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该病的病因主要为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素体体虚,劳倦内伤.王强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表现以实证居多,《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二条"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实也"可以佐证.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相关,然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1)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病则气机不畅,疏泄失职,气滞则血瘀;2)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升清.脾病则运化失职,聚生痰浊,气血生化乏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痰瘀阻络、气虚血瘀;3)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阴阳.肾阴为阴液之根本,滋养和濡养全身脏腑器官.肾阴亏损,心血化生不足,心脉失养;肾阳为阳气之根本,推动和温煦全身脏腑器官.肾阳亏损,心阳失于温煦,心脉气血推动无力,导致阴寒内盛、寒凝心脉,诱发胸痹.因此在临床中,治疗本病用药讲究多脏兼顾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也"。痰浊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新病多以邪实为主,久病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实证有痰阻心脉、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虚证包括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肾阳虚证,以痰浊血瘀为主,并伴有阳虚。方剂治疗有归脾汤、袁氏镇心痛、邓氏冠心胶囊、调脾护心法等。  相似文献   

3.
徐慧主任医师 2 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 ,现将老师的临床经验及自己跟师体会总结如下。病因病机老师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肝、脾、肾的阴阳、气血、经络功能失调 ,产生气滞、血瘀、痰阻、寒凝等病理变化 ,使血流不畅 ,脉道瘀滞 ,而发生胸痹心痛。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多种病因的影响 ,势必出现气机出入不畅 ,血流不畅 ,脉道瘀滞 ,而发胸痹心痛。若气虚无力推动血行 ,血行不畅 ,心脉瘀阻 ,可致胸痹心痛。因此 ,气机失调是引发…  相似文献   

4.
胸痹证治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相当于西医所指的冠心病,每因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引起心脉痹阻不畅而导致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以胸闷、心痛、心悸、腹胀4个症状较为常见。胸痹胸闷一症,当治心肺,法取轻灵。笔者用生脉散为主方,加入升降气机清芬和血之品,组成解郁舒心汤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厥心痛、真心痛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特征 ,一般可分为隐性或无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 (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和猝死五个类型。病理特征冠心病是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有肝肾阴亏与心脾阳虚之不同 ,而心肝肾之气先虚是其根本 ;标实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所伤而致气机壅阻 ,气血运行失畅 ,终而形成痰浊瘀血阻塞心脉支络不通的病理结果。胸闷胸痛为气滞血瘀的表现 ,正如《类证治载·胸痹》中所述 :“胸痹 ,胸中阳微不通 ,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难经·六十难》:“五脏气相干 ,名厥心痛。”…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真心痛"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相似文献   

7.
陈香涛  张有为 《河北中医》2011,33(9):1327-1328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相当。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明确提出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用药,其对于胸痹心痛的治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对现代冠心病的治疗仍有指导意义。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的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容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82-782
冠心病属中医"心痛、"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多因正气亏虚,以及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及左胸部突发性憋闷、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多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素问.痹论》曾指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说明心的血脉闭阻,能发生厥气上冲,致使胸中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范畴,病因为外感寒邪、饮食不调、情志不畅、年老体虚等,病机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病理变化总归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寒凝为标,治疗上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尤应重视补益心气,活血通脉。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是从五脏论治的基础。在辨证论治中,要以祛邪扶正为主,注意整体观念,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属瘀血阻滞心脉而致胸痹心痛。心脉瘀阻 ,血运不畅则导致心失所养 ,常可合并发生心悸怔忡等证。其治当以活血化瘀为法。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所创活血化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 ,专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其方治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相吻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晓星教授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为多见 ;标实主要为血瘀、气滞 ,其次是痰浊。不论是血瘀、气滞、痰浊 ,还是阴虚、气虚 ,该病主要病机仍为心脉痹阻。张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收到良好疗…  相似文献   

12.
朱彦玫 《陕西中医》2009,30(11):1567-1568
胸痹是内科极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因为其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临症中发现阳气虚衰,胸阳不振,血脉凝滞,气机闭阻而致胸痹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王明福主任医师为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40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跟从王师2年余,兹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古籍中并无"冠心病"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的病机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气阴两虚,痹阻心脉等引起,但"阳微阴弦"是基本病机,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者不外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但虚实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或不荣则痛为病机关键.《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则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中医将本病分为阴寒凝滞,痰浊内阻,气滞血瘀,心肾阳虚等证,治疗以辨证为主,结合辨病.  相似文献   

14.
五脏之气虽升降形式不一,却相互为用;胸痹心痛病位在心胸,与脏腑气机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以脏腑为场所,脏腑功能又以气机升降而表现。气血津液生成、运转及代谢,无不在气机升降为介导的脏腑功能活动下完成,故脏腑气机升降平衡协调是人体功能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升降有序,则五脏安和,百病不兴;升降失常,则病邪丛生。若邪气痹阻心脉,则可致胸痹一证。故临证应审证求因,结合脏腑气机升降规律,抽丝剥茧,以探胸痹心痛缘由。  相似文献   

15.
关于胸痹心痛之郁热伤络病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  姜萍 《中医杂志》2003,44(8):636-637
冠心病心绞痛一般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对其病因多认为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病机为本虚标实,实者有寒凝、血瘀、痰阻、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据此辨治,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对冠心病的治法来源于长期的临床经验,随着生活水平及方式的变化,胸痹心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应该有新的变化。1 郁热伤络是胸痹心痛的重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中医学中属"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系禀赋不足、年迈肾衰、内伤劳倦引起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的形成,痹阻气机,阻遏胸阳,闭塞心脉发为痹痛。本病的发生病位在心,五脏与之相关,而肾虚与冠心病的关系尤为密切。1从古典医籍中理解肾虚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黄帝内经》中有"女子……七七任脉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与胸痹心痛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病机关键为痰瘀内阻脉络。治疗上痰瘀同治;风痰瘀阻、心脉不畅证宜息风化痰、祛瘀通脉,痰热腑实、心脉瘀阻证宜清热祛瘀、化痰通腑,气虚挟痰、痹阻心脉证宜益气化痰、畅通心脉,阴虚挟痰、瘀阻脉络证宜滋阴化痰、活瘀通脉。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从痰瘀论治的客观基础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病多由正气亏虚或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现代理论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代谢失调,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蒸化,血行缓慢迂滞,故而痰浊血瘀致病更为常见。其实,在中医学里,痰瘀交互为患而致胸痹心痛的观点可远溯其源。早在《黄帝内经》已将痰饮列为“胸痹心痛”的病因,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民病饮积,心痛”。至汉代《金匮要略》张仲景不仅把本证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而且治疗上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化痰通阳宣…  相似文献   

19.
浅议活血通阳法治疗胸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  刘新桥 《国医论坛》2007,22(2):49-49
胸痹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为主要表现,中医辨证属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其病机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于年老体衰、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功能虚损,而致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等痹阻心脉。临床实践中医家对冠心病的论治各有不同,本文则着重以五脏为切入点对冠心病的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