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娜  刘鲲 《陕西中医》2011,32(10):1431-1432
<正>1中医养生以及调神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就是"治未病",养生可分为精神调摄和形体调摄,精神调摄方面,就是调神。调神又称摄神、养神,指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状态与思想活动来保护或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而达到形神协调、祛病延年的养生方法。2历代调神思想2.1古时期—舞动身体,促使气血通畅《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  相似文献   

2.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本文着重谈谈中医的调神养生法。  相似文献   

3.
刘淮  付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25-125
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门市地处汉水流域,分别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及发展、中医养生的意义、汉水流域中医养生文化的弘扬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汉水流域的中医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道教文化与中医养生密切相关。本文从道教文化的本源和基本思想及其发展方面阐述了道教文化和中医养生学的关系。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的夙愿,目前认为导致人类早衰的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论、阴阳失调论、气血虚衰论、后天失调论、精耗神损论、气数衰老论。中医保健防衰的方法有四时养生法、锻炼养生法、怡神养生法、起居养生法、饮食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固精养生法、药饵养生法。  相似文献   

6.
饮食养生的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并非为达官贵人所独享。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共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兽医四种。其中食医,就是为帝王管理饮食的医生。可见我国早在周王朝时,就很讲究饮食和营养之道了。  相似文献   

7.
中医养生的特点与中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养生的特点与中医模式黑龙江中医学院郝丽莉北京中医药大学苏晶黑龙江中医学院附院李忠爱中医整体辨证医学模式的确立,克服了人们思想上对养生的片面认识,避免了个体经验的主观性,使其自觉地走上正确道路。它在发展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说的同时,也不断地充实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9.
浅论中医养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防病健身有其独特之处 ,仅就中医养生特色作粗浅探讨 ,其特点有 :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 ;辨证施养 ,药食并重 ;形神统一 ,动静相济 ;修德修道 ,身心并养 ;调和阴阳 ,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10.
中医文化热之我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植根于祖国传统文化沃土中最为瑰丽的一株奇葩,是需要讲文化的;中医的知识结构里,文史哲知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种观念即使在今天,仍为大多数同仁所肯定和强调,这自然是对的。但建国后人们对中医之“文”的理解在实践中却无意间被慢慢地益发狭窄了。不少人...  相似文献   

11.
蒋正林 《家庭中医药》2003,10(11):31-31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其首篇载,黄帝问于无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世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养生先养性     
生活好了,退休后无忧无虑,有一段时间,我真的老来发福,“老板肚” 日见凸起。行动的不便与血糖的升高,引起了我的重视。经向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养生学科的建设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教文化与中医学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全球面临亚焘康及老龄化的今天,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更加迫切,"中医养生热"经久不衰。然而中医养生传播中出现了一些夸大其辞、弄虚作假、违背科学常理等"假丑恶"现象,引起老百姓无所适从、失望甚至反感。为此亟需给中医养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还中医养生"真善美"的本来面目。中医养生传播内容的"真"加上中医养生传播形式的"美",就能达到中医养生传播效采丽"善"。中医养生之"真"既有科学之"真",又有人文之"真"。中医养生科学之"真"表现在中医养生学的科学性上。虽然中医脏腑、经络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作为东方特色保健与治疗的学问,对个人而言也是一种调病之术、长寿之术、养生之术。中医学尤其讲究心理卫生,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静是养心调神重要的形式、载体和条件,可以说中医养生的第一道功夫在“静”,集中表现为以静养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新存 《光明中医》2014,29(12):2487-2489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和健康的基本条件,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变化规律保持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身体健康,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20.
郭振球 《山西中医》1989,5(1):11-13
抗衰长寿延年却病重在调元对于老人调元却病延年的药物疗法,宜顺其五脏五行,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而调之。调理之方,应随阴阳体质、年龄阶段不同而用药。一、调肝气以应春生之候。人年五十,肝气始衰。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会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肝的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而为无病或不致肝气早衰。由于人体元气之衰,始于肝经,调肝即是理元气生发之首。因此,调气之始,不仅可以防护本经元气之衰,而且还可延缓自肝→心→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