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临床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主要的治疗方法。TACE术后疗效的早期、准确及有效判断,直接决定病人的后续治疗及预后。以MR扩散加权成像(DWI)、MR灌注加权成像(PWI)为代表的反映微观变化的MR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先于肿瘤形态学的变化,通过反映细胞密度或肿瘤血管密度,从而帮助早期判断肿瘤治疗的反应。就MRDWI及PWI评价原发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SCT灌注成像在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血流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本组17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行CT灌注扫描。计算肝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根据各灌注参数值。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肝癌在TACE术后,HBF、HBV值(167.89±96.06,14.95±15.1)较肝癌TACE术前值(250.59±129.56,24.44±20.03)减少,而MTT和PS值在肝癌TACE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灌注参数(HBF、HBV)可有效的评价TACE术后肝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TACE治疗被推荐为巴塞罗那临床分期系统(BCLC)中B期肝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合理评估TACE术后疗效有助于指导患者后续治疗,CT能谱成像和低剂量CT灌注成像是目前CT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新方向;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普美显增强扫描、T_1 mapping成像等技术成为MR评估肝癌TACE疗效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价兔肝癌化疗栓塞疗效。材料与方法首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成功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行MR DWI,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加而明显下降。整个肿瘤ADC值TACE术前为(1.48±0.36)×10 s/mm2,TACE术后为(1.78±0.15)×10 s/m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5)。结论 MR DW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价肝癌化疗栓塞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评价肝癌集束电极治疗术的早期效果。材料与方法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对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42个肿块治疗前后1周瘤体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肝癌射频治疗后1周,30例患者42个肿块中有27个体积缩小,9个肿块变化不明显,6个肿块较术前增大。低回声肿块变成等回声或强回声肿块,强回声肿块变成不均质强回声或无变化。结论超声引导集束电极肝癌射频治疗术安全有效,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图像质量高,能确切地评价射频术后肝癌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癌患者伽玛刀治疗效果,为临床早期评价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72例肝癌患者(原发肝癌62例,转移性肝癌10例)共77个癌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治疗后3个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及DWI扫描.以治疗后体积变化分为有效组、稳定组、进展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肿瘤中心及边缘肝组织的ADC值变化.结果:有效组及稳定组肿瘤中心ADC值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进展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肿瘤周边组织的ADC值在三组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进展组治疗前ADC值明显高于有效组及稳定组.结论:ADC值能够反映肝癌伽玛刀治疗后肿瘤组织内部的病理变化,为早期疗效的判断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兔VX2肝癌模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肿瘤扩散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45只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前及HIFU治疗后1、3、7、14、21天5个观测点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术后5个观测点肿瘤与术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兔VX2肝癌模型HIFU术后1、3、7、14、21天,ADC图上呈高信号的肿瘤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术后3、7、14、21天,ADC图上呈混杂信号的肿瘤,高信号区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而低信号区病理为肿瘤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无差异性(P>0.05)。结论磁共振DWI ADC值能够准确反映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及存活组织,并能够作为HIFU治疗兔VX2肝癌疗效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摘要】肝癌热消融治疗(TAT)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MRI在其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发展,以及一些特异性对比剂的使用,使得MRI在肝癌热消融疗效评价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大量研究显示,MRI有助于TAT治疗后对消融灶与周边组织的鉴别,能更早期发现肿瘤残余或复发。本文就MRI在肝癌热消融术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兔VX2肝癌模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肿瘤扩散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45只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前及HIFU治疗后1、3、7、14、21天5个观测点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术后5个观测点肿瘤与术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兔VX2肝癌模型HIFU术后1、3、7、14、21天,ADC图上呈高信号的肿瘤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术后3、7、14、21天,ADC图上呈混杂信号的肿瘤,高信号区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而低信号区病理为肿瘤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无差异性(P>0.05).结论 磁共振DWI ADC值能够准确反映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及存活组织,并能够作为HIFU治疗兔VX2肝癌疗效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W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的局部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6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微波消融术后,行磁共振灌注成像,对比残留肿瘤与良性强化组织的量化结果,并评价灌注成像诊断准确性。结果:介入治疗术后残留肿瘤及良性强化区的最大增强斜率(MS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残留或复发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型;良性强化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缓慢上升型;PWI对肝脏介入治疗后肿瘤残留、复发检测的敏感度为0.89,特异度为0.73。结论:PWI对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后的组织类型区别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病变的早期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分期的准确性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8例宫颈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DWI联合常规MRI序列与单纯常规MRI序列在宫颈癌诊断、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结果 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Ⅰb期的漏诊率(1/20)低于单纯常规MRI序列漏诊率(5/20).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Ⅱb期分期准确率(21/23)高于单纯常规MRI序列准确率(14/23);其余各期分期,两者无明显差异.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135/148)和定性准确率(76/82)均高于单纯常规MRI序列的检出率(101/148)和定性准确率(56/82).结论 相对于常规MRI序列,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宫颈癌的诊断更敏感,Ⅱb期分期更准确,盆腔淋巴结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更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同b值的MRI弥散加权成像特性,提高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方法:对连续的MRI平扫和增强明确诊断的1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弥散加权成像b值分别为0s/mm2,100s/mm2和700s/mm2时的特征。