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各年龄段的男性中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可达10%~15%[1].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病程反复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2001-10/2001-12我院对78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用前列安栓(珠海丽珠制药集团)经直肠用药治疗,年龄18~50岁。按美国NIH标准:CP症状评分>4分,前列腺液(EPS)中WBC 1~满视野/HP。除外合并其它疾病,如膀胱炎、腹泻、精索静脉曲张等。停用一切针对慢性前列腺  相似文献   

3.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临床对照随机试验。282例慢性前列腺炎,分型后各型均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以前列腺安栓和抗菌药治疗。根据治疗前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表(NIH—CPSI)评分评价疗效。结果:Ⅱ型和ⅢA型治疗后,EPS白细胞个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症状程度改善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ⅢB型治疗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CP)综合征各种疼痛和不适感等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依从性。 方法 :采用持续 1个月的病例开放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 ,对 2 9例前列腺按摩液 (EPS)进行检查 ,WBC≥ 10个 /HP、临床诊断为CP综合征的病人应用前列安栓进行治疗。并对每个病人接受前列安栓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其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的白细胞计数等均明显降低 ,其中显效 18例 ( 62 .1% ) ,有效 8例 ( 2 7.6% ) ,无效 3例( 10 .3 % )。 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CP综合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 ,病人的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分组 ,单盲对照 ,持续 4周的临床研究。共有 4 10例受试者参与本研究。 结果 :对观察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痊愈 4 7例 ( 15 .2 % ) ,显效 118例 ( 3 8.1% ) ,有效 10 4例 ( 3 3 .5 % ) ,总显效率 5 3 .3 % ,总有效率 86.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 9.0 %和 66.0 %。治疗组中 3 9例用药后有肛门不适、排便感 ,5例有腹痛、腹泻症状 ,经改进使用方法 ,即将前列安栓置入更深一些 ,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 ,均未有停药。 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肯定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可作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一种新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各种疼痛和不适感等症状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方法 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试验。 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6例 ,每晚前列安栓 1粒纳肛 ,连续 1个月 ;对照组 36例 ,安慰剂治疗 1个月。根据前列腺按摩液 (EP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 (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 治疗组痊愈 1例 (2 .8% ) ,显效 7例(2 0 .0 % ) ,有效 16例 (45 .7% ) ,总显效率 2 2 .8% ,总有效率 6 8.6 %。对照组无痊愈病例 ,显效 2例(5 .7% ) ,有效 8例 (2 2 .8% ) ,总显效率 5 .7% ,总有效率 2 8.6 %。两组各有 1例在治疗 2周内退出试验。两组相比 ,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前瞻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安栓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分别采用前列安栓联用氧氟沙星或单用氧氟沙星治疗。以前列腺按摩液(EPS)检查和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作为评估手段,对每个患者随访4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6例患者未能完成第2周的随访而退出试验,其中A组2例在第1周末因腹痛、腹泻拒绝进一步治疗,B组2例失访,2例因对疗效不满意而退出,其余病例均完成了4周的随访。结果显示:前列安栓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17.2%),显效20例(34.5%),有效19例(32.6%),总显效率51.7%,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7%和66.7%),P<0.01。结论 前列安栓直肠给药联合口服抗生素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前列安栓直肠给药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前列安栓及通列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96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前列安栓及通列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对照用药前后的症状表现及前列腺液检查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临床治愈21例,显效42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 前列安栓合并通列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内外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泌尿科疾病 ,其致病原因很多 ,目前大多学者已认可尿液反流进入前列腺组织引起化学性炎症是其原因之一 ,此类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夜尿增多等与排尿相关的症状。在进行尿流率检测时 ,发现相当部分患者出现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等指标异常。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开始 ,对 60例尿流率检测异常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单独应用前列安栓治疗 ,在症状缓解的同时 ,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获得较好改善。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60例 ,年龄 1 8~ 42岁 ,平均 2 8.6岁。病程 5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治疗组应用坦洛新和前列安栓,对照组应用特拉唑嗪和前列安栓,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和疗效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尿路症状、生活质量及总NIH-CPS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在改善疼痛症状上无明显差异(P>0.1).结论 坦洛新联用前列安栓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有效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锌含量的分布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中锌 (EPS Zn)含量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CBP)、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或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 (CPP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前列腺液中锌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EPS Zn平均含量为 (4 96 .14± 6 7.0 7)mg/L ;2 4例CBP、4 1例CPPS患者EPS Zn平均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均 P <0 .0 1) ;CBP组与CPPS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EPS Zn可以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指标 ,但对区分CBP和CPPS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锌离子体外导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锌离子体外电导入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主观症状好转26例(65.0%)。前列腺液镜检改善者21例(52.5%)。