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将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材料上,构建含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表皮。方法从小儿包皮分离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对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并进行不同代次细胞生长动力学检测。将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上,进一步检测两种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分离培养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经鉴定两者分别表达S-100和角蛋白。接种于壳聚糖-明胶薄膜上的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能成功构建组织工程化表皮替代物。两种细胞在材料上生长状态良好,分布均匀,并表达各自特异性标志物。结论以壳聚糖-明胶薄膜材料作为支架材料,成体黑色素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为种子细胞,能有效地构建含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表皮。 相似文献
2.
含表皮干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用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研制一种增殖能力强的具有表皮、真皮的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方法从幼儿包皮中分离表皮干细胞,用胶原Ⅳ纯化、富集表皮干细胞,接种在3T3细胞滋养层上,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表皮干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经冷冻干燥及戊二醛交联的Ⅰ型胶原基质网架的两侧,在液面下培养3周后,改为气-液界面培养,构建含表皮干细胞的复合皮肤,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表皮干细胞呈克隆状生长,G0/G1期细胞和α6briCD71dim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K19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对照组呈阴性。光镜下观察可见体外培养的含表皮干细胞的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表皮层由基底至浅层可见3~5层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表皮干细胞种植于胶原海绵膜上,可生成全层组织工程皮肤,具备了同正常皮肤类似的结构,表明其具有在体外分化成表皮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自制的胶原蛋白制成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复合人工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上,气-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相似文献
4.
应用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胶原凝胶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皮肤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利用自制的胶原蛋白制成胶原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复合人工皮肤;采用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复合人工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HE染色可见,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凝胶支架上,气一液界面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正常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皮肤。 相似文献
5.
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利用胶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方法用Na2S、弹性蛋白酶预处理胎牛皮得到胶原纤维;经蛋白酶M降解胶原纤维后,0.5mol/L醋酸溶液溶解得到酸溶性胶原;再用蛋白酶N处理上述酸溶性胶原,最终得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胶原溶液;将胶原溶液构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通过SDS-PAGE试验,分析酸溶性胶原分子量及基本结构;用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包覆大鼠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研究支架材料对大鼠创伤愈合的影响;在支架材料上种植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扩增情况,以及支架材料对细胞移植影响。结果通过特异性蛋白酶M处理得到的酸溶性胶原,显示典型的1型胶原SDS-PAGE图谱;构建的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呈多孔海绵状,孔径为50~200μm;在支架材料上种植成纤维细胞扩增情况良好;用于修复大鼠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结论酸溶性胶原经蛋白酶N处理后,生物相容性良好,适合于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组织扩张器和培养的角质上皮细胞预制含双面表皮的游离皮瓣的可行性。 方法 在 10只大鼠的右下腹腹壁下动静脉皮瓣下各埋置一 10 ml容积的扩张器 ,7天后将体外培养的 10× 10 6同系鼠角质上皮细胞用 1ml纤维蛋白胶 ( fibrin glue)制成悬液后接种到扩张器与包囊之间的间隙 ,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移植的角质上皮细胞是否能将扩张器外纤维包囊上皮化以形成一含双面表皮的皮瓣。皮瓣预制成功后 ,以腹壁下动静脉连同一段股动静脉为蒂行游离移植覆盖颊部洞穿性缺损。 结果 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证明培养的角质上皮细胞纤维蛋白胶悬液移植后可以将扩张器的纤维包囊上皮化。 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可以预制含双面表皮的皮瓣。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皮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人工活性皮肤替代物(细胞工程或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的研究已进行了约半个世纪。将表皮细胞培养于经辐照的鼠成纤维细胞(Fb)滋养层,是组织工程皮肤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里程碑。由于培养基的改良与商品化,促使角质形成细胞的无血清层和无滋养层培养成功,结合早期切痂和应用临时皮肤覆盖物, 相似文献
8.
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黏附实验将人表皮干细胞分选出来后大量培养,将成纤维细胞和表皮干细胞转移到真皮底物上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并将之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模型,于术后第1、2、4周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4周具备完整的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层中具备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表皮细胞间还可以看到有桥粒、半桥粒、角质透明颗粒和粗张力微丝柬。表、真皮层间有连续的、完整的基底膜。真皮网架破坏明显,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跃,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学形态和超微结构上已接近于正常的皮肤,从而为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含内皮祖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体外构建及裸鼠移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构建含内皮祖细胞(EPC)和成纤维细胞的组织工程复合皮,初步研究EPC在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中促血管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以聚羟基乙酸(PGA)为真皮基质,接种EPC和成纤维细胞,其上覆盖表皮细胞膜片,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覆盖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结果EPC和成纤维细胞能均匀贴附于PGA支架纤维材料上,并逐渐伸展为梭形或多极状。裸鼠移植实验表职,实验组创面愈合早于对照组,可见EPC参与大量新生小血管形成,真皮支架5周完全降解。结论EPC参与血管重建,具有促进血管新生,加速缺血组织血管化的作用。应用PGA+纤维蛋白凝胶,制备含EPC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真皮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特性。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工程学是生物工程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构建人工皮肤替代物,用于皮肤移植,可以有效解决临床上皮肤缺损修复,供皮不足的难题。文中从表皮、真皮、复合皮三个方面就近年来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的研究进展及干细胞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分析组织工程皮肤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构建含血管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含有血管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 方法 以新生儿脐带静脉和包皮作为细胞来源 ,用消化法获得血管内皮细胞、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用设计的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系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实验组 :真皮层含有 1∶ 1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在真皮表面种植角朊细胞以形成表皮 ;对照组 :真皮层只含有成纤维细胞 ,不含血管内皮细胞 ,在真皮表面种植角朊细胞以形成表皮。 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第 因子抗体 ,观察两种组织工程皮肤真皮层中血管结构的形成情况。用所构建的两种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的全层皮肤缺损。 结果 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完整 ,细胞状态良好 ,实验组真皮层内含有血管样结构 ,对照组未见到血管样结构。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 ,肉眼观察皮肤缺损愈合 ,染色显示移植部位有大量血管长入。 结论 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完整 ,细胞状态良好 ,真皮层中形成了微血管样结构。采用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成功修复了裸鼠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2.