结果:MRI平扫和增强分别显示34个(87%)和29个(74%)病变;在弥散加权成像中,b为0s/mm2时显示21个(54%),小的病变与血管和胆管易混淆;b为100s/mm2时显示39个(100%),病变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b为700s/mm2时显示33个(85%)。正常肝组织的信噪比以b值为100s/mm2最高(19.15±0.85);病变的信噪比以b值为0s/mm2时最高(12.89±0.96);病变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对比度以b为700s/mm2时最低(0.37±0.02)。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进一步提高了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敏感性,以b值为100s/mm2时,病变检出率和图像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序列灌注成像(FAIR- PWI)对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的评价.方法:使用GE 3.0T MRI成像仪,在完成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FAIR - PWI序列后,对SD大鼠行暂时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手术,分别在脑缺血3h和再灌注3h及21h行重复上述MRI检查;最后进行病理学TTC染色观察梗死区域及范围.结果:TMCAO后3h时,患侧大脑半球DWI信号升高、FAIR - PWI灌注增加、且皮质相对脑血流量(rCBF)大于基底节区;再灌注3h及21h后,患侧大脑半球DWI信号面积(0.63±0.1.2cm2、0.48±0.23cm2)仍高于FAIR - PWI高灌注面积(0.51±0.26cm2、0.34±0.44cm2,P=0.01),皮质及基底节区rCBF较缺血时增加.TTC染色示梗死面积(0.42±0.78cm2)小于DWI异常信号面积,而大于FAIR - PWI高灌注面积,且梗死区以基底节为主.结论: FAIR- PWI结合DWI能对早期缺血再灌注进行动态观察及半定量测量,可能为临床溶栓治疗方案的预后判断和随访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直肠肿瘤病例DWI图像分析和ADC值的测量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8例直肠腺瘤,30例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6例淋巴瘤及5例间质瘤的ADC值的差异。结果①直肠淋巴瘤的ADC值明显低于直肠癌、直肠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瘤与间质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直肠腺瘤ADC值低于粘液腺癌( P <0.05),与间质瘤、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间质瘤 ADC值低于粘液腺癌( P <0.05),与淋巴瘤、腺癌、腺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④粘液腺癌ADC值高于中分化腺癌( P <0.05),与低分化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分化、低分化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同类型直肠肿瘤、不同类别的直肠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联合MR常规扫描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常规成像及DW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磁共振常规成像序列(T1WI、T2WI及FLAIR)与DWI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探讨其鉴别病理亚型及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MRI图像,计算不同序列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测量并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值)。结果:在T2WI上出现低信号的多是纤维型、过渡型和砂粒体型,出现高信号的多是脑膜上皮型和血管瘤型。在各个序列中,以DWI对脑膜瘤病变的检出率最高(87.1%),T2WI次之(74.3%),T1WI最低(38.6%)。恶性脑膜瘤的囊变发生率(67%)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22%)。良性组各亚型间、良恶性两组间平均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提高对脑膜瘤的检出率,但单独根据ADC值并不能鉴别脑膜瘤的亚型及良恶性。DWI结合常规MRI表现对脑膜瘤亚型及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胰腺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共32例。DWI选用b值分别为50、400、700s/mm^2,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癌周胰腺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并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在T2WI,DWI(b=400s/mm^2)及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中病灶最大直径,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b值所测得ADC值统计结果示胰腺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癌周胰腺组织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与癌周胰腺组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织在T2WI,DWI(b=400s/mm^2)及动态增强图像中最大直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胰腺癌病灶,b值为400s/mm^2时图像效果最佳,与ADC值测定共同分析对胰腺癌病灶的检出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的磁敏感序列(SWI)影像技术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97例脑微出血(CMBs)受检者进行MRI检查(含SWI序列),分析SWI序列四组数据及MPR表现。结果:CMBs在SWI表现为≤10mm的圆形、卵圆形的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磁矩(Magnetic)、最小密度投影(mIP)与SWI相近,相位图(Phase)呈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MPR的冠、矢状位呈条形、梭形、水滴状低信号。结论:SWI四组数据及MPR相结合综合分析CMBs的表现,提高CMBs的影像诊断水平,为脑血管损害程度进行精确、全面评价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发病在6 h以内且临床提示处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行急诊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及PWI,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 56例患者T1WI均未见异常信号,35例患者T2WI、FLAIR发现有轻微异常信号影。56例DWI和PWI均发现异常,但在DWI上显示的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区域与在PWI上显示的脑灌注延长区域不匹配,PWI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大。图像后处理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脑血流量(CBF)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急诊MRI,特别是DWI和PWI序列对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可以安全、迅速、有效地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恶性淋巴瘤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WB-DWI表现;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8例霍奇金淋巴瘤(HD)患者,其中5例治疗前、后均行WB-DWI检查,3例为治疗后患者;3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前行WB-DWI检查19例,治疗前、后均行WB-DWI检查11例,仅治疗后检查9例。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淋巴结的ADC值,16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比较,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全身MR-DWI对淋巴瘤的显示较敏感,MR-DWI共检出大于1cm淋巴结372处。35例治疗前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0.86±0.21)×10^-3mm^2/s,28例治疗后复查患者平均ADC值为(1.22±0.31)×10^-3mm^2/s,治疗前、后平均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29±0.12)×10^-3mm^2/s,与30例治疗前淋巴瘤患者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28例治疗后患者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和ADC值的测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的评价方面是一种快速和行之有效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学特点,评价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的MRI均表现为多发片状异常信号,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异常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可以更清晰地发现病灶;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降低。结论 MRI对评价病毒性脑炎的病变范围、病情严重性及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病毒性脑炎影像学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