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对1993年4月至2002年12月实施的210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确诊2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8%,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1.4%。内镜治疗占53.3%(24/45)。结论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道并发症既能准确诊断,又能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ERCP治疗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理想,对缺血性胆管病变的诊断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医源性胆道出血在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2015年3月对26例经内镜证实的非医源性胆道出血,根据出血原因及症状严重程度分别采取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胆道支架置入术和胆道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进行治疗。结果 26例中胆道结石15例,胆道感染8例,肝门部胆管癌3例。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乳头新鲜出血18例,8例在胆管内取出血凝块。26例均行内镜下治疗,其中15例行ENBD,8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3例行RFA。术后出血停止,胆道引流通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非医源性胆道出血可经内镜治疗,内镜下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解除胆道梗阻,同时可以进行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非吻合口狭窄患者的资料,对比非吻合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诊疗的最佳方法。结果:肝移植术后非吻合口狭窄主要表现为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及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与对照组(肝移植术后无胆道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通过MRCP、CT及ERCP能明确诊断,通过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内镜下球囊扩张、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能起到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胆道非吻合口狭窄为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诊断明确后可采用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术、内镜下球囊扩张、PTCD等手段治疗。  相似文献   

4.
恶性胆道梗阻的内镜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恶性胆道梗阻诊断和姑息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261例恶性胆道梗阻病人采用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了295例次内镜诊治。结果:造影成功率为97.63%(288/295),置管成功率为89.15%(263/295)。胆道塑料支架(ERBD)组56例中46例发生支架堵塞或移位,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78.4±46.8)d;胆道金属支架(EMBE)组49例中发生支架堵塞14例,支架平均引流时间为(185.4±68.6)d。两组术前和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别。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死亡。结论:内镜技术不但能直接使胆管系统清晰显像,同时可作置管引流,改善肝功能,为手术创造条件,或置入永久性胆道支架。用于治疗晚期、病灶不能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不失为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可疑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对70例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CE检查,CE结果为可疑病变或阴性的34例进行DBE检查。结果行CE和DBE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0.0%(56/70)和79.4%(27/34),明确诊断率分别为51.4%(36/70)和76.5%(26/34)。结论 CE能够为DBE提供大致的定位诊断,以便临床医生选择经口或经肛途径,而DBE则能证实CE的发现并对部分病变给予内镜下治疗。二者联合应用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及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诊治不同病变、不同部位胆道梗阻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2002年11月104例胆道梗阻施行十二指肠镜下各种胆道引流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97例引流成功,成功率93.3%(97/104),胆道梗阻症状得到缓解(腹痛缓解、黄疽减退、体温下降),ENBD、ERBD疗效满意率分别为93.0%(66/71)和93.3%(28/30). 结论经内镜引流治疗胆道梗阻,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疗效确切等优点,注意引流部位和方法的选择,可进一步提高经内镜胆道引流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66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 66例患者中64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6.97%(64/66).行ERBD 44例,行EMBE 20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及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 经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梗阻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内镜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1996年5月至2005年2月进行的肝移植166例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27例;其中14例进行内镜介入治疗21次,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5.8岁。ERC下放置鼻胆管外引流3例,放置支架内引流6例,气囊扩张1例,乳头括约肌切开1例,ERCP3例。结果 50%(1/2)胆瘘、50%(4/8)胆道狭窄内镜介入治疗有效;75%(3/4)管型综合症经。ERCP诊断。结论 ERC有助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治疗有效、安全,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技术对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选择符合胆道型SOD标准的46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其内镜诊断特点和X线影像表现符合胆道型SOD诊断标准的病例,直接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catheterdilatation,EPBD)治疗。结果ERCP显示46例胆总管直径1.3~2.5cm,胆管无结石及其他器质性病变,下端呈鸟嘴状狭窄或渐进性狭窄28例。39例行EST,7例行EPBD。34例(73.9%)腹痛基本消失,8例(17.4%)明显缓解,4例(8.7%)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3%(42/46)。术后1~14d发热及黄疸者症状完全消失,术后7~14d肝功能酶学异常指标均恢复正常。2例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经禁食、抗炎治疗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0.8月,治疗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未见复发及其他异常。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型SOD,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16例患者进行ERCP检查,并根据情况分别行鼻胆管引流(ENBD)和/或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EST)等治疗。结果ERCP确诊16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47%,其中胆道结石6例,胆道狭窄3例,吻合口漏2例,胆道结石伴左肝管狭窄1例,吻合口胆漏伴胆道结石3例,1例示供受体胆管比例不一致,供体胆管相对狭窄,所有患者都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内镜下ERCP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可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微创外科的发展改变着当今外科领域的格局,传统的胆道外科面临挑战。