37例(92.5%)前列腺液锌含量由治疗前164.59±69.10mg/L提高到治疗后253.86±92.69mg/L,正常对照组为240.61±96.06mg/L,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法能够提高前列腺液锌含量,可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对血清 PSA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48例 2 1~ 40岁的前列腺炎患者 ,用 EL ISA法测定直肠指检前的血清 PSA浓度 ,与正常组 2 1例对照 ,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 PSA浓度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PSA浓度分别为 (1.5± 0 .4)和 (0 .4± 0 .2 ) μg/ L,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t=11.96 ,P<0 .0 0 1) ;31例治疗有效者 ,治疗后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而 12例无效者 ,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炎时血清 PSA浓度明显升高 ,但随着炎症的消失 ,PSA浓度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Effect of NIH-IV prostatitis on free and free-to-total PS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symptomatic prostatic inflammation (NIH category IV prostatitis) on total PSA (tPSA), free serum PSA (fPSA) and the ratio of free-to-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fPSA). The role of free and %fPSA as a diagnostic tool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cancer and non-malignant diseases of the prostate was also investigated. MATERIAL AND METHODS: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1090 prostate biopsies perform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September 2003 were evaluated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and free PSA as well as the f/tPSA ratio were determined in samples obtained immediately before biopsy. 404 patients with full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record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6 or 8 core primary prostate needle biopsies. RESULTS: A total of 40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100 prostate cancer (PCa) (24.8%), 137 NIH-IV prostatitis (33.9%) and 143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s (BPH) (35.4%) were identified. 24 (5.9%)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both PCa and prostatitis on histology and were excluded from further analysis. The mean (median) levels of tPSA, fPSA and %fPSA were 11.94 ng/ml (8.0), 1.31 ng/ml (1.07) and 0.15 (0.14) for NIH-IV prostatitis; 11.94 ng/ml (8.35), 1.54 ng/ml and 0.13 (0.11) for prostate cancer; and 8.19 ng/ml (7.0), 1.48 ng/ml (1.03) and 0.18 (0.15) for BP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PSA levels between PCa and prostatitis (p = 0.32),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tPSA levels between PCa and BPH was significant (p = 0.007). Free PSA alone had no diagnostic power in distinguishing PCa from prostatitis (p = 0. 37) and BPH (p = 0. 61). By contrast, the f/tPSA ratio showed significant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PCa versus prostatitis (p = 0. 011), PCa versus BPH (p = 0.0001). CONCLUSIONS: Chronic asymptomatic prostatitis NIH category IV has similar effects on total PSA and free PSA levels in serum as PCa. fPSA alone cannot distinguish prostate cancer from non-malignant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prostate. The ratio of free-to-total PSA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Ca and NIH category IV prostatitis.  相似文献   

15.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综合治疗方法以及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2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3组:综合治疗组(抗生素治疗、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相结合)、西医治疗组(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辅助治疗组(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分别治疗并随访12周,并对各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研究,分析评估.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西医治疗组为57.3%,辅助治疗组为43.6%,综合治疗组与两对照组之间P值均小于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满意、其中辅助治疗在前列腺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分型及症状特点,探讨CP诊断的方法.方法 采用NIH-CPSI问卷及QOL问卷,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表对门诊就诊的CP患者共15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313份,患者中出现有相关部位疼痛症状的有977(80.1%)例,排尿症状的有841(68.9%)例.疼痛及排尿症状评分为14.17±6.07,其他症状评分为2.41±2.10,总分为16.58±6.69.CPSI及QOL影响评分分别为:疼痛症状评分为7.53±4.47,排尿症状评分为3.77±2.91,QOL影响分值为7.83±2.40,CPSI评分为19.13±6.24.调查显示本组有843例依据临床经验来诊断的,有184例依据NIH-CPSI诊断.结论 疼痛和排尿症状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表现,大部分临床医生依靠症状来诊断CP.通过用疼痛和排尿症状合理的评分来诊断慢性前列腺炎尤其是EPS涂片阴性的患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与前列腺结石(PC)的关系.方法 对500例健康人群和491例CP患者经直肠B超检测PC,将其分成CP与CP+Pc组,进行CPSI评分.结果 ①对照组PC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χ2=68,P<0.001);②CP与对照组各年龄段PC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CP组各年龄段PC的检出率分别为15.79%、30.09%、55.66%、66.15%、82.76%,各年龄段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CP与CP+PC组CPS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P中PC的检出率明显增多,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年龄与CP是形成PC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罗非昔布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罗非昔布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10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罗非昔布加抗生素治疗(罗非昔布组)进行8~12周的临床观察,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 CPSI)评估疗效:并与同法应用相同的抗生素对照组(124例)进行比较.结果:罗非昔布组NIH-CPSI总分、疼痛与不适症状评分及排尿症状评分平均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均P<0.05);罗非昔布组和治愈、显效、总有效率(95.05%)明显高于对照组(52.42%)(P<0.05).治疗期间罗非昔布组共发生轻度药物不良反应5例(4.95%).结论:罗非昔布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免疫功能状况在慢性前列腺炎分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前列腺局部免疫状况与各型慢性前列腺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49例患者按Meares-Stamey法分为慢性细菌性组、慢性非细菌性组、前列腺痛组,12例健康人组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前列腺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中非平衡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输入各组变量,用SNK法作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SIgA值明显升高,与其他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SIgA升高主要由细菌刺激所致,前列腺液中SIgA升高可作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应用综合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成3组:综合治疗组(抗生素治疗,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相结合)、西医治疗组(α受体阻滞剂+抗生素)、辅助治疗组(心理治疗、局部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中药植物类).分别治疗并随访12周,并对各组疗效和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研究,分析评估.结果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西医治疗组为57.3%,辅助治疗组为43.6%,综合治疗组与两对照组之间P值均小于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满意、其中辅助治疗在前列腺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