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自体肝移植模型姜黄素预处理(CU)组以及自体肝移植模型溶剂对照(CM)组,术后或再灌注2,6,24 h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的含量检测。结果血清ALT及AST水平,CM组及CU组均较SO组明显升高,但CM组又明显高于CU组;MPO在SO组含量明显低于CM组和CU组,而CU组又显著低于CM组。结论姜黄素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吸人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仅开腹;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吸入纯氧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醚预处理组(Iso组)吸入1.4%异氟醚30 min,间隔30 min后行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于再灌注4 h时处死大鼠,留取肝脏及腹主动脉血5ml.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肝组织MPO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so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肝组织MPO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1.4%异氟醚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淤血再灌注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被分成4组:单纯肠道淤血再灌注肝脏组(E组)、无肠道淤血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H组)、未处理组(S组),每组10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肝、肠系膜淋巴结肠道细菌移位率;镜下观察肝组织、肠黏膜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并计算肝组织NF-κb活化P65(P-P65)占P65的比例。结果:血清ALT、AST、TNF-α及肝组织MDA含量H组高于I组、E组高于S组(P0.05),肝组织SOD活性则相反。肝组织NF-κb、P-P65/P65值在E组、I组和H组较S组升高(P0.05),其中H组高于I组(P0.05)。结论:肠道淤血再灌注是加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肠道淤血再灌注能加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肠黏膜屏障受损致肠源性细菌移位,NF-κb被活化致炎症介质TNF-α等释放增加及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性损伤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然后分为三七预处理组(P组)、对照组(N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取血检查ALT,AST;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和TNF-α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鼠肝移植模型N组的血ALT,AST数值、肝细胞中caspase-3和TNF-α的表达及肝细胞的凋亡均明显高于P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凋亡加重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三七总皂甙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去铁敏对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体肝移植组(AT组)、自体肝移去铁敏预处理组(DP组)与自体肝移植去铁敏灌肝组(DI组)。检测各组术后24 h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肝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AT组、DP组和DI组术后血清ALT,AST和ALP明显升高;但DP组、DI组较AT组血清ALT,AST和ALP明显降低,肝形态异常变化减轻,肝组织中HIF-1α蛋白含量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在肝移植术前行去铁敏预处理或术中行去铁敏溶液灌肝,对供肝有保护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组织HIF-1α含量及减轻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板蓝根多糖对自体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自体肝移植模型组、板蓝根多糖+自体肝移植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1、12、24、48 h采血检测血清转氨酶及TNF-α的水平,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及其线粒体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板蓝根多糖+自体肝移植模型组血清转氨酶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自体肝移植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示:自体肝移植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膜结构模糊不清、部分破碎,线粒体嵴疏松溶解,有空泡形成;板蓝根多糖+自体肝移植模型组线粒体结构改变不明显,肝细胞结构形态基本正常。结论:板蓝根多糖具有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铁胺预处理(deferoxamine,D组),注射用水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和假手术模型(shsm operation,S组)各32只.分别于术后0.5 h、2 h、6 h、24 h各时间点处死大鼠,检测血清ALT和AST水平和肝组织SOD活性与MDA含量;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HIF-1α、TNF-α及IL-1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30 min、2 h、6 h及24 h各个时间点,D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肝组织MDA含量及IL-1、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C组,再灌注后2 h、6 h、24 h,D组大鼠肝组织SOD含量(411±70;384±53;379±46)和各时间点HIF-1α蛋白表达量(0.0413±0.0040;0.0684±0.0032;0.0583±0.0032;0.0491±0.0026)明显高于C组[SOD(341±21;323±25;303±25)和HIF-1α(0.0254±0.0024;0.0312±0.0022;0.0381±0.0022;0.0257±0.0015)](F>59.881;P<0.01).结论 去铁胺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IF-1α表达上调,减轻氧化损伤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在硫化氢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20~250 g,采用阻断左叶和中叶肝脏血流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组)仅开腹分离肝蒂,不进行肝门阻断及再灌注;缺血再灌注组(I/R组)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硫氢化钠组(NaHS组)于再灌注前5 min时腹腔注射NaHS 28 μmol/kg,余同I/R组;格列本脲组(G组)于NaHS给药前5 min时腹腔注射非选择性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6 mg/kg,余同NaHS组;5-羟基葵酸组(5-HD组)于NaHS给药前5 min时腹腔注射选择性KATP通道阻断剂5-HD 10 mg/kg,余同NaHS组.于再灌注6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样,测定血清ALT和AST的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测定TNF-α含量和MPO活性,并观察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NaHS组、G组和5-HD组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I/R组、G组和5-HD组肝组织TNF-α含量和MPO活性升高,NaHS组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P<0.01);与I/R组比较,NaHS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TNF-α含量、MPO活性降低(P<0.01),病理学损伤减轻;与NaHS组比较,G组和5-HD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TNF-α含量、MPO活性升高(P<0.01).结论 KATP通道的开放参与了硫化氢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RNA干扰肝脏Kupffer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大鼠TNF-α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前48 h经门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空载体或TNF-α shRNA.实验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PBS组、空载体组和shRNA组.阻断大鼠70%入肝血流40 min,再灌注6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Kupffer细胞TNF-α mRNA、血清TNF-α、肝组织中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PBS组和空载体组比较,shRNA组再灌注6 h后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Kupffer细胞TNF-α mRNA水平、血清TNF-α水平(56.6±6.7 pg/ml比87.8±8.7 pg/ml和96.5±7.3 pg/ml,P<0.05)、肝组织中MDA含量(93.4±13.3 nmol/mg比133.5±12.4 nmo1/mg和136.7±13.6 nmol/mg,P<0.05)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22.4±4.6 U/mg比12.2±3.1 U/mg和11.4±2.9 U/mg,P<0.05).结论 RNA干扰Kupffer细胞TNF-α基因的表达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对雄性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两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17-β-雌二醇处理组)。每组分别随机取6只于缺血前、肝脏再灌注后1h、2h、4h、1d、3d、5d、7d时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除缺血前和再灌注7d外A组动物在相应时点ALT、AST、LDH、TNF-α水平均高于B组,且A组动物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与缺血前相比)迟于B组。结论 17-β-雌二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可缩短病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17-β-雌二醇降低肝脏I/R时血清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