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在恶性阻塞性黄疸减黄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老年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结果所有病人病情均好转。结论PTCD是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减黄术,尤其适用于老年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减黄、保肝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肿瘤部位、患者身体、经济条件等确定无法行根治性手术者,采用不同的减黄术式。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9例行PTCD,42例行PTBS,29例行ERBD。并发症发生情况:PTBS组有15例,ERBD组6例,PTCD组2例。PTCD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TBS组和ERBD组(P<0.05)。结论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经确诊,尽早处理,微创引流减黄是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测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胆道引流术前1天、术后1、3、7、14和21天免疫功能变化。另设20例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为对照。结果显示:总补体、补体C3参与术后的炎症反应;SIL-2R术后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再次上升,表明减黄术对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有效;SIL-2R为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测18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者胆道引流术前1天、术后1、3、7、14和21天免疫功能变化。另设20例良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为对照。结果显示:总补体、补体C3参与术后的炎症反应;SIL-2R术后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再次上升,表明减黄术对改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有效;SIL-2R为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施行兼有内引流及外引流效果的PTCD,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做的32例该类PTCD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32例,其中30例病人减黄效果明显,对其他临床不适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施行兼具内/外引流效果的胆道引流术,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患者红细胞膜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胆红素的毒性机理。方法 采用质谱法测定梗阻性黄疽病人减黄术前后的红细胞膜脂变化。结果 减黄术后两周,病人红细胞膜脂的长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增多,双键含量增加,膜脂成分趋向正常。结论 减黄术能改善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减黄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对34例行介入减黄术的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有肿瘤诊断,Bismuth分型,减黄术式,后续治疗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和术前KPS评分。多因素分析显示显著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肿瘤的诊断、Bismuth分型、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及是否行后续治疗。结论显著影响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减黄术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诊断,Bismuth分型,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及是否行后续治疗;针对原发疾病的系统后续治疗是提高其预后生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姑息性减黄手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ER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271例,随机分为姑息性减黄手术组95例、PTCD组92例、ERBD组84例,检测三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7、14天的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内毒素水平。结果 (1)术后第7、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的C3、C4与ERBD、PT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3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IgG、IgA、IgM与ERBD、PT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与PTCD、ERB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姑息性减黄手术组内毒素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与ERBD、PT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减黄手术组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PTCD、ERBD两组,对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能够手术治疗者首先选用手术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PTCD或ERBD缓解梗阻,改善免疫功能,进而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减黄术后经鼻细硅管胆汁回输18例报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116011)王忠裕,时连权,郑晓明目前国内对重度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术,多采用胆汁外引流法.由于该法造成胆汁大量丢失,对病人术后恢复和二次手术前准备均不利。本文就减黄术后胆汁回输方法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对减轻阻塞性黄疸心肌损害的作用。方法对46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行PTCD进行减黄,检测手术前后肝功能、心脏功能指标及心电图异常率的变化,同时检测引流前后BNP水平变化。观察PTCD对减轻阻塞性黄疸患者心肌损害的作用。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均顺利完成手术。黄疸均减退,平均血浆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ST、ALT等肝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心电图异常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患者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中心静脉压及心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出血、感染及严重胆瘘。结论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治疗在减黄、改善肝功能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 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 术后1、3、7、14天APACHE Ⅱ评分系统的 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 12例次,B组 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 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术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结果:44例(95.65%)PTCD成功,其中41例(93.2%)1次穿刺置管成功,3例(6.81%)经2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引流量100~800 m L/d,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黄疸均开始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术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出现胆道感染2例,出现少量胆道出血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与手术引流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手术引流的疗效。方法收集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31例,其中102例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放置内、外引流管或者留置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组),解除胆管梗阻;另29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PTCD治疗患者(手术引流组),行开腹胆管内、外引流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介入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与手术引流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引流组(P0.05)。结论与手术引流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常见并发症,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20例接受PTC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中,218例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良性梗阻9例,恶性梗阻209例;2例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其中硬化性胆管炎1例,肝转移瘤肝内胆管广泛受侵1例。穿刺成功率为99.09%,穿刺失败的2例均为肝内梗阻性黄疸。9例患者于PTCD术后24~72h内死亡。PTCD术中出现胆心反射35例,术后出血6例,感染16例,胸膜损伤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急性肾衰竭1例,引流管脱出14例,胆汁过度分泌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 PTCD的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但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可有效防止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行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9±30.2)μmol/L,术后2周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67.4 ±42.1)μmol/L (P<0.05).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管炎4例,支架阻塞1例,胆汁漏1例,经治疗好均好转.结论 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44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2um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7,20(5):282-28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7年5月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11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良性梗阻性黄疸66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58例,失败的8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中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23例,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18例,ENBD减黄后实施手术6例,穿刺置管失败转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6例。结果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PTCD技术应用及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患胆结石、胆囊癌、胆管癌、肝转移癌引起的阻塞性黄疸137例患者在彩超引导下行PTCD,置管147根,合适胆管选择左肝高于右肝。结果1次穿刺成功率98.58%,2次成功率100%。引导管放置时间3—186d,发生并发症6例,占4.4%。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是目前最为简便、安全、实用的胆道减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胆道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短期疗效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术式将其分为三组:ERCP组、PTCD组、EUS-BD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患者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三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三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EUS-BD组0.05);ERC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PTCD组34.1%,EUS-BD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结论ERCP、PTCD及EUS-BD三种引流方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短期疗效相当,其中EUS-BD并发症较少、恢复更快、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