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泡抑素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激活素(aetivin,ACT)、抑制素(Inhibin,INH)是主要由性腺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参与调节垂体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ermone,FSH)分泌。其中,ACT促进FSH分泌,而INH和FS抑制FSH分泌,但是FS的抑制效力仅为INH的10%~30%,因而,曾有人认为FS的生理意义不重要。20世纪90年代初Nakamura等研究发现FS是ACT的结合蛋白,通过与ACT结合,FS参与调节ACT的多种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孩单纯乳房早发育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自行设计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素的调查表,对2004-02~2009-08广西区人民医院儿科的187例乳房早发育的患儿进行1:1的配对调查,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项指标单因素分析有7项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患儿血清雌激素水平、患儿血清水平FSH、母亲初潮年龄、乳房分期、患儿乳房开始发育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提示血清雌激素水平、患儿血清水平FSH、母亲初潮年龄、就诊时的乳房分期、患儿乳房开始发育时间可能为女孩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的性激素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肝炎后肝硬化的性激素变化及影响性激素改变的有关因素。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5例男性肝炎后肝硬化进行了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的测定。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的T及LH平均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2及PRL的平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SH的平均浓度与正常人相比则无明显改变(P>0.05)。各激素与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红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按Child分级,C级患者的E2水平高于A组和B级患者(P<0.05),而各组间的T,PRL,LH及FSH浓度无统计学意义。35例肝硬化中,10例发生女性乳房发育,占28.6%。有乳房发育和无乳房发育间各激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这些结果提示,肝炎后肝硬化存在着性激素的改变,肝细胞功能的损害在性激素紊乱中起着某些作用,但其他因素如门体分流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是垂体细胞合成、分泌的多功能激素,除影响生殖系统外,还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参与老化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随年龄增长,中枢神经垂体功能减退,FSH、LH合成与分泌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等老化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调节FSH、LH可能成为相关疾病防...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绝经后AD女性患者35例,绝经后健康妇女42例,测定血浆雌二醇(E2)水平和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绝经后AD妇女E2水平较绝经后健康妇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LH和FSH水平在AD组明显上升,A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LH、FSH均与E2呈显著负相关(r=-0.902,-0.910,P<0.01)。结论随着血浆E2水平下降,LH、FSH水平上升,AD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更年期妇女血清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表达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00例更年期妇女,测定血清E2、FSH水平与腰椎、总髋部、股骨近端BMD,比较围绝经妇女与绝经妇女血清E2和FSH水平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BMD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前组年龄明显小于绝经组,血清E2水平高于绝经组,而FSH水平低于绝经组(P<0.05);绝经前组BMD高于绝经组(P<0.05);年龄、E2、FSH、绝经年龄、绝经时间与BMD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E2与腰椎、髂骨、股骨上段BMD具有直线正相关性(r1=0.126,r2=0.328,r3=0.415,P<0.05),FSH水平与腰椎、髂骨、股骨上段BMD具有直线负相关性(r1=-0.115,r2=-0.223,r3=-0.486,P<0.05)。结论更年期妇女血清E2水平减低,而FSH水平增高,血清E2和FSH水平与绝经前后妇女的BMD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BMD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卵泡抑素是富含半胱氨酸的单链糖蛋白,也是激活素结合蛋白.本文对卵泡抑素的发现及其相关基因、卵泡抑素的组织分布、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卵泡抑素与组织再生和纤维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不同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妇女160例,其中绝经前者80例,绝经后者80例,比较绝经前后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并统计绝经前后不同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绝经前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后(P<0.05),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P<0.05),绝经前雌二醇水平正常者腰椎和股骨颈的BMD显著高于雌二醇水平偏低者(P<0.05),绝经后雌二醇水平正常者其BMD与雌二醇水平偏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和绝经后,其卵泡刺激素正常者其腰椎和股骨颈的BMD显著高于卵泡刺激素升高者(P<0.05),绝经后卵泡刺激素正常者其BMD显著低于绝经前绝经后卵泡刺激素正常者(P<0.05),绝经后卵泡刺激素升高者其BMD显著低于绝经后卵泡刺激素升高者(P<0.05)。结论雌二醇对绝经前BMD影响较大,卵泡刺激素对BMD的影响贯穿于围绝经期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56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患者于促排卵后以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8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有尿LH峰出现者30 h后(无LH峰出现者40 h后)经阴道B超行卵泡穿刺联合官腔内人工受精术,连续治疗1~3个周期,并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 56例共行卵泡穿刺术联合人工受精术128个周期,妊娠18例,周期妊娠率为14.1%,累积妊娠率为32.1%.