重要作用。AMH异常可导致内在的卵泡生长发育异常及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异常。PCOS患者AMH的异常增加可引起卵泡生长发育异常和排卵障碍。研究AMH可为探讨PCOS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并为临床PCOS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以高雄激素血症、稀发/无排卵、多囊卵巢和生育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女性常见生殖内分泌异常疾病。其确切病因、病理机制未明。越来越多研究指出遗传因素在PCO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PCOS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其发病可能是某些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PCOS易感基因对该病的病理机制探索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综述近年来PCOS候选基因研究进展,主要从与雄激素生物合成、储备及作用、性腺功能失调、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肥胖和慢性炎症等相关的易感基因进行阐述,以期为PCOS的病因、病理机制研究与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宫腔积液的发生率为4.2%~11.1%。宫腔积液使子宫内膜的微环境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移植胚胎在子宫中的发育及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降低IVF-ET周期妊娠率。宫腔积液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输卵管积液返流、子宫内膜炎性渗出、卵巢高反应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等相关。本文就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宫腔积液的产生机制、对IVF-ET结局的影响及其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衰老和疾病发生发展大多伴随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储备减少和卵巢早衰等生殖内分泌疾病。干细胞治疗已应用于多种疾病或其临床研究,而间充质干细胞(MSC)相对于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应用于子宫内膜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卵巢早衰临床治疗的研究。MSC分泌的众多细胞因子对组织细胞内氧化应激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能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综述MSC分泌因子的抗氧化应激作用,阐述其可能的细胞内作用机制,为探讨MSC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