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UF-1000i尿液沉渣分仪析检测尿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病人400例晨尿标本同时进行UF-1000i尿液沉渣分仪析检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结果400例受检标本中,UF-1000i检测RBC阳性144例,阳性率36.0%,显微镜检测的RBC阳性131例,阳性率32.8%,尿沉渣分析仪RBC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比较存在假阳性。两种方法检测R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14,P<0.01)。结论当尿液中细菌集簇分布、酵母菌污染、存在草酸钙结晶等可引起UF-1000i尿液沉渣分析仪尿RBC检测结果假阳性,应通过显微镜镜检来纠正其对尿RBC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UF-500i尿流式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检测尿中管型的价值。方法采取本院门诊患者的随机尿标本450份,先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然后将标本离心取沉渣于Olympus显微镜下镜检。将机器测得的结果与镜检结果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0份标本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阳性的有80例,显微镜下镜检管型阳性的有21例,其中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的阳性率为17.7%,假阳性率为13.1%,假阴性率为0.08%,经显微镜检测病理管型阳性率4.6%,将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的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对尿中管型的检测存在假阳性。对其检测出管型和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用显微镜判断,有病理管型的标本需离心后用显微镜做进一步的分类,判断出是哪类管型,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本东亚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Sysmex-500干化学分析仪,对538例随机尿白细胞和红细胞进行分析。结果:红细胞UF-100假阳性率14.8%,假阴性率4.6%;干化学法假阳性率10.0%,假阴性率3.1%。白细胞UF-100法假阳性率9.0%,假阴性率3.2%。干化学法假阳性率9.2%,假阴性率5.7%。结论:当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法结果不符时,要结合显微镜镜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分别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法对2 00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并分析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产生假阳性的原因。结果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9.3%,94.7%和95.1%;检测上述成分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8%、6.1%、10.4%和4.6%;粘液丝、结晶、细菌、酵母菌、小圆上皮、脂肪滴和卵磷脂小体可能影响到UF-1000i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测。结论 Sysmex UF-1000i可以有效的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当尿液中上述干扰成分呈阳性或增多时,显微镜镜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ySmex 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ySmex 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法、显微镜检查分析970例门诊患者的尿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ySmex 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时受结晶、细菌、酵母菌、破碎红细胞、影红细胞等物质的影响,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阳性率为43.6%,显微镜镜检法阳性率为29.6%,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1.1,P<0.05).结论 当尿液中有结晶、细菌、酵母菌存在时,可导致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出现假阳性, 破碎红细胞、影红细胞可导致假阴性.因此,尿红细胞的检测,一定要结合干化学分析、显微镜镜检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分别采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法对2 000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并分析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产生假阳性的原因。结果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管型和小圆上皮细胞的敏感性分别为99.2%,99.3%,94.7%和95.1%;检测上述成分的假阳性率分别为5.8%、6.1%、10.4%和4.6%;粘液丝、结晶、细菌、酵母菌、小圆上皮、脂肪滴和卵磷脂小体可能影响到UF-1000i对尿有形成分的检测。结论 Sysmex UF-1000i可以有效的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当尿液中上述干扰成分呈阳性或增多时,显微镜镜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UF-1000i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结果的对比,对其产生的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门诊患者新鲜随机尿液600例,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WBC、RBC.结果 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为检测尿WBC、RBC的金标准.干化学分析仪、UF-1000i沉渣分析仪W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4.21%、97.74%,假阴性率分别为15.79%、2.26%,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51%、86.53%,假阳性率分别为4.49%、13.47%;RBC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60%、94.77%,假阴性率分别为6.40%、5.23%,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6.21%、87.15%,假阳性率分别为13.79%、12.85%.结论 UF-1000i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WBC、RBC快速简便,但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较高.只能做为过筛试验,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必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即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检验质量,避免误诊和漏诊,从而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收集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尿液900份,分别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中的RBC、WBC。结果UF-1000i检测出RBC、WBC的阳性率分别为31.6%、26.7%;干化学法分别为26.8%、16.6%;尿沉渣镜检分别为36.8%、42.0%。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中RBC、WBC快速简便,但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减少检验误差,提高尿液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9.
孔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10-3812
目的 比较Sysmex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查测定尿液有形成分与显微镜检查结果,对比两者符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新鲜尿液800份,每份尿液均采用UF-500i尿沉渣分析和显微镜镜检两种仪器进行检测.结果 800份受检尿液中,UF- 500i检测红细胞阳性261例,镜检法测出195例,符合率74.7%,假阳性率为25.3%,UF-500i检测白细胞阳性202例,镜检法检出异常194例,符合率96%,假阳性率为4.0%.UF-500i检测透明管型阳性573例,镜检法检测出异常为510例,符合率89.0%,假阳性率为11.0%%,UF-500i检测病理管型阳性524例,镜检法检测出异常为412例,符合率78.6%,假阳性率为21.4%.结论 尿液中有形成分复杂,UF-500i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镜检,只是大批置标本分析时的一种过筛手段,对UF-500i检测结果用性者仍需用显微镜复检,以提高报告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形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判别血尿的性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ysmex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300例血尿患者的尿中红细胞形态与用相差显微镜镜检的方法比较。结果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和相差显微镜的符合率为93.8%。以相差显微镜镜检形态为标准,UF-1000i检测标本的假阳性率为4.7%,假阴性率为5.9%。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96.6%(以上数据为3种形态的平均值)。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判别血尿的性质与相差显微镜镜检的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形态准确率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12.
