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不同再血管化方式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近、远期预后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PCI和CABG治疗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25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由资深心脏介入医师根据患者影像学和临床基线特征决定PCI或CABG治疗。根据不同的再血管化方式分为PCI组(n=190)和CABG组(n=65)。对患者进行院内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主要终点(MACE):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比较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CABG组SYNTAX积分显著高于PCI组(34.1±8.2 vs.24.1±8.1,P<0.05)。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住院期间CABG死亡率显著高于PCI组(6.1%vs.1.6%,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9.2%vs.3.2%,P<0.05)。3个月CABG死亡率虽然仍高于PCI组(7.7%vs.3.2%,P<0.05),血运重建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16.3%vs.1.8%,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两组相当无显著性差异(12.3%vs.11.1%,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PCI可提供良好的近期疗效,CABG近期效果较PCI差,但远期效果较好,存活患者血运重建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洛尤单抗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期间入住我院心内科的128例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多支病变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n=62)接受依洛尤单抗治疗,对照组(n=66)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介入治疗(PCI)完全再血管化(CR)与非完全再血管化(ICR)的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冠心病PCI CR与ICR的资料。结果:老年人多支冠脉病变PCI-ICR组患者有较高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40.2%与31.8%,P<0.01),发生MI、再行冠脉旁路手术(CABG)以及死亡的比率稍高于PTCA-CR组,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人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PCI非完全再血管化的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PCI组),并选择同期基线资料相似的60例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或药物治疗前)及术后(或药物治疗后)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比较2组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的变化,并依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NUHA心功能分级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彩色多普勒检测各项左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PCI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其LVDd〔(45.26±12.85)vs(47.71±13.09)mm〕、LVDs〔(29.75±0.91)vs(31.06±0.61)mm〕、LVEF〔(50.56±5.91)%vs(47.62±8.52)%〕和FS〔(28.15±2.98)%vs(23.98±3.05)%〕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PCI组患者心功能(NYH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完全血运重建和部分血运重建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Collaboration和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查阅目前已知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合并MVD的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筛查并纳入符合要求的高质量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系统评价应用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多支血管血运重建(MV-PCI)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CV-PCI)]治疗合并MVD的ACS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如平均住院日、梗死血管开通时间、造影剂用量、平均造影时间、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使用率、平均支架数、主动脉内球囊使用率、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119674例合并MVD的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仅处理罪犯血管的部分血运重建CV-PCI治疗相比,MV-PCI术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MD=-4.27,95%CI-5.1^-3.44,P<0.00001),增加患者的支架使用数(MD=0.98,95%CI 0.88~1.09,P<0.00001)、造影剂使用量(MD=72.99,95%CI 33.24~112.73,P=0.0003)以及造影时间(MD=7.27,95%CI 2.2~12.35,P=0.005),但对患者的血管开通时间(MD=-0.64,95%CI-1.69^-0.41,P=0.24)和造影剂肾病发生率(RR=0.99,95%CI 0.51~1.92,P=0.98)、围手术期出血事件(RR=1.11,95%CI 0.84~1.46,P=0.48)和主动脉内球囊使用(RR=1.02,95%CI 0.83~1.24,P=0.88)并无影响。结论完全血运重建术可以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平均住院日,虽然增加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造影剂用量、造影时间和平均支架数,但并不增加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平板运动试验(TET)的角度,探讨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血运重建策略对于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多支病变,行PCI并完成TET的11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血运重建程度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56例)及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CR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合并疾病、服药情况、冠心病病史及病变情况、TET 1周内超声心动图所示射血分数以及TET结果等资料。对CR组和ICR组患者:对年龄,BMI,射血分数,TET中静息心率、静息收缩压、静息舒张压、峰值心率、峰值收缩压、峰值舒张压等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TET距离血运重建时间,血运重建前后Gensini评分,TET中Bruce分级、运动时间、最大代谢当量、ST段下降程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最早出现ST段下降的Bruce分级、Duke评分等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患者中男性、吸烟者、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心肌梗死史、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桥等的分布情况,TET中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提前中止TET、ST段下降形态、胸痛、Duke评分分级等的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 结果CR组和ICR组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包括性别、年龄、BMI、吸烟情况、合并疾病、用药情况以及射血分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组与ICR组患者冠心病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CR组相比,ICR组患者三支病变比例、前降支病变比例、回旋支病变比例以及血运重建后Gensini评分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8% vs 81.7%,χ2=11.741,P=0.001;90.2% vs 98.5%,χ2=4.436,P=0.035;78.6% vs 93.3%,χ2=5.308,P=0.021;[5(0,14)vs 23(12,36),Z=-5.268,P<0.001];其余资料(包括心肌梗死史比例、TET距离血运重建的时间、左主干病变比例、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心肌桥比例及血运重建前Gensini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R组及ICR组患者TET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达到Bruce 3(2,3)级,两组患者运动时间、TET阳性率、Duke评分以及TET其他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在多支病变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ICR患者的运动耐量、心肌缺血情况及Duke评分等均不逊于CR患者。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异常病变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莉 《天津护理》2004,12(5):286-286
当造影显示患者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严重,需择期外科冠脉搭桥术,此时患者可出现否认、恐惧焦虑和悲观的心理表现。通过对临床20例冠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观察、分析、判断患者的心理问题,找出原因,并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对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8-2011年接受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的48例高龄(年龄≥75岁)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 部分血运重建后6个月较术前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术前为(39.82±8.23)%、术后6个月为(48.10±7.19)%(t =4.31,P<0.01);脑钠肽明显下降,术前为(793.57±87.53) ng/L、术后6个月为(575.17±67.27) ng/L(t =5.27,P<0.01);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Te √RR)和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Te/QT)明显下降,术前Tp-Te√RR为(147.81±17.32) ms、Tp-Te/QT为0.30±0.07,术后6个月Tp-Te√RR为(96.38±10.79) ms、Tp-Te/QT为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6、4.17,P均<0.05);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部分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可以改善高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功能和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稳定性,但不能改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多支病变组37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多支病变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入院时血糖,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且多支病变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单支病变组(P=0.