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常见病。1998年1月~1999年3月对住院的63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用利帮芬特治疗,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48~76岁,平均61.7岁。临床诊断依据:(1)具有动脉硬化表现的中老年人,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头昏,多与头位或体位改变有关;(2)伴有一种或多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作症状,或发作时有一过性脑干缺血、视力、共济改变症状;(3)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因素如颈椎病、高血酯、高血压等;(4)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有血流降低或有血管狭窄改变[1];(5)排除其他原因,如前庭神经元炎、美尼尔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我院用利邦芬特治疗140例脑梗死的患者,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取2000年至2001年发病在24—36小时内,经CT确诊的1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35—78岁。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冻干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痉挛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的缺血,临床常表现为眩晕,就诊时症状急重,但体检多无重要阳性体征,患者和家人心情紧张,希望尽快治愈,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起效较慢,我们应用冻干丹参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常表现为眩晕,近年来应用丁喀地尔改善脑供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丽英  张艳平 《当代医学》2009,15(3):105-105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丁咯地尔组和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各60例,每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7d。结果盐酸丁咯地尔组起效快,总有效率93.3%,对照组起效慢,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7.
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所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缺血发作常见的症状为阵发性眩晕(约占50%),常伴恶心、呕吐,很少出现耳鸣(与美尼动乱综合征不同)。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临床表现为头位及体位变化引起的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笔者从2005—03~2007—06,应用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为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我病区自1998年2月至1999年12月,应用中药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VBIV66例,并与静脉滴入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依据文献(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5;1:6)标准。99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男24例,女42例;年龄36~69岁,平均515岁;病程(反复发作)2~27年,平均97年。对照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年龄32~68岁,平均506岁;病程3~29年,平均96年。两组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病变程度:轻度(每月发作≤2次,持续时…  相似文献   

9.
米艳娟 《河北医学》1997,3(1):28-29
眩晕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最为突出的临床症状,本文就5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之眩晕的病人BAEP和TCD变化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2例。年龄51~72岁、平均62.4岁、均为门诊病人.诊断标准符合下列诸点:①老年;②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和体征:③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放尿病病史;④起病急骤;⑤排除其它疾病;⑥符合脑缺血性疾病转归。本组初次发病者19例,反复发作者32例。常见发作诱因为体位或/和头位变动,情绪因素或劳累。其中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者47例(92%),伴有呕吐39…  相似文献   

10.
达纳康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在临床较常见,多发生于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的中老年患者。其缺血的主要原因不外科血管本身的病变或由于脑血循环障碍,无论是供应内耳前庭的血运障碍,还是脑干前庭中枢部分缺血^〔1〕,均可引起眩晕发作。达纳康系银杏叶制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甙、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2〕。经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防止微血栓形成,缓解心脑细胞的因缺氧及脑水肿,保护缺血性脑损伤,改善神经元的功能,影响神经介质和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2〕。本文采用达纳康治疗VBIV,并与眩晕停的疗效加以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近年运用通心络胶囊治疗VBI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西比灵,对照组用常规治疗。结论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有很好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发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发作频繁,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灯盏细辛伍用利多卡因治疗,对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主要临床表现长期头脑不清伴频繁发作性眩晕,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  相似文献   

14.
15.
超声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刘秋成,王景云(山东省泰山慢性病医院)目前超声治疗骨关节、肌肉疾病的报告较多,而应用超声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报道尚不多见,为进一步探讨超声治疗对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从1990年4月~1995年7月底,我们用超声治疗椎一基底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5年9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急诊留观患者共4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纳洛酮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纳洛酮组为95.83%,对照组为8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纳洛酮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可减轻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害,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吕通政 《当代医学》2009,15(9):132-133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注射剂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提高程度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3月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在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58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其临床疗效、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比分析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眩晕患者58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对照组为85.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纳洛酮联合丁咯地尔可减轻神经细胞内超钙,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常以眩晕、恶心、呕吐起病,因起病急,故常作为急症就诊。本文收集我院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8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96例应用丁咯地尔治疗,并与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86例相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