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早期CT表现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典型X线和CT表现并经临床病理或随访证实的49例成人ANFH的CT片,分析其CT早期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结果在49例的58个股骨头中20个股骨头骨小梁呈放射状密度增高的“星状征”,骨小梁境界清楚、锐利,属Ⅰ期;31个股骨头表现为骨硬化,骨小梁结构消失、模糊不清,骨密度减低及囊性改变,属Ⅱ期;并有7个股骨头在Ⅱ期影像改变基础上出现软骨下骨折及轻微塌陷,属Ⅲ期,X线和CT诊断的敏感性比较,得出x2=8.01,P<0.01,结果显示CT优于X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CT可以诊断早期ANFH并能很好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骨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相似文献   

3.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CT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FHN)的CT与病理学对照研究,印证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将8例成人髋关节置换下的完整坏死股骨头标本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线将标本锯成相应厚度的片层,并摄X线片。再根据CT表现和标本片层X线表现与标本片层部位对应原则,在标本片层上多点取材,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8例股骨头标本的CT表现、相应部位标本片层X线表现和片层肉眼及镜下改变有良好的对应关系。CT和片层X线平片上高密度硬化带肉眼观为暗黄色,内侧伴行的低密度透光带为棕褐色,硬化带和透光带包绕的病灶区及外侧区均呈淡黄色。光镜下,高密度硬化带区显示骨小梁粗大、新生骨和大量炎性纤维肉芽组织。透光带区显示大量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内可见成骨和死骨吸收碎片。硬化带包绕的淡黄色区主要为坏死的骨小梁和骨髓。硬化带外侧淡黄色区为正常骨和骨髓结构,可伴有少量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和成骨。结论CT图像上硬化带为成骨区,内侧伴行的透亮带为大量炎性肉芽组织所在的修复区,硬化带包绕区为修复不明显的坏死区,外围区为正常骨所在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坏死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的CT诊断,尽早诊治,避免残疾。方法:对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与30例正常股骨头的CT表现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结果: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的CT征象:(1)股骨头内放射状骨小梁粗大,变形,紊乱,呈粗网格状,或密集成团状;(2)股骨头高密度区内散在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灶,内缘不清;(3)单发或多发囊样区,内缘锐利光滑,周围形成高密度带。结论:CT可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头塌陷前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诊断:附310例X线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对因ANFH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所得的38个股骨头标本行冠状位CT扫描,然后将标本锯成5 mm层厚的切片,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CT表现与大体切片、组织病理做对照研究。结果 ANFH病变均累及股骨头前上方承重区,CT能准确显示大体标本上股骨头坏死区、周围的增生反应区和病灶外正常区。大体标本上增生反应区呈棕褐色带分隔其内的黄色坏死区及其外的正常区;CT上增生反应区呈蜿蜒走行的硬化线(或带)包绕其内的坏死区。与病灶外正常区比较,20个股骨头坏死区呈等密度、14个呈等密度伴边缘低密度、4个呈均匀或不均匀性低密度。结论 CT能准确显示ANFH病灶的大小、形态和位置,ANFH特征性CT改变在增生反应区,其呈匍行的线状高密度硬化线(或带)分隔其内的坏死区及其外的正常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线及CT影像检查在高原地区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时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骨盆X线检查及CT影像资料。由2名多年影像诊断经验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分别对比骨盆X线和CT影像图像进行分期,比较X线及CT检查股骨头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4例(88髋);X线及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准确率分别为87.5%、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3)。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Ⅰ期和Ⅱ期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Ⅲ期CT准确率略高于X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两者准确率均达到100%。结论 Ⅰ期和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X线检查结果阴性患者如果临床高度可疑股骨头缺血坏死,应需要进一步CT检查。  相似文献   

8.