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得出,多支病变、糖尿病、入院时血糖、肌酐为MACE事件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糖为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OR=1.526,P=0.009)。结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时,具有多重危险因素,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颈动脉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冠心病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三支病变)颈动脉斑块及左心功能,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52例,超声检测其左,右颈动脉及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斑块位于左侧颈动脉91处,右侧颈动脉78处,32.5%位于颈动脉前壁,67.5%位于后壁。心功能对照组与三支组比较P<0.01。结论:三支病变者颈动脉班块以硬斑多见,颈动脉分叉处多分,冠脉与颈动脉病变相关密切,心功能已有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非罪犯血管采用药物或药物+PCI治疗后主要心脏事件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本院7年来接受PCI的78例AMI多支病变患者,其中PCI治疗组36例(占44%),药物治疗组42例(占56%).对比分析两组非罪犯血管采取不同治疗后平均4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CI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功能衰竭、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但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的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都有所下降,但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但药物治疗组增加更显著,两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平均周径缩短率、二尖瓣口多普勒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均较前减少;但药物治疗组减少更显著.结论:AMI后非罪犯血管PCI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总死亡率及心源性病死率、再次非致命性心梗、靶血管再次血管化、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无差异,但心绞痛复发率、继发心袁、再次因心源性疾病入院率等显著降低:心功能相对改善,并与心脏结构性指标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0例,其中43例行PCI术,术后分为两组:A组23例,B组20例;未行PCI术47例,分为两组:C组25例,D组22例。A组、C组曲美他嗪口服,20mg,3次/d;B组、D组不服用曲美他嗪。4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跟踪观察12个月,其中A、B、C组各有1例、D组有2例死亡,剔除。比较4组治疗12个月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A、B和C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各组心功能超声学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心功能较B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A组治疗后心功能超声学参数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进一步改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强化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多血管病变患者出院一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心脏内科108例冠脉病变PCI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一般出院指导,另一组给予强化冠心病门诊恢复康复期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结果 强化组无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发生,患者术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平均值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1例,再次心肌梗死2例,同时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无显著统计学P>0.05结论 长期、有效的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多血管病变患者经PCI治疗出院后一年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静息心电图QRS波特征,探讨其评估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三支病变的159例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其分为A组(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和B组(单纯冠心病三支病变),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等检查,比较其临床资料和QRS波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其分为A组94例和B组65例。A组患者的年龄≥60岁比例、心率、QRS波额面电轴偏转角度>68°的比例和QRS波时限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血压、破裂QRS波群(fQRS)和QRS波终末切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率≥79次/分、高血压、fQRS、QRS波终末切迹、QRS波时限≥113.78 ms是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静息心电图的QRS波群可有效反映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将80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PCI组和药物组各40例。PCI组接受PCI治疗,药物组接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PCI组1年随访时间内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为17.50%及25.00%,而药物组MACE发生率及MACCE发生率为37.50%及47.50%,PCI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两组入组时心绞痛周发作次数及平均发作时间比较均未经统计学差异(P0.05),而随访1年结果显示,PCI组心绞痛周发作次数及平均发作时间改善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非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应用PCI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功能的特征,探讨其相互间关系。方法112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左心室造影,采用目测法判断冠脉病变情况,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节段室壁运动来进行左心功能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率80.4%,全组平均LVEF63.02%±11.54%,41例节段室壁运动异常(其中室壁瘤17例),35例形成侧枝循环。结论左心功能和冠脉病变情况密切相关,室壁瘤的出现严重影响左心功能,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维持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介入治疗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72例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计算手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结果冠心病不同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显著下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QTd为(49±20)msvs(57±24)ms、(46±18)msvs(61±18)ms、(48±18)msvs(61±20)ms,P<0.05;QTcd为(56±28)msvs(68±25)ms、(56±18)msvs(71±20)ms、(59±20)msvs(69±22)ms,P<0.05];单支病变组术后QTd、QTcd较其他病变组下降显著[术后单支血管病变与2支病变、3支病变的比较为QTd(38±18)msvs(50±24)msvs(52±16)ms,F=15.86,P<0.01;QTcd(45±20)msvs(56±18)msvs(58±27)ms,F=9.60,P<0.01]。结论介入治疗前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与受累病变血管支数无关,在介入治疗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全动脉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TACR)是近年来冠状动脉外科临床的主要进展。由于动脉桥血管可用移植血管长度的限制等原因,传统的血管吻合方式难以满足三支病变患者TACR的需求。合理的复合动脉桥设计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常用的复合动脉桥有人字桥、丁字桥、兀字桥、吊索型桥、乂字桥、飞字桥、众字桥等。本文针对以上复合动脉桥TACR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老年(≥75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68例老老年和220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PC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PCI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 PC 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PCI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陈丹  吕安林  苑媛  李丹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51-265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6h)与延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AMI病人82例,按发病至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6h以内为A组,共36例行急诊PTCA,6h以后46例为B组,行延迟PTCA。观察他们的术前、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的QTd、QTc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6d、30d及180d,A组QTd、QTc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B组(P均〈0.05)。A组术后6d QTd、QTc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B组术后6d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30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急诊或延迟PTCA均可降低AMI病人QTd、QTcd,改善心功能,但急诊PTCA明显优于延迟PTCA;同时急诊PTCA较延迟PTCA对AMI病人QTd、QTcd的降低作用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