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提高对垂体脓肿的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9例垂体脓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9例中2例术前诊断为垂体脓肿,7例诊断为其它鞍区病变。5例经鼻蝶手术,4例经额下或翼点入路手术。术后均给予抗菌素治疗。术后视神经功能障碍恢复不理想,其它症状均改善,无脓肿复发。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清除脓肿和术后应用抗菌素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 15例垂体脓肿术前误诊13例,9例经鼻蝶窦入路,2例经额下入路后改为经鼻蝶窦入路,4例行额下入路.1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诊未见复发.结论 早期出现视力和视野改变、尿崩和环形强化的鞍区囊性病灶应首先怀疑垂体脓肿,早诊断,合理应用抗生素,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及时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仅1例有明显颅内感染征象,视力视野障碍者5例,尿崩者4例,垂体功能低下者4例,影像学常无特征性改变.4例经开颅手术,4例经蝶手术治疗.术后随访5例患者中4例脓肿无复发,视力视野改善者2例,尿崩者2例恢复正常,垂体功能低下者随访2例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经翼点入路手术者脓肿复发.结论垂体脓肿术前诊断困难,对鞍区囊性病变应考虑到垂体脓肿的可能,及早手术、正确地选择手术入路、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适当的对症治疗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提高对垂体脓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垂体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2例中年女性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视觉障碍、多饮多尿、闭经和全身乏力。MRI增强扫描示垂体病灶环形强化伴垂体柄明显强化。例1患者经额下入路清除脓肿,术后使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恢复良好。例2患者经鼻蝶入路清除脓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经鼻蝶入路清除脓肿,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垂体脓肿术前诊断困难,早期出现视力和视野改变、尿崩,以及影像学检查出现鞍区环形强化的囊性病灶应考虑垂体脓肿的可能性。早诊断、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手术和适当的对症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头痛13例,垂体功能低下6例,视力视野影响6例,多饮多尿3例,发热3例。MRI增强病灶均呈环状强化。11例经蝶手术治疗,3例经开颅手术。术后随访头痛缓解者10例,视力、视野改善者4例,尿崩者2例恢复正常,垂体功能低下者中4例恢复正常,3例开颅手术者中2例复发,再经蝶手术治愈。结论:应用常规CT和MR术前诊断垂体脓肿困难,对鞍区囊性病变应考虑到垂体脓肿的可能。及早手术、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适当的对症治疗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垂体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经额下入路3例,经鼻蝶入路4例.结果 本组垂体脓肿合并垂体腺瘤2例,合并颅咽管瘤1例,单纯垂体脓肿4例.术后出现尿崩症和低钠血症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3年,均未见肿瘤及脓肿复发;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垂体脓肿容易误诊,综合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以经蝶入路为首选,术后予抗炎、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7.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经蝶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术前主要表现为头痛8例,视力下降或颞侧偏盲6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7例,尿崩4例,发热1例。MRI增强示病灶均呈环形强化。15例患者均采用经鼻蝶手术入路清除脓肿。术后1W,8例头痛患者症状均消失,6例视力下降患者中4例改善;术后随访至第3个月,4例尿崩患者有2例恢复正常,7例垂体功能减退患者中4例好转,另3例患者继续予以药物替代治疗;术后6个月,另2例仍多饮多尿患者和3例垂体功能仍低下者均恢复正常。15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垂体脓肿术前诊断较困难,对鞍区囊性病变应考虑到垂体脓肿的可能性。及早采用微创手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恰当的对症治疗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垂体脓肿的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18例垂体脓肿的诊疗情况,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18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垂体脓肿4例,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5例,均经鼻蝶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随访3-120个月,全部病例术后无发热及脑膜炎等并发症,无垂体脓肿复发。结论垂体脓肿极易误诊,早期诊断、经鼻蝶手术和术后使用抗生素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鞍上脑膜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2 7例鞍上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起源于鞍结节15例、鞍隔7例、前床突3例、蝶骨平台2例,大小2~6cm。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标准翼点入路16例、扩大翼点入路2例、单侧额下入路5例、双侧额下入路或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各2例。2 5例获全切除。随访6~5 0个月,平均3 8个月,仅1例复发,次全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视力好转18例、无变化7例、恶化2例。结论 对于鞍上脑膜瘤,早期诊断及提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尽量全切除肿瘤,一般均能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额入路联合经鼻蝶入路分期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分期手术切除11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取Ⅰ期经额入路切除鞍上及脑室内肿瘤,Ⅱ期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内肿瘤。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均无颅内感染及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垂体激素水平恢复正常4例,较术前明显下降5例,轻度下降2例。结论 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生长形态及质地,选择分期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具有对脑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全切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经蝶窦手术治疗。方法 12例垂体脓肿的术前症状依次为尿崩症、头痛、垂体功能低下和视功能障碍。MRI显示垂体类圆形肿物。均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脓肿,反复冲洗和放置引流。结果 随诊1~10年。头痛缓解为71%(5/7),视功能改善80%(4/5),尿崩症缓解63%(5/8),垂体功能低下改善50%(3/6)。结论 当MRI显示垂体肿物的病人出现严重的尿崩症和垂体功能低下时,应考虑到垂体脓肿。怀疑为垂体脓肿者应及时经蝶窦术清除脓肿和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分析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11例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1999年以前的病例。病人均在术后3d内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根据视功能恶化的原因,再次行经颅手术5例,经蝶手术1例,脑室外引流1例,保守治疗4例。结果治疗后视功能恢复良好6例,3例视神经损伤者、1例鞍内填塞过紧者及1例鞍内血肿者恢复欠佳。结论术后早期继发急性视功能恶化的原因是在视神经和视交叉受到垂体腺瘤压迫而导致血运变差的基础上,与继发鞍内血肿、手术时直接损伤、急性视交叉缺血、鞍内填塞过紧等因素有关。该并发症可以避免。一旦出现,应尽早明确病因,予以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better determine the salient signs and symptoms for diagnosis of a pituitary abscess as well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clinical presentations, imaging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9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bscess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We made the correct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bscess before surgery only in 2 cases (13.3%) out of 15 patients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January 2008. While 12 cases (85.7%) out of 14 patients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 before surgery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June 2010. All of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ransnasal–transsphenoidal surgery assisted by the microscope or endoscope. The antibiotic therapy and hormonal replacement were routinely administrated.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s were uneventful and al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gradually improved one week to six months after surgery. None of the 29 cases were recurrent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d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correct diagnosis rate of pituitary abscess before surger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recent three years. The microsurgical drainage, proper antibiotics and hormonal replacement are the keys to th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bscess.  相似文献   

14.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诊断和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经蝶窦显微手术证实为垂体脓肿7例,3例术前诊断为垂体脓肿,4例诊断为其它鞍区病变。男性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8.8岁,平均病程2.3年。临床症状尿崩症5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头痛3例,视力视野障碍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手术中彻底清除脓肿,放置碘仿纱条引流。结果:随诊3个月~6年,影像学检查脓肿征象均消失。3例头痛、2例视神经功能障碍术后缓解;3例尿崩症、2例垂体功能低下改善,1例术后2年复发。结论:若鞍区病变不大,但引起较严重的蝶鞍骨质破坏,表现为尿崩症和垂体功能低下时,应首先考虑垂体脓肿。及时手术探查,彻底清除脓肿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及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31例内镜下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并具备半年以上随访的病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2例有一过性脑脊液鼻漏,2例出现短暂尿崩,1例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腰穿适量放液,对症治疗,病人分别于手术后2周、3周完全恢复。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对各型及开颅术后复发或残留性垂体腺瘤切除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