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它对于细胞的生存、分化、发展及内环境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国内外对细胞自噬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神经肌肉、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少有其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细胞自噬在肺部疾病及哮喘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遗传多态性,免疫应答,气道重塑及纤维化三方面,探讨自噬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噬在肾脏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腺嘌呤摄入过量引发的肾结石小鼠模型,通过对小鼠血液、尿液、肾脏组织样本收集,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小鼠血液中肌苷酸含量、小鼠体重、肾比重、一昼夜尿液量、小鼠尿液中微量蛋白含量及肾脏组织自噬基因mRNA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运用生物统计学进行数统计。结果腺嘌呤模型小鼠体重下降,肾比重和一昼夜排尿量比对照组较高,酶联免疫吸附(ELISA)结果显示腺嘌呤模型小鼠血液中肌苷酸的含量,尿液中微量蛋白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同时PCR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明自噬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自噬抑制剂处理小鼠后,肾结石症状稍有缓解,自噬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也发生调整。结论证明2,8二羟基腺嘌呤结石的积累可以引起肾组织自噬发生,导致肾结石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3.
秦静  赵铭山 《山东医药》2011,51(33):112-113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发作的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以呼吸急促、咳嗽、喘息及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引起哮喘的原因复杂并且因素较多,因此靶向治疗非常困难。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仅是控制症状,而不是抑制潜在的发病机制。现将调节性T细胞(Treg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1与哮喘相关的细胞类型1.1 Th2细胞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4、IL-5、IL-13促进炎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SS是以累及外分泌腺为特点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自噬是维持细胞周转、细胞稳态和决定细胞命运的重要机制,在自身免疫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关于自噬在SS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从自噬的功能和特点出发,探讨自噬在SS发病机制的作用,并提出猜想与思考,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过度自噬导致心肌受损,可能是DCM的发生发展机制之一.本文对自噬在DCM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NF-E2相关因子2(Nrf2)除对抗氧化损伤,还可通过负性调控AMPK抑制过度自噬.增加Nrf2活性可抑制AMPK-ULK1-Beclin1通路,降低自噬活性,减轻DCM所致心肌损伤,有望为DCM的防治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自噬是内质网膜包裹并降解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的细胞途径,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参与能量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细胞过程.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自噬过程,是维持线粒体功能和数量正常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在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文将线粒体自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噬(Autophagy)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haperone mediated autophagy,CMA)三种,自噬体、自体吞噬泡及溶酶体是自噬发生的必要条件,自噬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内源性管家机制、外源性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特异性融合等.自噬对血管生成的调控具有双重性,自噬相关蛋白、炎症因子可通...  相似文献   

10.
自噬又称细胞的自体溶解,是指隔离膜包裹胞质蛋白和细胞器形成自噬体,然后与溶酶体融合成自噬溶酶体并在其中降解的过程。自噬现象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通过对细胞内变性蛋白或受损细胞器进行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物质循环及代谢调节的稳定,在细胞生长、分化、功能执行、自我更新、衰老及死亡中发挥着重要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候选基因和染色体定位是研究哮喘遗传学发病机制的两个主要环节.哮喘的候选基因分为免疫识别基因、转录因子基因、受体基因、细胞因子基因和调节物基因共五大类.人类有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哮喘相关,主要定位在染色体5q,6p和11q等.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过敏性气道疾病,而染色质修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占有重要地位,在基因转录活跃区,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活性高;在非活跃区,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低[1].在体内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动态可逆的,如果该平衡在特定的条件下被破坏,就会导致基因转录失调,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异常.在哮喘的致病过程中,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修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的形成.近年来大量实验已经证实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细胞增生等一系列的作用,根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正常和病变的气道和肺组织中表达差异的研究,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肺结构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影响,推测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治疗哮喘可能缓解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气道高反应[2].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为特点的复杂炎症性疾病。线粒体损伤及功能障碍是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了解线粒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在哮喘治疗中针对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就线粒体功能及其在哮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是心房利钠肽(ANP)的重要来源并拥有着完善的利钠肽调节系统.许多免疫器官能够检测出 ANP,多种免疫细胞表达利钠肽家族的受体,提示ANP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既往对利钠肽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舒张支气管、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方面,但目前研究发现利钠肽系统可能在哮喘免疫、炎症等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并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及防御.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化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 6 2例哮喘患者和 18名正常对照者血浆 11 去氢血栓烷B2 (11 DH TXB2 )、血栓烷 (TXB2 )浓度和血小板膜CD 6 2P的表达情况 ,并利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部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水平。结果 症状性哮喘组血浆 11 DH TXB2 浓度为 (33 2± 2 7)ng/L ,血小板CD 6 2P阳性百分比为 (2 3 8±3 0 ) % ,平均荧光强度为 2 75± 0 2 9;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1、<0 0 5 )。缓解期哮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血浆 11 DH TXB2 浓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发作时血小板活化水平与血清ECP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 )、最大呼气流量 (PEF)相关。结论 哮喘发作时存在血小板的异常活化 ,其活化程度与哮喘气道炎症及病情有一定相关性 ,血小板可能通过影响嗜酸细胞功能参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γ(IFN-γ)是Th1型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哮喘)的Th1/Th2失衡的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复杂的多样化作用.尽管研究发现IFN-γ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存在一些矛盾现象,但对这种细胞因子在急性重症哮喘和慢性稳定型哮喘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是一致的.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哮喘的发病中产生作用,包括:IL-17F-IP-10信号通路、转录因子T-bet和GATA-3、NO途径和调节嗜酸粒细胞等.近年来有关IFN-γ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很多.本文就IFN-γ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嗜碱粒细胞(basophil,BA)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比率不到1%,但其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脊椎动物中,进化上高度保守。既往,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BA 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一直未得到重视。但近年随着 BA 表面标记的进一步确认、BA 特异性封闭抗体的产生以及体内特异性 BA 剔除小鼠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BA 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新近研究结果显示 BA 在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多项研究显示 BA 是体内分泌初始 IL-4的重要亚群,在调控 Th1/Th2免疫失衡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BA 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作用。可有力诱导 Th0向 Th2分化发育。目前认为 Th1/Th2免疫失衡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综述 BA 在其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细胞,多细胞组分参与形成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支气管上皮细胞是气道结构细胞作为抵抗外界损伤因素的第一道防线,当吸入性刺激物质时,首先激化支气管上皮细胞并破坏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应激状态下的上皮细胞通过分泌炎性介质与自身细胞或其他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等相互作用,积极参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发生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Barnes  Peter J. 《Lung》1990,168(1):57-65
Neural control of airway caliber is far from simple and it is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the airway narrowing in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 (COAD). Complex interactions may occur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autonomic control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released from cells in the inflamed airway may profoundly alter the balance of neural control. Further elucidation of these interactions should shed light on the mechanisms of airway disease and may lead to therapeutic adv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