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的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的价值及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进口器具治疗 2 6例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 ,术前精确评估 ,正确选择移植物 ,DSA监控下将移植物导入裂口位置 ,使假腔与真腔隔绝。结果  2 6例中 ,移植物置入全部成功 ,无术中死亡或中转开胸手术 ;术中内漏 3例 ,术后 3天左上肢动脉血栓形成 1例 ,胸骨后疼痛 1例 ,腹股沟切口延迟愈合 2例 ,术后 6天心梗猝死 1例。中期结果示假腔内血栓形成率为 89 5 %。结论 度过急性期 3周的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为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适应证 ,螺旋CT为术前评估的最佳方法 ,术中应准确定位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远端裂口宜分期行腔内隔绝术。腔内隔绝术微创、安全、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病人术后痛苦小 ,恢复快 ,在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6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尿量及颜色、两上肢脉搏及血压、上下肢血供及末梢循环、肢体肌力变化、胸背部疼痛及神经反射。结果:移植物置入成功率为98.46%,术中输血量平均为93.5ml。心电监护平均48h,其中52例入ICU病房,平均监测19h。胃管留置平均3h,尿管平均留置16h。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2例、胸骨后疼痛5例、左上肢乏力3例、血小板降低64例、术后发热58例、切口渗血或血肿5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有一定特殊性。该术式虽属微创手术,但术后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分支动脉闭塞及移植物引起的胸痛、大量X射线引起的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等,应掌握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远期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并发症,评价这一疗法的远期效果并对腔内移植物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方法:对一组146例Stanford B型夹层行腔内隔绝术后,经随访3至8年,统计其术后24个月以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该组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型移植物远端处夹层隔膜破裂5例;肾下腹主动脉段假腔增大2例;再发Stanford A型夹层3例;移植物破损2例。结论:虽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远期效果总体比较满意.但腔内移植物的设计仍有改进的必要,特别是针对移植物远端隔膜破裂和远期移植物破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9,自引:5,他引:49  
Jing ZP  Feng X  Bao JM  Zhao ZQ  Zhao J  Lu QS  Qu LF  Ye B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483-486
目的 探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146例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结果 术中移植物成功释放145例,1例移植物无法释放而转行开胸手术。119例仅使用移植物封闭夹层近端裂口,26例同时封闭夹层近端及远端裂口,46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围手术期死亡6例,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1个月猝死1例,2例分别于术后14、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Bentall手术),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动脉瘤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术后患者死亡,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5.
胸部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自1990年4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了各类胸主动脉瘤80例,其中进行手术治疗共61例,分别为Bental手术35例,Wheat手术3例,主动脉峡部瘤切除术3例,降主动脉瘤人造血管置换术14例,其他6例。总手术死亡率为6%。19例非手术治疗组中,有8例于术前动脉瘤破裂,5例死亡,3例出院后其中2例半年后死亡。在有夹层形成的49例中,A型夹层动脉瘤28例,B型夹层动脉瘤21例(Stanford分类法)。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预防术后大出血,心律失常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采用进口支架型移植物对1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结果14例中13例术后DSA造影均显示破口被成功封闭,1例植入裸支架显示假腔缩窄。术后5例CTA及2例MRA显示假腔内血栓形成。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术中死亡。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明显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小了手术风险,疗效确切。尤其是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 2000年10月-2002年8月共开展腔内隔绝术5例,其中包括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1例。结果 5例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均获得成功,4例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1例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31例术后并发脑梗塞,经非手术治疗好转。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创伤少、安全、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间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9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术前CTA或MRA显示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为6.6mm±1.8mm(4.0~10.0mm);70例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21例表现为多裂口.手术方法为经股动脉或腹主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手术在DSA监视下完成.结果即时手术成功率为98.9%;70例单一夹层裂口病人中,62例使用了单一移植物,7例使用2个移植物,一例使用3个移植物;21例多夹层裂口者,8例使用2个移植物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12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一例中转开胸手术;6例手术结束时残存Ⅰ型内漏;3例术后近期死亡,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4个月,一例术后11个月猝死,2例分别于术后14个月和24个月再发Stanford A型胸主夹层瘤而行Bentall手术,其余病人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短期的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内漏是该方法的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病人术后即期死亡;该方法的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10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封堵夹层破口,保留主动脉弓全部分支8例,保留头臂干及颈总动脉2例.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覆膜支架开窗在术中进行.结果 患者术中造影无内漏,术后无死亡,2例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的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中,开窗支架通畅,无移位,保留的主动脉弓分支动脉通畅,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血栓化并缩小.结论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的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联合开窗技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方法和结果:1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2006年3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绝术。MRA检查提示.主动脉弓降交界处开始出现夹层.真腔受压变窄,以胸腹交界处及腹主动脉中段最明显,最扁窄处为0.5cm;假腔在腹主动脉中段明显,最大径约5.0cm,假腔再人口位于左髂总动脉近端。双侧髂总动脉迂曲并呈瘤样扩张。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均发自真腔。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降主动脉植入规格为34-34-100mm的直管型Talent移植物,封闭夹层裂口:腹主动脉植入规格为AOI26-12-170mm Talent移植物,远端连接12.12.68mmTalent移植物至一侧髂外动脉,行双侧股-股转流。