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K-B法检测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14株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acA4基因,检出率为74%。结论aacA4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及其与耐药表型关系,我们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了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抗菌药物对20株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研究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类型及其耐药特性。方法用K-B法测定9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结果同时耐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鲍曼不动杆菌44株,庆大霉素耐药阿米卡星敏感的有4株,庆大霉素敏感阿米卡星耐药的有3株,从51株表型耐药菌中检出4种修饰酶基因,其中带有aac(3)Ⅰ-基因19株(37.3%);带有aac(3)-Ⅱ基因15株(29.4%);有aac(6′)-Ⅰ基因8株(15.7%);ant(3″)Ⅰ-基因为3株(5.8%);同时具有aac(3)Ⅰ-和aac(6′)Ⅰ-基因的5株(9.8%);有aac(3)-Ⅱ和aac(6′)Ⅰ-基因的1株(1.9%)。结论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所带基因以aac(3)-Ⅰ和aac(3)-Ⅱ为主,其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性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表达。方法用Phoen ixTM-100系统鉴定细菌和药敏试验。用琼脂扩散法检测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4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并使用DNA测序加以证实。结果19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耐药率最高,均为98.9%;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3%和6.8%。从20株菌中检出aac(6′)-Ⅰ、aac(6′)-Ⅱ和ant(2″)-Ⅰ3种修饰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60%和65%,未发现ant(3″)-Ⅰ基因。20株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5.0%、90.0%、70.0%、60.0%。结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修饰酶基因的传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性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表达。方法 用Phoenix^TM-100系统鉴定细菌和药敏试验。用琼脂扩散法检测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4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并使用DNA测序加以证实。结果 19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耐药率最高,均为98.9%;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3%和6.8%。从20株菌中检出aac(6′)-Ⅰ、aac(6′)-Ⅱ和ant(2″)-Ⅰ3种修饰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60%和65%,未发现ant(3″)-Ⅰ基因。20株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5.0%、90.0%、70.0%、60.0%。结论 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修饰酶基因的传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了解其修饰酶基因携带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用CLSI推荐的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菌株,采用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8aC(6’)-Ⅰ ad,aac(6')-Ⅰ b,aac(6')-Ⅱ,ant(3")-Ⅰ,ant(2")-Ⅰ。提取携带单一修饰酶基因临床菌株的质粒并转化入宿主菌BL21中,比较临床分离菌与转化菌对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及产ESBLs情况的区别。结果3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84.3%),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25%)。检出氯基糖苷粪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3")-Ⅰ,ant(2")-Ⅰ,阳性分别为22株(68.8%),9株(28.1%),5株(15.6%),1株(3.1%)。质粒转化菌产ESBLs且同时检出原携带基因,但耐药表型有区别。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氨基糖苷类耐药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表达有关,临床应对此类菌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即K-B法)测定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mpC和氨基糖苛修饰酶基因型。结果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2%、66.7%、58.8%和43.1%,除亚胺培南外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在47.0%-100%;41株(80.3%)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临床分离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即K-B法)测定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mpC和氨基糖苛修饰酶基因型。结果51株产AmpC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重耐药,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9.2%、66.7%、58.8%和43.1%,除亚胺培南外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在47.0%-100%;41株(80.3%)检出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携带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王琴  姚智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5,6(2):107-108,11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6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技术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结果]6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莫西彬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6.6%、38.3%、40.7%、96.6%、98.3%、56.7%、81.7%和86.7%。随机选择10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发现aac(3)-Ⅱ、aac(6’)-Ⅰ和ant(3”)-Ⅰ这3种基因型为阳性,其余6种基因型均为阴性。其中有10株细菌扩增出aac(3)-Ⅱ,1株细菌扩增出acc(6’)-Ⅰ,4株细菌扩增出ant(3”)-Ⅰ,其中有1株细菌3种基因型全部阳性。随机抽取3株基因型测序。结果已登录GenBank。aac(3)-Ⅱ(AY602950)、aac(6’)-Ⅰ(AY591752)和ant(3”)-Ⅰ(AY591751)(括号内为GenBank注册号)。[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至少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分别为acc(3)-Ⅱ、acc(6’)-Ⅰ和ant(3”)-Ⅰ。  相似文献   

10.