13.
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阐述生物反应器对组织工程学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生物反应器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 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近年来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应用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结果 生物反应器极大地推动了组织工程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成为组织工程中的四大关键环节之一。结论 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方向应是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贯穿于整个组织工程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目的 为皮肤缺失的移植提供具有生物活性的表皮、真皮的组织工程化人工复合皮肤。方法 将体外传代培养的表皮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冷冻干燥及戊二醛交联的I型胶原基质网架的两侧,在液面下培养1周后,改为气-液界面培养,动态观测人工皮肤光镜下组织学形态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结果 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培养过程中表皮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真皮基质网架渐渐降解,并逐步被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所取代,完成真皮构建。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失者的自体移植治疗,体外构建的复合人工皮肤可从根本上解决自体供皮不足,且细胞源于自体皮肤,排除了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和疾病传播的风险,具有安全、有效、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培养基钙浓度对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构建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找最适于组织工程皮肤生长及基底膜构建的体外培养基钙浓度。方法按照鲁元刚等建立的方法制备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根据培养基钙浓度不同,分为1.00、1.45、1.65和1.95mmol/L四组。在37℃、5%CO2及90%以上湿度孵箱内浸没培养3d后,将培养物置于不锈钢筛网上进行气一液界面三维培养,每天换液1次。培养7、15d,行HE、PAS染色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组织学特性;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进行观察,评价基底膜构建情况。结果各组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学观察类似正常皮肤,有分化良好的表皮和致密真皮,但1.95mmol/L组表皮分化较其他组更好;1.00、1.45及1.65mmol/L组角化层外侧常伴未角化的角质形成细胞,1.95mmol/L组表皮细胞角化完全,且与颗粒层细胞结合牢固。PAS染色显示各组真、表皮间有紫红色带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真皮与表皮间Ⅳ型胶原反应呈阳性,且1.95mmol/L组阳性反应强于1.00mmol/L组。结论钙浓度为1.95mmol/L的培养基最适合于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生长及基底膜构建。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中细胞与材料的粘附作用 总被引:39,自引:7,他引:39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中细胞与材料粘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广泛查阅近期有关细胞与材料粘附作用的文献,综述了组织细胞与材料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细胞对材料的粘附特性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包括材料及其表面性质、表面修饰、表面形态、净电荷、孔隙率及降解速率,而且与细胞表面的分子表达及其材料的相互作用有关。结论定量测定细胞与材料的粘附作用并了解其生物物理机制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壳多糖基质网架复层组织工程皮肤的移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皮肤动物移植实验的效果。方法 应用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复层人工皮肤,对裸鼠大面积(直径20mm)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进行移植修复。24只8周龄裸鼠分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AS)组、壳多糖膜覆盖物(CH)组及对照组,术后进行大体观察,并在3、7、14和21天应用组织学、红外热像扫描分析等手段对修复组织进行动态监泅。结果 AS组在移植第3天,组织工程皮肤与自体皮肤能够很好地融合,有少量毛细血管长入移植物,皮肤移植钧颜色与自体皮肤颜色接近;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物中毛细血管的数量逐渐增多,表皮层清晰可见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角化征象加强,有角化物脱落;真皮层细胞数量增多,网架逐渐降解,分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多;第14天,创面基本愈合,修复区皮肤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非常接近,短痕小,无需进行二次植皮。CH组至移植第14天,结痂未完全脱落,创面未愈合,颜色较AS组深;第21天创面愈合,遗留较大短痕,与正常皮肤区分明显,而对照组的结痴脱落,创面大而深,颜色深红。结论 以壳多糖为基质网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皮肤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皮肤缺损的移植修复。 相似文献
19.
牙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牙周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期相关文献,分析牙周组织工程研究的有关内容及方法。结果牙周组织工程技术在种子细胞、修饰基因、细胞因子及支架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实现牙周组织的完全再生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