瘤体隔绝完全,手术约耗时300min,失血1000ml,透视6min,使用威视派克450ml。术后21d出院。术后随访半年,病人生活质量良好,复查CTA显示:移植物通畅,瘤腔内均完全形成血栓。结论: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点使一期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主动脉长段隔绝也有利于降低截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A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DebakeyⅢ型DAA患者,经股动脉将直形人造血管-支架复合体(移植物)导入夹层动脉瘤裂口处,支架张开使人造血管固定于裂口附近的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消除动脉瘤破裂的危险。结果:3例术中出现内漏的病人,经即时附加导入移植物而将漏门封闭。全部获得成功。结论:EVGE治疗DAA,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因股动脉狭窄无法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术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的腔内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双侧髂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21列。结果:21例患均采用腹膜外径路显露单侧髂总动脉或腹主动脉下段,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即时操作成功率100%,结论:对于部分股动脉扭曲狭窄的患,经腹膜外径路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总结腔内隔绝术治疗少见大动脉疾病的疗效。8例少见大动脉疾病,均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报告其术前,手术及术后的情况。8例大动脉疾病患者(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转流后), 主动脉弓部真性动脉瘤3例,肾水平腹主动脉瘤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全部存活,随访生活质量良好。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疾病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优点,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近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临床资料 :1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 2 0 0 1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前CTA显示 :主动脉自弓降部开始出现夹层 ,一直延伸到腹主动脉分叉上6cm ,假腔的最大直径达 6 .6cm ;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 4 .5cm ,瘤颈受夹层累及 ;双侧髂总动脉各有一直径 2 .5cm的真性动脉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降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34mm× 34mm× 1 30mm的直管型Talent移植物封闭夹层裂口 ;腹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2 6mm× 1 4mm× 1 4 5mm的分叉型Talent移植物。将腹主动脉瘤和双侧髂动脉瘤隔绝 ,手术耗时 30 0min ,失血 30 0ml,透视 62min ,造影 5次 ,使用造影剂 2 0 0ml。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术后第 2天出ICU ,术后 30d出院。随访 1年 ,病人生活质量良好 ,复查CT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完全封闭。结论 :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点使一期治疗Stand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术后应先处理胸主夹层处理腹主动脉瘤 ,以减少后半程手术对先前植入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移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瘤(包括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脉疾病.其治疗方式在近数十年中一直是研究焦点。随着影像学技术、材料技术的进步,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腔内隔绝术是主动脉瘤治疗方式的重大改进,由于微创、围手术期低死亡率、低并发症率以及良好的近期效果使其得到广泛认同并迅速普及。动脉瘤的瘤颈条件是腔内隔绝治疗首要考虑的因素。以往认为.动脉瘤距锁骨下动脉和腹腔干2.3cm、距肾动脉开口1-2cm是行腔内隔绝的前提,且瘤颈不能有过大的成角和血栓形成。对于涉及分支血供的主动脉瘤(如主动脉弓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肾上型及累及髂内外动脉的腹主动脉瘤等)和短瘤颈的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10mm),采用标准的腔内移植物则会在隔绝动脉瘤的同时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缺血性改变,同时也会因开放的侧支增加术后Ⅱ型内漏的风险并影响腔内隔绝术后早期瘤囊的缩退。若在治疗中保留主要分支血供(如左锁骨下动脉、肾动脉),则腔内移植物固定不稳.会增加移位和隔绝失败的风险。如何在隔绝动脉瘤的同时保留分支血供,自然而然地成为研究的重点,也是将来腔内移植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Stanford A型2例,其中1例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Stanford B型18例。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全组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植入行隔绝术。其中1例加作腹主动脉开窗和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先行升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Y形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无一例患者术中死亡,术后3d 1例Stanford B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9例健康存活,生存率95%。术后随访1—20个月,各例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均消失,无内漏,各器官灌注良好。结论 血管腔内植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手术死亡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21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病例与治疗效果。结果死亡3例,痊愈18例。4例发生术后内漏,3个月后CT检查自行封闭。18例随访10~6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2月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1例,其中男86例,女37例;年龄29~72岁,平均(53.7±13,8)岁。Stanford B型114例、Stanford A型4例,外伤致胸降主动脉破裂3例。4例因主动脉破裂行急诊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以上发热35例,Ⅳ型内漏11例,Ⅰ型内漏1例,肾功能衰竭1例,均经治缓解。术后平均住院(4.0±1.3)d。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完成腔内隔绝术或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8例。对4例近端支架固定区〈15mm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前行椎动脉-左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1例,应用8mm人工血管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手术后8~10d,行腔内隔绝手术。4例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mm的患者直接行腔内隔绝手术。结果行血管旁路移植的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8~10d行腔内隔绝手术,8例患者腔内隔绝手术操作顺利,隔绝术后3~8d出院,无住院死亡。出院前增强CT扫描无内漏发生。随访4例,随访时间2~48个月,其中1例患者长期胸痛,经对症处理胸痛缓解;4例患者夹层内血栓机化良好,无内漏出现或夹层剥离的现象发生。结论腔内隔绝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治疗方法,腔内隔绝术联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扩大了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根据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型、分期及合并症分别选择胸主动脉重建术和控制血压以防撕裂加剧等综合治疗 ,然而两种方法均有很高的病死率。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 ,Gurin等尝试用夹层膈膜开窗术治疗该病 ,因病人死于术后肾衰而失败。 1990年 ,Parodi以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 ,由此促动了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研究。作者单位自 1998年初在国内首创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至今已完成 2 6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现作一介绍。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