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部CT导向穿刺活检中CT定位、取材方法、病变等因素对本项检查准确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0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分别计算用不同取材方法,对不同部位病灶检查的准确性,分析各因素对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肺部恶性病变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正确率分别是90%和87%,对肺部良性病变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正确率分别是60%和84%。对纵隔和胸膜病变组织学诊断准确性高。结论:细胞学诊断对肺部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组织学诊断对肺部良性病变的准确性高,对肺部病变应根据影像学诊断决定取材方式。对纵隔、胸膜等处病灶应取得充分的组织学标本方易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2.
CT引导经皮肺穿刺诊断肺孤立性病灶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萍  王军  刘艳明 《人民军医》2002,45(4):212-213
常规检查对诊断肺部孤立性病灶有一定困难。我院从 1998年起 ,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采取经皮肺穿刺术获取组织细胞诊断肺部孤立性病灶 5 6例 ,大大提高了确诊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经X线摄片、CT扫描诊断肺部孤立性病灶 5 6例 ,男 38例 ,女 18例 ;年龄 2 3~ 76岁 ,平均 5 6岁。明确诊断为肺部炎症者除外 ,病灶直径在 1 8cm× 1 5cm~ 6 4cm× 8 6cm。常规血液检查 ,包括结核病 (抗结核抗体测定 )及肿瘤标记物指标测定 ,腹部B超检查 ,痰病原学及脱落细胞学检查均阴性者 ,若痰病原学检查为阳性 ,则先抗炎治疗 ,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3.
CT定量法对椎间盘突出疗效的测定及临床价值宋宝欣,杨进CT对椎间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超过90%。一般椎间盘病变定位与定胜诊断即可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但在评价疗效时,CT对病灶区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已不能精确地反映病灶区的实际变化。笔者运用CT诊断软件中的T...  相似文献   

4.
SLE肺部病变高分辨率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比较了36例SLE病人的胸部平片、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和肺功能试验的结果。结果:HRCT、胸部平片和肺功能试验检查对SLE病人肺部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88.9%、36.1%和33.3%。结论:HRCT对SLE病人肺部病变,尤其是轻度、早期SLE病人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33  
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且具备无组织重叠显像等优点。较X线平片而言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极大地提高了占位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 。但由于对大剂量X线的要求 ,致使消耗性 (X线管 )成本较高 ,同时也给受检者带来了大剂量X线照射的危害 ,因而影响了肺部CT在日常检查尤其是胸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 ,应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部作筛选扫描 ,发现病灶后再行局部高分辨率扫描的CT检查模式已在临床上应用[2 ] 。笔者在分析 4 8例低剂量扫描成像质量的基础上 ,将该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价值作一分析。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血管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0便肝血管瘤病人经CT、B超对比检查。结果 本组50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CT与B超诊断完全符合36例,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8例,B超发现1cm以下病灶而CT未能检出4例,CT不能定性2例。结论 B超以肝血管瘤病灶检出率估于CT,CT常规应用“两快一慢”增强扫描描述,依据CT诊断血管 三条标准,在病灶定性方面优于B超。二  相似文献   

7.
乳腺疾病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各乳腺病变的CT表现和特征,评价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CT检查76例乳腺肿块病人,分析经随诊观察和组织学证实的60例,其中乳癌26例,良性病变34例。结果:1.CT能检出直径<1cm的病灶,增强扫描可显示出致密型乳腺中的病灶。2.大多数乳癌增强扫描病灶有显著增强,增强前后CT值之差>50HU,而增生性乳腺病<35HU。3.增强后肿瘤供血血管的显示(占42.3%)对乳癌诊断有帮助。结论:CT检查对乳腺病变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补充其他影像学检查之不足  相似文献   

8.
胸膜凹陷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胸膜凹陷征张志勇综述洪应中周康荣审校在肺部孤立性结节病灶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胸膜凹陷征(pleuralindentation,简称PI)仍系十分重要的常规X线及CT征象。国内、外学者对此征象作过深入研究,目前在肺癌诊断中,PI的价值文献上仍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SPECT和CT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SPECT和CT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检查的异同和优缺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同一患者在发病后3d内进行CT和SPECT检查。结果 CT的病灶检出率为54%,SPECT为92%,两者存在相关关系(χ^2=0.953,P〉0.01),SPECT检出率高(χ^2=30.422,P〈0.05);SPECT可发现远隔损害。结论 SPECT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作出预警性诊断,发现的病灶更易解  相似文献   