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影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FHN)的MRI、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DR 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敏感性,建立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途径。方法:分析和总结22例30髋随访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早期(ARCOⅠ~Ⅱ期)成人FHN患者的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同期MRI、CT、SPECT、DR检查。结果:MRI 30髋出现“线样征”,其中15髋为“单线征”,15髋为“双线征”;CT上对应部位显示为较模糊的高密度硬化线14髋,硬化线下伴行低密度带7髋;高密度硬化斑点5髋;SPECT上股骨头呈环形和弧形放射性浓聚带23髋,DR上模糊硬化条带13髋。结论:MRI上“线样征”、CT上承重区高密度硬化线和硬化线下低密度带,SPECT上股骨头环形和弧形放射性浓聚带以及DR片上模糊硬化带相互对应为诊断早期FHN的特异性征象。综合比较对早期成人FHN诊断的敏感性MRI最高。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附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疑有股骨头坏死的86例患者进行扫描.结果:86例患者发现107个股骨头出现缺血性坏死,并表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结论:螺旋CT扫描能较早的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能显示病变范围,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CT表现和新征象。方法 回顾性阅读具有典型X线和CT表现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127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片,分析其征象及变化。结果 CT表现:股骨头完整组有90个关节,其中单纯高密度硬化67个股骨头,伴低密度区者23个股骨头。股骨头塌陷组111个髋关节,其中25个股骨头示单纯高密度硬化,86伴低密度区。43个股骨头内出现气体。随访病例中,股骨头外形和密度也表现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FH)的早期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0例28个髋股骨头外形完整2的成人AvNFH的平片及CT片,分析其征象及变化,结果:28个股骨头均完整2,平片仅显示4个股骨头皮质局限性增厚、硬化。CT扫描15个股骨头显示骨小梁扭曲,12个股骨头内见多种形态斋密度硬化区,其中3个股骨头合并低密度区,4个股骨头见边缘皮质硬化,随访病例股骨头密度及外形表现出一定规律。结论:股骨头内“星芒征”消失,出现多种形态的高密度硬化区是本病的CT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特征性表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特征表现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60例86髋经临床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同期行MRI、CT检查.结果:①18个早期病变中,CT示10个表现骨小梁结构模糊,16个表现单纯高密度硬化;MRI示15个出现骨髓水肿,13个有“线样征”;②68个中晚期病变中,股骨头骨小梁断裂及皮质塌陷,CT 45个,MRI 30个(P<0.01);髋臼病变并骨质疏松,CT 49个,MRI 35个(P<0.01).MRI显示51个关节积液.其他影像学表现两者类似.结论:骨髓水肿,“线样征”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特征性表现.骨小梁结构模糊、中断、碎裂骨折、皮质塌陷及骨质疏松改变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CT征象。方法:对39例早期ANFH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扣击痛(+),“4”字实验(+)。股骨头主要CT征象有:①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模糊、扭曲、硬化;②股骨头内出现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出现“新月征”;③股骨头皮质轻度塌陷,表现为皮质成角、台阶征。结论:CT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NFH)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对 3 7例AvNFH患者 (病变股骨头 43个 ) ,采用Seldinger′s穿刺术以 5FCobra导管超选择性置导管于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 ,灌注药物后 ,留置导管 ,连续 3d再灌注溶栓药物。结果 :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 ,疼痛缓解率为 96.6% ,关节功能改善率为 93 .0 %。对 3 7例患者随访 12个月。关节功能改善的总优良率为 83 .7%。介入治疗AvNFH的总有效率为 97.7%。治疗后定期复查 ,X线平片、CT、MRI显示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修复及新骨形成。结论 :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灌注药物治疗AvNFH的方法可靠 ,近期疗效显著 ,能缩短治疗周期 ,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特点。材料和方法:对46例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学征象进行观察并对全部病例的双侧髓关节做测量。结果:影像学特点包括骨骺硬化、变扁、碎裂、囊变和关节半脱位、股骨颈变粗及干骺增宽。测量结果为颈干角(CDAngle)、HE角及臼/头(A/F)比值减小,髋关节内侧间隙(CMS)和身体中轴至股骨头中心的距离(BC—FH)增大。结论:在局部血洪障碍及骨与关节内压力显著升高的基础上发生臼头对合不适应及髋关节受力方向偏移为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的主要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对比研究及检查途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目的 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FHN)的MRI、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X线平片 4种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敏感性和准确性 ,建立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途径。方法 分析和总结 4 2例 6 6髋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早期 (FicatⅠ~Ⅱ期 )成人FHN病人的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同期行MRI、CT、SPECT和X线平片检查。结果  (1) 6 6髋中 ,6 3髋股骨头MRI出现“线样征” ,其中 32髋为单线征 ,2 1髋为双线 ,10髋为三线。CT上对应部位显示为较模糊的高密度硬化线 33髋 ,高密度硬化线内侧伴行低密度带 9髋 ,软组织低密度线伴两侧高密度硬化线 4髋 ,未成线的高密度硬化斑点 13髋 ;SPECT上呈环形和弧形放射性浓聚带 38髋 ;X线平片上硬化条带 2 3髋。 (2 ) 6 6髋中 ,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MRI上“线样征”、CT上承重区周围高密度硬化线、SPECT上股骨头基底部或颈部环形和弧形放射性浓聚带以及X线平片上模糊硬化带相互对应 ,为诊断早期成人FHN的特异性征象。综合比较对早期成人FHN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MRI最高 ,其次CT和SPECT相当 ,X线平片最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CT测量建立成人正常股骨头前缘与髋臼前唇连线延长线间距的正常值标准.方法 对已行盆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而无髋关节疾患的333例病例,进行薄层骨算法重建、图像MPR后处理,测量股骨头与髋臼前唇连线延长线间距、髋关节前、后间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人正常股骨头前缘与髋臼前唇联线延长线间距正常值范围,男性-1.36~4.12mm,平均1.38mm,标准差为1.40mm;女性-2.09~3.67mm,平均0.79mm,标准差1.47mm.成人正常髋关节前间隙正常值范围,男性1.13~4.35mm,平均2.74mm,标准差0.82mm;女性0.94~4.32mm,平均2.63mm,标准差为0.86mm.成人正常髋关节后间隙正常值范围,男性0.7~3.44mm,平均2.07mm,标准差0.70mm;女性0.6~3.26mm,平均1.93mm,标准差0.6gmm.结论 成人正常股骨头前缘与髋臼前唇连线延长线间距正常值范围,男性-1.36~4.12mm,女性-2.09~3.67mm;髋关节前间隙,男性1.13~4.35mm,女性0.94~4.32mm;髋关节后间隙,男性0.7~3.44mm,女性0.6~3.26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