在此,仅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内镜下Odd’s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代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1.内镜与LC术前胆总管结石的诊断 LC术前明确胆道结石并作出处理是减少术后胆道残留结石发生率的重要措施。ERCP能在术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虚拟胆道镜(magnetic resonance virtual cholangiography,MRVC)诊断胆道系统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3.0T磁共振仪对87例胆道疾病患者行3D快速自旋回波胆胰管水成像(3D-TSE-MRCP)检查,用随机配备的虚拟内镜软件对检查资料进行3D重建,形成虚拟胆道镜视频资料。以术中所见、病理检查及ERCP+EST取石术明确诊断,计算胆囊、胆管结石MRV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例数较少病例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对MRVC视频图像进行具体分析。结果 MRVC诊断胆囊结石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8%(51/71)、75.0%(6/8)、96.2%(51/53)和23.1%(6/26),胆管结石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7.5%(28/32)、98.2%(54/55)、96.6%(28/29)和93.1%(54/58)。结论虚拟胆道镜具有直观形象、无创伤、可重复等独特优越性,是对2D成像技术和传统纤维内镜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术中连续胆道造影258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中连续胆道造影诊断胆道外科疾病的价值。方法 :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道探查 (LCHT)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灌注连续胆道造影并与术前BUS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胆囊管结石 2 3例均于术中造影证实。胆总管病变 4 2例 ,术中造影确诊 2 9例 ,支持B超诊断 13例 ,B超确诊 12例 ;怀疑胆道结石 3例中 2例排除 ;胆总管肿瘤 4例中 2例经术中造影排除 ;右肝管结石 2例 ,右肝管损伤 1例均排除。结论 :腹腔镜术中连续胆道造影能清晰显示胆道病变 ,防止腹腔镜术中遗漏胆道病变与意外损伤 ,费用低廉 ,易操作 ,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胰腺炎(PA)提出了一个胆源性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以及避免因结石的移动致本病复发。通过内镜切开括约肌(SE)可进一步完善内镜逆行胆道造影(CRE),从而可以解决上述提出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从1982~1990年,对3182例患有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15.
ERCP诊治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患者应用ERCP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本组85例中81例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为95.2%(81/85)。81例经ERCP诊断明确病因,其中肝外胆管结石60例,乳头炎性狭窄4例,乳头旁憩室炎压迫乳头开口2例和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8例恶性胆管狭窄,胆瘘1例,慢性胰腺炎1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2例。对肝外胆管结石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o-sphincter balloon dilatation,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和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经EST或EPBD治疗;对胆管损伤以及恶性胆管狭窄,采用内支架引流;对胆瘘行鼻胆管引流。取石成功率为91.7%(55/60),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5.8%。结论ERCP是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病变非常有价值的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98年5月~2004年5月,实施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一期缝合90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女54例,男36例。年龄20~70岁,平均43岁。1.2术前诊断病史中有黄疸史或肝功酶谱及胆红素升高经B超检查作出诊断。对诊断不明或需内镜治疗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27例MRCP检查,22例ERCP的同时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18例。1.3手术方法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经典手术的区别是不放置T管,胆总管切开后胆道镜检查、取石、同期缝合。小网膜孔放置腹腔引流管。2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9年8月52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所见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38例(73.08%)患有血管相关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腹痛、腹泻、便血三联征.内镜所见: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乙状结肠35例(67.31%),病变范围4~35 cm.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腹痛是其共同临床特点,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对伴有基础疾病者,应早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对尽快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肝移植术后因胆道并发症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胆道并发症类型、内镜治疗效果及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例胆道并发症患者中单纯胆管狭窄37例,单纯胆汁漏4例,胆管狭窄合并胆管结石/胆泥15例,胆管狭窄合并胆汁漏1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共112例次,其中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112例次(100%),治疗成功100例次(89.3%),包括患者胆管狭窄得到改善、胆汁漏治愈及胆总管结石成功取出。ERCP相关总体并发症15例次(13.4%),其中以ERCP术后胰腺炎最常见(9.8%)。结论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消化内窥镜对胆道、胰腺外科的介入,无论对疾病的诊断或治疗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消化内镜在诊断方面不仅具有直观的优点——可以看到病变的真实面貌,而且可以取活体组织做最后病理诊断,为其它检查方法所不及。内镜还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尤其是消化内镜家族中一个主要成员——腹腔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作为外科发展史上一个新里程碑的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LC)的发展,使胆道疾病的诊治以及胆道外科均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它代表着现代外科领域三大变化趋势之一——最小创伤外科发展的趋向,也为消化内镜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20.
内镜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4年12月经ERCP诊治的3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胆管并发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病人共行ERCP46例次,明确诊断31例(93.9%),其中胆漏4例,胆管狭窄18例,胆管狭窄伴胆泥淤积或结石6例,单纯胆泥淤积或结石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1例。针对不同的诊断结果,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成功27例(81.8%),发生并发症5例次(10.9%)。结论内镜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该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