10.
卵巢肿瘤的CT诊断(附60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患者行盆腹腔CT扫描,平均年龄42岁,对CT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良性卵巢肿瘤9例,恶性卵巢肿瘤51例,平均年龄42岁。CT检查与手术的符合率分别为:初次手术组,良、恶性肿瘤均为100%,再次手术组为3/3。大网膜转移病灶检出率为62.07%,腹腔内种植病灶检出率为57.14%,用于病情监测时,CT阳性检出率为80%。结论:CT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对初次手术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对监测病情及诊断盆腹腔播散病灶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采用动态增强扫描,6例为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3 例可见到周边环形强化;2 例为整个病灶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为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另外16 例中有9例可见到病灶内纤维分隔形成。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对13例肺隔离症患者采用胸部CT扫描,病灶薄层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3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肺下法后基底段。在CT片上13例中有10例表现有异常供血血管。结论:CT在诊断肺隔症上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能显示供血血管  相似文献   

13.
孤立性肺结节(single pulmonary nodule,SPN)是肺部常见病变,是指发生于肺部直径≤3 cm的圆形或类圆形肺内病灶,病灶一般无钙化或空洞,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孤立性肺结节是肺部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病变仅凭形态学表现难以定性诊断.CT动态增强为SPN诊断提供了功能信息,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材料和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32例,26例作CT检查,30例作MRI检查。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多于脑外。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MRIT2WI常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核心为混杂高信号,周边有一圈环状低信号。结论:MRI对微小病灶的显示较CT优越,CT和MRI结合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能全面提供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5.
肺部病灶诊断对临床和影像学一直是个难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临床诊断肺部病灶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安全、准确性高、创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将本院及上海长海医院进修期间所完成穿刺活检的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肺部结节性病灶X线数字成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数字成像及后处理对肺部结节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SiemensPolystar·FluorospotHX线数字成像和处理系统分别对12个用Philips肺部Phantom叠加肥皂制作之不同大小及形态之结节模型以及30例不同病理之肺部结节性病灶,进行摄片及图像后处理,分别作0%~100%边缘增强。结果:经对12个不同肺部结节模型及30例肺部结节性病灶的原始图像与后处理图像比较研究后发现,所有图像都明显地提高了质量,并以15%~60%的边缘增强为好;所有结节模型及结节性病灶之内部及表面结构比原始图像显示更好。结论:胸部平片是诊断肺部结节性病灶的首选方法,用数字成像及边缘增强等后处理后能显示直径更小的病灶(≥0.2cm),能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内部及表面结构,对病灶的检出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CT胸腔造影检查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CT胸腔造影检查在胸膜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CT胸腔造影检查对50例非包生胸腔积液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24例常规CT所显示的病灶CT胸腔造影检查均能显示,其中13例检出了更多的病灶;26例常规CT显示阴性者中20例CT胸腔造影检查检出病灶。常规CT检出胸膜病变的敏感性为25%,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30%;胸腔造影检查检出胸膜病变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和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对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和CT、MR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CT检查7例、MRI检查6例,结果 10例病人中检出13个病灶,CT和MRI所见肿瘤形态不规则,其中10个病灶有明显水肿。MRI对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检出率比CT更有效,MRI示大部分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 分析了CT和MRI的原因后,认为MRI应作为脑原发性  相似文献   

19.
多种疾病可以引起肺部多发结节性改变 ,多发的结节可以在肺内散在分布 ,可以沿支气管血管束或淋巴管分布 ,也可以分布于小叶中心。不同疾病引起的多发结节的改变各有其分布特点 ,因此正确分析肺部多发结节的分布规律 ,并结合其它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对提出影像学诊断是有一定帮助的。CT是非重叠成像 ,密度分辨率高 ,空间分辨率也较高 ,尤其HRCT可以显示肺小叶水平的细微结构 ,对于肺部正常解剖和病变的显示非常理想 ,因此CT和HRCT已经成为临床上肺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临床工作中 ,经常可以遇到多发肺小叶中心分布结节影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CT鉴别脑内囊虫性小脓肿与结核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析了30例囊虫性小脓肿,25例结核瘤的CT征像,将其鉴别诊断总结为以下几点CT平扫:1.病灶部位,囊虫性小脓肿以两侧顶叶发病最多,而结核瘤可发生于脑组织任何部位。2.病灶数目,囊虫性小脓肿均为单发病灶,而结核瘤的病灶则以多发为主。对多发病灶要考虑结核瘤的诊断。CT增强扫描:1、增强灶数目,囊虫性小脓肿为单发的结节、环状增强灶。而大多数结核瘤呈多发的结节、环状增强灶。结节样增强灶可融合成不规则团块状、环状增强灶可融合成“梅花样”,“串珠样”为结核瘤的主要CT特征。2、增强灶中心CT值,囊虫性小脓肿组均值为18Hu,结核瘤组均值为41Hu,(t=2.782P<0.01)。对增强灶中心CT值较高的病灶要考虑结核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