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11城市老年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科门诊伴有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BPH)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以及患者对于这一疾病的认知及需求. 方法 2008年2~9月在全国11个城市的34个老年科门诊进行调查.先对在调查时间内前来老年科门诊就诊的全部男性患者进行LUTS/BPH病史的询问.然后在LUTS/BPH患者中选择部分患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及BPH相关检查.结果 在调查过程中,共有31 371位男性患者来老年科门诊就诊,14 748(47.0%)例有LUTS/BPH病史.其中10 678例(72.4%)曾接受或正在接受药物或手术治疗,4070例(27.6%)第1次诊断LUTS/BPH或以往曾诊断LUTS/BPH但未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患者最常接受的检查是尿常规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和经腹前列腺超声检查.在接受药物治疗情况调查的3542例患者中,1155例(32.6%)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单独药物治疗,1239例(35.0%)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联合药物治疗.对检查及治疗满意的患者分别为1796例(84.5%)和1678例(79.0%). 结论 LUTS/BPH是老年科门诊常见疾病,目前临床应用的检查及药物治疗方案与国际上有一定差异,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2.
我国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明显增加[1],患者多为高龄、体衰,往往合并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手术耐受力差,被称为微创手术的腔内手术就成为现代BPH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探讨BPH与COP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并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结果 老年BPH患者PV和PSA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IPSS 8~19分)多见;COPD者合并BPH较其他呼吸疾病合并BPH者多见,COPD组PV显著高于非COPD组合并BPH者(P<0.05);我院BPH患者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者多见,治疗依从性好.结论 老年BPH患者严重程度与年龄、COPD相关;药物治疗以5-α还原酶抑制剂使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尸检发病率在40岁时约23%,至90岁时可达88%。目前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有以下方法。一、药物治疗因多数BPH患者伴有心肺脏器疾病,手术及其他侵入性处理有一定危险,故多需药物治疗。1.α受体阻滞剂: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外科包膜内均富含α肾上腺素能受体,而β受体含量甚微。在体外试验中,前列腺组织对α受体兴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α-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无效的危险因素,明确初诊老年BPH的药物选择。方法回顾研究96例老年BPH患者,其中单用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新治疗组42例,与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联合治疗组54例,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速(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前列腺体积、Qmax和IPSS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PSS(P<0.001)及前列腺体积(P<0.05)与老年BPH单药治疗无效密切相关。结论老年BPH患者单药及联合治疗均能改善病情,对于初诊时具有较高的IPSS评分及严重的前列腺体积增大者应给予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及其长期用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治疗主要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4大类。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结合各项辅助检查、患者的依从性及当地医疗条件等综合考虑。近年来,药物治疗的疗效得到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因而手术治疗的比例逐年下降,药物治疗已成为BPH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探讨BPH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搜集本院老年病科10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生活质量量表(QOL)对患者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心血管病史,并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 结果 老年BPH患者PV和PSA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疾病严重程度以中度(IPSS 8~19分)多见;BPH患者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患病率高,冠心病者PV显著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我院BPH患者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者多见,治疗依从性好. 结论 老年BPH患者严重程度与年龄、冠心病发病相关;药物干预治疗以5-α还原酶抑制剂使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及下尿路症状(LUTS)的主要原因,常呈慢性及进展性,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BP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LUTS,因此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其他更具侵入性的治疗手段成为BPH外科治疗的金标准~([1])。但对于并发症多而难以耐受或不愿接受侵入性手术治疗的高危老年BPH患者,微创治疗不失为另一种选择。在过去的30年  相似文献   

9.