认为经阴道B超行卵泡穿刺术联合宫腔内人工受精,能有效提高LUFS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年轻不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诊断中基础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基础FSH/LH)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100例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入我院进行诊断的年轻不孕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基础FSH/LH进行分组,基础FSH/LH<2的50例患者作为甲组,基础FSH/LH≥2的50例患者作为乙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及自然周期排卵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AFC水平、基础FSH水平、基础PRL水平、基础E2水平以及基础T水平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基础LH水平以及AMH水平均高于甲组,两组患者就自然排卵情况对比来看,甲组高于乙组,分别为84%和60%,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不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诊断中基础FSH/LH的应用能够辅助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进行诊断,且与患者自然周期排卵情况有密切关系,能够通过对卵巢功能的判定以及自然周期排卵的分析诊断患者不孕情况,以便于尽早开展治疗,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速度,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绝经可引起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并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因其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关卵泡刺激素及其特异性受体在骨质疏松、脂质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肿瘤、认知功能障碍等绝经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已取得进展,为绝经后疾病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给切除卵巢母羊注射活性炭提取的牛卵泡液(n=5)或切除垂体的母羊血清(n=5)后,测定垂体门脉GnRH和外周血LH和FSH。注射牛卵泡液组血浆FSH水平下降50%,而注射去垂体羊血清组无明显改变。两组的GnRH和LH脉冲的幅高和频率相似,表明牛卵泡液抑素选择性的抑制垂体释放FSH,对GnRH分泌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薛秀珍 《山东医药》2003,43(24):8-9
目的 探讨月经周期类型与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关系。方法 选择青春期女性 1898例 ,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 ,B超观察卵巢形态 ,测定血中性激素水平。结果 不规律月经组、月经稀发组、闭经组中多囊卵巢 (PCO)发生率分别为 30 .77%、39.2 9%、46 .5 1%.与规律月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0 .0 5 ) ;黄体生成激素 /卵泡刺激素 (L H/ FSH)≥ 3和高睾酮 (T)者在 PCO组中明显多于非多囊卵巢 (NPCO)组(P <0 .0 1) ,以月经稀发组和闭经组更为明显。结论 月经周期异常者并 PCOS明显增多 ,需及时诊断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4.
促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对于辅助生殖中诱发排卵或超促排卵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LH在支持卵泡发育中的作用作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帆  张纯  郑洁  何联 《山东医药》2013,(47):27-28
目的观察镉对未成年雌性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探讨其性腺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清洁级未成年雌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染镉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前三组皮下注射氯化镉染毒,1次/d,每周5d,连续6周;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阴道细胞涂片法连续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卵巢组织镉含量,组织切片图像分析法检测卵巢组织各期卵泡构成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镉组大鼠卵巢组织镉含量明显增高、动情周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且染镉高、中剂量组卵巢组织内次级卵泡构成比例均明显降低、闭锁卵泡构成比例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镉能在未成年雌性大鼠卵巢组织蓄积并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通过促进卵泡的闭锁与凋亡进而抑制排卵可能为其性腺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将66例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于卵泡直径达9~10 mm时经阴道行卵泡穿刺抽吸术,对照组仅行常规促排卵,连续观察6个月。手术前后检测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E2、PRL水平无明显变化,LH、LH/FSH、T值均较术前降低,FSH值明显升高(P〈0.01);未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认为卵泡期经阴道小卵泡穿刺抽吸术治疗PCOS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排卵率及妊娠率高,是PCOS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董喜臻 《山东医药》2001,41(16):75-76
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B超下卵泡的动态监测是较为直观的检查手段。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3月 ,我们利用腹部与阴道探头相结合的方法对 15 0例不孕者监测15 2 6个排卵周期。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5 0例患者均来自我站不育症门诊。患者平均年龄 2 9.32± 4.2 0岁 ,平均不孕年限 5 .0 2± 3.2 0年。在15 2 6个排卵周期中 ,自然排卵 772个 ,克罗米芬方案 2 10个应用美国 GE— 2 0 0 B超机 ,采取腹部探头和阴道探头对比使用监测 ,取卵泡直径的三个平均值为卵泡直径。卵泡直径≤1.4cm者 ,每 2天监测 1次 ;卵泡直径 >1.4…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黄体激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的释放机制不同,前者受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调节,后者则独立于LHRH。并根据文献报道,认为可能存在另一种调节FSH的因子,即FSH—RH。但目前尚未能证明在脑内存在FSH—RH,分离工作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陈洁  熊芳 《山东医药》2011,51(38):66-67
目的观察卵泡穿刺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 24例采用克罗米芬和(或)促性腺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PCOS不孕患者,在月经期第4~5天予克罗米芬50 mg口服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75 IU肌注,均为1次/d,共用4 d。B超示卵泡直径大部分在10~12 mm时,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卵泡穿刺术,尽可能多地刺破能见的卵泡,术后予黄体酮50 mg口服,3次/d,或20 mg肌注,1次/d,用10~15 d。在下次月经周期第2~3天给予上述剂量的克罗米芬和HMG,观察卵泡发育、排卵状况并安排同房。结果 22例出现优势卵泡发育和排卵,其中单卵泡发育13例,双卵泡发育6例,3卵泡发育3例,发育的优势卵泡全部排卵。安排同房后有9例妊娠,其中8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双胎妊娠。结论卵泡穿刺术治疗PCOS不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在体和体外对卵泡刺激素的各种生物测定法,并比较其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