傅远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99-1500,1503
目的 分析比较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两种方法 检验尿液管型的差别。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38例患者,对其尿液标本进行研究,分别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仪对标本进行管型分析。结果 238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尿沉渣分析仪管型阳性率为19.75%,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为4.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5,P<0.05)。其中尿沉渣分析仪结果 中的假阳性率为82.98%,假阴性率为0.84%。影响尿沉渣假阳性的最重要因素是黏液丝。结论 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管型进行检测时,假阳性结果 较多,可再结合显微镜检查,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尿液指标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2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各项检测指标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血清肌酐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转铁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8:-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及血清肌酐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AUC分别为1.000、0.985、0.985、0.942、0.921、0.891、0.785。结论不同尿液指标均显示较好的敏感性,联合应用多种尿液指标可较好预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对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管留置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泌尿外科收治的138例泌尿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行导尿管术后并发尿路感染42例,感染率为30.43%。年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并发糖尿病、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前应用抗生素是泌尿外伤患者导尿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泌尿系外伤导管术后并发UTIC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对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措施将有助于降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更换集尿袋频率与尿路感染发生的关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每天更换集尿袋与否的分组对照观察,评价其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尿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阳性率及取尿管后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70例)各有2例经尿袋放尿口取样的尿液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数〉200/ml(x^2=0.214,P〉0,05)0分别有5例和7例大肠杆菌〉10^5/ml(x^2=0.050,P〉0.05);其中分别有5例和4例取出导尿管后有尿急、尿频症状(x^2=0.004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在尿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阳性率及取尿管后尿频、尿急症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每天更换集尿袋对留置尿管患者尿液中细菌生长、尿路刺激发生,没有显著的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上尿路术后并发尿漏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1例上尿路术后并发尿漏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处理,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在输尿管镜下成功解除20例患者的病因并留置引流管,术后1 ̄5d漏尿消失,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 ̄6a无尿漏复发,1例处理失败。结论输尿管镜技术处理上尿路术后尿漏有插管引流成功率高、疗效好、减少再次开放手术等优点,是处理上尿路术后尿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轻链、尿微量清蛋白(mALB)和尿α1-微量球蛋白(α1-M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和健康体检者62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尿κ轻链、尿λ轻链、尿mALB和尿α1-MG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尿κ轻链、尿λ轻链、尿mALB和尿α1-M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κ/λ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尿κ轻链、尿λ轻链、尿mALB和尿α1-MG的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763、0.541、0.854、0.807和0.708~0.817、0.464~0.691、0.811~0.897、0.758~0.856;4项尿液指标联合应用后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919和0.886~0.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κ轻链、尿λ轻链、尿mALB和尿α1-MG联合检测对预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危急值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为泌尿系严重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该院泌尿外科所有降钙素原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其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结果所查552例降钙素原中,共报告23例降钙素原危急值,其中与泌尿系结石相关共19例,占82.61%,与输尿管软镜手术相关12例,占52.17%。结论降钙素原是泌尿系严重感染较为敏感及准确的一项检验指标,其危急值的出现对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in adults have refuted the use of nitrites as a predictor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both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and cephalosporins. Some centers now consider first-line outpatient therapy with an oral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appropriate for young children.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nitrite-negative pediatric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 were more likely than nitrite-positive UTIs to be resistant to cephalosporins. This may enable physicians to adjust antimicrobial therapy before patients leav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to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of ineffectively treated pediatric U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examined, over a 9-month period, 173 pediatric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a clinical UTI in the ED and who also had a positive urine culture and a recorded dipstick at the time of visit. The chi-squared test and Fisher's exact test were used to compare nitrite-negative vs. nitrite-positive UTIs for resistance to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nd other empiric antimicrobials. Results: For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1.4% of nitrite-positive UTIs were resistant, whereas 14.4% of nitrite-negative UTIs were resistant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22 to −0.05). For first-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8.4% were resistant in the nitrite-positive group, compared to 22.2% in the nitrite-negative group (95% CI −0.24 to −0.03). Conclusion: The absence of urinary nitrites is a significant indicator for potential resistance to cephalosporins in pediatric UTIs. Due to low levels of pediatric UTI resistance, cephalosporins continue to represent useful empiric therapy in the general pediatric population. However, in high-risk patients, physicians may opt to alter their empiric choice of antibiotic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urinary nitrites.  相似文献   

20.
尿液红、白细胞定量不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对现有尿液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取600例尿液标本,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100、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智能分析仪AVE-763及以离心与不离心尿灌入定量计数板镜检法分别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定量检测。结果红细胞、白细胞测定结果:UF-100分别为(56.61±234)/μl和(69.38±186)/μl;AVE-763分别为(40.34±229)/μl和(51.18±167)/μl;离心镜检法分别为(19.04±116)/μl和(33.55±127)/μl;不离心镜检法分别为(38.58±227)/μl和(46.15±182)/μl。UF-100与不离心镜检法比较,红细胞:Y=0.98X 18.93,r为0.95,P<0.001;白细胞:Y=0.93X 26.63,r为0.91,P<0.001;AVE-763与不离心镜检法比较,红细胞:Y=0.96X 3.27,r为0.95,P>0.05;白细胞:Y=0.86X 11.72,r为0.93,P>0.05;离心镜检法与不离心镜检法比较,红细胞:Y=0.51X-0.56,r为0.99,P<0.001;白细胞:Y=0.68X 2.12,r为0.98,P<0.001。结论在尿液红、白细胞定量计数中,采用新鲜尿液直接计数(扩大计数范围)是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但常规工作中应用较为困难;AVE-763分析法和UF-100分析法具有过筛作用,对报警标本必须镜检复判;离心镜检计数法不适合尿液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