盛树东 《山东医药》2011,51(39):112-11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以前列腺中叶增生为实质改变的一组症候群,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BPH的原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证实功能睾丸存在及年龄增长是两个必备条件。在现代治疗BPH的药物中,除激素类、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药物外,植物药以其注重整体、治补兼具、副作用小、疗效稳定持久、无性功能损害和女性化反应的优势,在BPH治疗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一、二期BPH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发生在老年男性的常见病症。由于前列腺恰位于膀胱下方,尿路在其中穿过,故肿大的前列腺常侵犯尿路,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排尿困难。 BPH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老年和功能性睾丸的存在是BPH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般认为睾丸提供BPH产生的激素环境。 BPH在40岁以下男性少见。约50%60岁男性老人有BPH的组织学证据。在美国,手术切除肥大前列腺是治疗BPH的唯一方法。在过去11年里欧洲有零星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治疗BPH效果的报道。为了确定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治疗BPH的效果,当前正在美国进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区老年科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老年科门诊伴有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LUTS/BPH)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诊治状况. 方法 对广州地区三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科门诊进行调查,对诊断为LUTS/BPH的患者进行生活的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同时对门诊医师开具的检查和治疗药物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6140例男性门诊患者中1824例拟诊LUTS/BPH,占29.7%.在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的134例患者中,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轻、中及重度者分别占24.5%、72.5%及3.0%.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率为37.3%.患者最常接受的检查是直肠指检(96.8%)、PSA(88.7%)和经腹B超(84.8%).医师开具的药物最常见为单独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44.7%);其次为α-受体拮抗剂及5-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使用(24.7%)及其他(植物用药)(16.7%).单独使用α-受体拮抗剂和单独使用植物制剂的比例相近(分别为6.8%和7.1%). 结论 LUTS/BPH是老年科男性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医师开具的检查不尽合理,对常规的病史询问、IPSS评分等重视不够,医师开具的治疗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研究[2]证实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均对老年BPH有一定疗效.但有研究[3]表示这两种类型的药物的实际应用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性欲减退、阳痿等.特拉唑嗪与非那雄胺是上述两种类型药物的代表之一,近几年临床研究中较为多见[4].本研究旨在观察联合应用特拉唑嗪与非那雄胺治疗BPH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庆伟 《山东医药》2004,44(18):58-59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影响老年男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病。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手术耐受性较差,因此,近年来微创手术已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包括微创治疗在内的外科治疗。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α-受体阻滞剂、非那雄胺与植物制剂。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治疗是一种采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当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在8~19分时均可考虑。  相似文献   

15.
爱普列特联合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小缅  宫敬  李亦武 《山东医药》2009,49(44):25-2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常采取手术治疗,但愈后并不理想。2008年7—12月,我们联合应用新型5α-还原抑制剂爱普列特与坦洛新(坦索罗辛)治疗BPH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长沙市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药物应用情况. 方法 采用BPH诊断情况日报表、BPH患者就医需求问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表、BPH患者生活质量量表(BPHQLS)对单月在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长沙市三医院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BPH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2008年单月3家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患者总计657人,其中男性456人,女性201人.诊断为BPH者289人,占老年病科就诊患者的44.0%,占男性患者的63.4%.完成全部调查项目者145人,平均年龄(77.2±5.7)岁,前列腺体积平均值(41.44±21.00)ml,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中位数值2.24 μg/L,最大尿流率(12.65±5.74)ml/S,IPSS评分(14.80±8.11)分,BPHQLS评分(2.56±1.36)分.145例患者中,药物治疗率为66.21%(96/145),α受体阻滞剂单用率为6.90%(10/145),5α还原酶抑制剂单用率为8.97%(13/145),联合治疗方案采用率达26.90%(39/145). 结论 3家医院的门诊BPH患者为高进展风险人群,患者目前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的选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断治疗指南>公布以来老年病科门诊BPH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BPH诊断情况日报表(A表)、BPH良患者就医需求问卷(B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C表)、BPH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D表),对单月在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BPH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008年2月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患者总计263人(女106人,男157人),其中诊断为BPH患者111人.医生开具的检查项目中病史询问、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腹部超声、PSA测定等均达到了100%.初诊患者与复诊组比较,确诊时间、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腺体积以及最大尿流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前列腺体积与PSA值在所有患者以及70岁、80岁人群组具正相关性,同时80岁组中前列腺体积与最大尿流率也具正相关.采用药物治疗者占58%.结论 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门诊BPH患者的主要构成人群特征均与全国的情况基本接近,门诊医生能较好地遵从BPH诊疗指南来诊断与评估患者病情,但尚需要提高对于直肠指诊重要性的认识,在药物治疗选择上,以α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最高,其次为中药和植物制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最低,α受体阻滞剂与5α还原酶抑制剂合用率也低于服用中药植物制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关节液内白细胞介素(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关节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关节镜手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治疗前后关节液内IL-6、IL-1、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Lysholm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并能够有效抑制关节液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概述     
丁克家 《山东医药》2004,44(18):56-57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率已有大幅增长,几乎赶上了美国。其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大类。所渭微创治疗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而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1)。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变化,术前和术后3 d血清炎症因子和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术后3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 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IL-6、CRP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术后3 d血清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 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or和N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效果显著,且对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