用Vitek2 AES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修饰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及产生的修饰酶种类。方法32株经检测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用Vitek2系统AST N020药敏试验卡检测,经Vitek2AES(高级专家系统)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结果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氨基糖苷修饰酶。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8.75%,妥布霉素为18.75%,但中介为43.75%,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25%。推测主要氨基糖苷修饰酶为ANT(2″)和AAC(3)Ⅱ,引起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结论检测氨基糖苷修饰酶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氨基糖苷抗生素治疗信息,以减少此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22株铜绿假单胞菌(Pa)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对2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稀释法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本组22株Pa菌庆大霉素耐药15株(68.2%)、阿米卡星耐药3株(13.6%)、奈替米星14株(63.6%)、妥布霉素15株(68.2%),检出aac(3)-Ⅰ阳性14株(63.6%)、aac(6’)-Ⅰ阳性5株(22.7%)、aac(6’)-Ⅱ阳性3株(13.6%)、ant(3”)-Ⅰ阳性1株(4.5%)和ant(2”)-Ⅰ阳性7株(31.8%),aac(3).Ⅰ为阴性。共有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1.8%)。结论分离自临床的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高,且与耐药表型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布状况。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报道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基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省市1 144株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ant(3’’)-Ⅰ和aph(3’)-Ⅵ在淮河以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3.3%、40.1%、21.6%、40.3%、38.1%、23.7%和2.9%,而淮河以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3.2%、20.2%、15.9%、37.6%、28.3%、28.5%和9.1%。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和armA检出率分别为20.4%、19.4%和0.7%,而其余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主要机制,而16S rRNA甲基化酶是其次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7年7—10月间南京地区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均为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株10株、aac(3)-Ⅱ阳性株1株、aac(6′)-Ⅰb基因阳性株13株、ant(3″)-Ⅰ基因阳性株12株;ant(2″)-Ⅰ基因、aac(6′)-Ⅱ基因及aac(6′)-Ⅰad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南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尚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新亚型———aac(6′)-Ⅰad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rmtB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检测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ant(3″)-Ⅰ、anc(6′)-Ⅰ和anc(6′)-Ⅱ。结果 6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到含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共16株,检出率为26.67%(16/60);8株含ant(2″)-Ⅰ基因,检出率为13.33%(8/60);10株含有anc(6′)-Ⅱ基因,检出率为16.67%(10/60);其中两株同时含ant(2″)-Ⅰ基因和anc(6′)-Ⅱ基因,未检测出ant(3″)-Ⅰ和anc(6′)-Ⅰ基因。结论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介导的耐药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地区常见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I[编码:3-乙酰转移酶-I]、aac(6')-Ⅱ[编码:6'-乙酰转移酶-Ⅱ、ant(3")-I[编码:3"-核苷转移酶-I]、aph(3')-Ⅳ[编码:3'-磷酸转移酸-Ⅳ]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1株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4种基因PCR检测。结果3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aac(3)-I和ant(3")-I基因;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1株检出ant(3")-I基因,经对PCR产物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GenBanK核酸库中已登陆的ant(3")-I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浙江绍兴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存在aac(3)-I和/或an(t3")-I基因。而其它耐药菌可能存在本研究所检测的4种基因以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绍兴地区常见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编码:3-乙酰转移酶-Ⅰ]、aac(6′)-Ⅱ[编码:6′-乙酰转移酶-Ⅱ、ant(3″)-Ⅰ[编码:3″-核苷转移酶-I]、aph(3′)-Ⅳ[编码:3′-磷酸转移酸-Ⅳ]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1株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4种基因PCR检测.结果3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检出aac(3)-Ⅰ和ant(3″)-Ⅰ基因;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1株检出ant(3″)-Ⅰ基因,经对PCR产物测序测得序列与美国GenBanK核酸库中已登陆的ant(3″)-Ⅰ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浙江绍兴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存在aac(3)-Ⅰ和/或ant(3″)-Ⅰ基因.而其它耐药菌可能存在本研究所检测的4种基因以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及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和主要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情况,用PCR法检测选取的25株菌氨基糖苷修饰酶耐药基因的分布。结果 亚胺培能敏感率为98.3%,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分别为48.6%、44.2%和41.1%。阿米卡星耐药株占43.3%,且呈多重耐药性,与敏感株之间的耐药性有显著差别。15株阿米卡星耐药株均有aacA4基因,13株有aacC1和aadA基因,另外2株含有aphA1基因;10株阿米卡星敏感株均不含有4种待测耐药基因。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相当严重,aacA4、aacC1和aadA1氨基糖苷修饰酶耐药基因在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普遍存在,aphA1阳性菌则少见。  相似文献   

18.
王玉月  史伟峰  周军 《检验医学》2013,(11):1008-101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的广泛耐药(XDR)-鲍曼小动杆菌(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情况。方法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仪对AB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gyrA和parC基因扩增测序确定AB。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20株XDR—AB的10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外排泵adeB基因,并用DNA测序比对。结果20株XDR—AB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aac(6’)-Ib、ant(3”)-I、aph(3’)-I检出率分别为90.0%、30.0%、95.0%、95.0%,而aac(3)-lI、aac(6’)-Iad、aac(6’)-lI、ant(2”)-I、ant(4’)-I及aph(3’)-VIa基因均未检出。armA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外排泵adeB基因检出率均为100%。结论20株XDR—AB均携带rarmA和adeB基因,同时aac(3)-I、ant(3”)-I和aph(3)-I检出率较高,提示ICU分离的XD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可能与携带的耐药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离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从分离的40株PA中,测定其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MEs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与ant(2″)-Ⅰ}类型。结果40株PA分离株中ant(2″)-Ⅰ和aac(6′)-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2.5%和45.0%,未检出aac(3)-Ⅱ、aac(6′)-Ⅰ、ant(3″)基因类型。结论浙江丽水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存在ant(2″)-Ⅰ和aac(6′)-Ⅱ基因,且P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应注意对其进行临床监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2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30S核糖体的16S rRNA亚单位结合,导致读码错误,干扰蛋白合成从而阻止细菌生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为一类高效、广谱的抗生素,因其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快速杀菌、可与细胞壁活性抗菌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的特点,一直是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菌所致严重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是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