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傅通敷(fū).涂;敷布.《荀子·成相》:“禹傅土,平天下”.《后汉书·华佗传》:“傅以神膏”.〔例〕《诸病源候论·伤寒登豆疮后灭瘢候》:“所以宜用消毒灭瘢之药以傅之.”《诸病源候论·牙齿痛候》:“此则针灸不瘥,傅药虫死,乃痛止.”倍通背(beì).违反;违背.《礼记·缁衣》:“信以结之,则民不倍”.《墨子·非儒》:“倍本弃事而安怠傲”.〔例〕《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病人有强弱相倍也.”受通授(shòu).授予;给予.《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因能而受官”.《宋书·垣护之传》:“岂是朝廷受任之旨?”〔例〕《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虫居其间,又传受余齿,亦皆疼痛.”长通常(cháng).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茅檐长扫净无苔.”〔例〕《医林改错》:“随胎衣而  相似文献   

2.
<正> 虑通伏(fǔ).隐伏.《说文解字》:“虑,虎貌.”段玉裁引《颜氏家训》语注曰:”是虑与伏古来通.”〔例〕《素问·气厥论篇》:“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张介宾:“虑瘕者,谓其隐伏秘匿,深沉不易取也.”亦通易(yì).食易,病名.《说文解字注》:“(亦)或假为易.”《列子·黄帝》:“二者亦知”句,张湛注曰:“亦当作易.”《释文》:“亦本作易.”〔例〕《素问·气厥论篇》:“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丹波元简注:“亦,易也.即跛易、痿易、狂易之易.”沈通沉(chén).与浮相对,沉没.《诗·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沈载浮.”《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例〕《黄帝内经太素·顺养》:“是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其根,故与万物沈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  相似文献   

3.
<正> 齐①通脐(qí)。《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杜预注:“若噬腹齐,喻不可及。”〔例〕《素问·腹中论》:“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素问·奇病论》:“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②通剂(jì)。调剂;药剂。《韩非子·定法》:“医者齐药也”。《礼记·少仪》:“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郑玄注:“齐,谓食羹酱饮有齐和者也”。〔例〕《素问·汤液醪醴论》:“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素问·玉版要论》:“其见深者,必齐主治”。反通返(fǎn)。回,归。《国策·卫策》:“智伯果起  相似文献   

4.
<正> 接(通捷(jié)。速;敏捷。《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杨倞注:“接读为捷”。〔例〕《太素·知官能》:“接疾辞者,可使传论而语馀人”。(《灵枢·官能》作“捷”。)兑通锐(ruì)。锐利;尖锐。《荀子·议兵》:“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则溃。《史记·天官书》:“下大,上兑”。〔例〕《难经·十五难》:“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  相似文献   

5.
<正> 方通放(fàng).放发.《周礼·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郑玄注:“方相犹言放想.”《庄子·天地》释文:“方亦作放.〔例〕《素问·诊要经终论篇》:“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揣通团(tuán).积聚貌.马融《长笛赋》:“冬雪揣封乎其枝.”〔例〕《针灸甲乙经·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故阴阳合揣而精明也.”定通正(zhèng).正在,正当;端正正.《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史记·五帝本纪》作“以闰月正四时.”〔例〕《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倞通劲(jìng).强,有力.《说文解字》:“惊,强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谓倞,假借为“勍”.按“勍”  相似文献   

6.
一、藏象《素问·五脏别论》: “……女子胞……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府。”《素问·奇病论》:“胞络者,系于肾……。”《素问·热论》:“厥阴脉循阴器络予肝。”《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咏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相似文献   

7.
<正> 从通纵(zòng).放纵;纵使,即使.《荀子·性恶》:“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例]《灵枢·师传》:“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亡通无(Wú).没有.《论语·颜渊》:“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论语·雍也》:“今也则亡”.[例]《温病条辨叙》:“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为耻”. 有通又(yòu).表示进一层,加上.《诗·邶风·终风》:“终风且噎,不日有噎”.《孟子·尽心下》: “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例]《针灸甲乙经序》:“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偏次”.  相似文献   

8.
“瘾疹”一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少阴有余,皮痹瘾疹。”其后,《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诸病源候论》所说“风瘙瘾疹”、《千金》所谓“风矢”、《外台》所说的“风疹”等名,均指此症。发病原因,主要由于人体正气虚弱,致营卫不和,风邪从外侵入所致,如《诸病源候论》说:“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风邪虽为本病的主因,然必兼寒、热、湿等。瘾疹的症状,如  相似文献   

9.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均可归纳为祖国医学的积聚、疒徵 瘕范围进行辨证论治。《金匮要略》中说“积者脏病也 ,终不移……”《诸病源侯论·疒徵 瘕候》中说 :“疒徵 瘕者 ,皆由寒温不调 ,饮食不化 ,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 ,直名为疒徵 ……”。《素问·骨空论》中说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疒徵 瘕”。《灵枢·水胀篇》中说 :“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血不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杯子 ,月事不以时下”,《诸病源候论》中说 :“八瘕者 ,皆胞胎生产 ,月水往来 ,血脉精气不调之所生也。”又说…  相似文献   

10.
“医疗体育”就是以各种特定的医疗体操(包括呼吸操),气功、按摩和器械体操(功能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从而达到保健、防病治病和康复的目的我国古医书虽无“医疗体育”的术语记载。但考证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道枢·太清养生篇》、《道枢·契真篇》、《诸病源候论·白发候》中的“养生方导引法”、《素问·上古天真论》、《夷门广牍·导引诀》和马王堆的《导引图》……等,都有导引的记载。古代导引之意,就是“宣导气血、伸展肢体、引治疾病”或是“导引令和、引导令柔”。从“导引”内容和方法来看,包括有肢体体操、呼吸操(吐纳),气功(养生法)、按摩(明代后称推  相似文献   

11.
“肾主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相似文献   

12.
痔(zhì音志) 《素问·生气通天论》:“肠澼为痔”。痔,指肛门部位的疾患,姚止庵注:“痔者,肛旁窦也”。按本篇所论,其病因当为饱食不已,热毒蓄积,损伤肠胃而利下脓血;利下日久,湿热旁流则为痔。强力《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相似文献   

13.
针灸有关祛淤活血法的运用,是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宛陈则除之”。《素问·针解篇》说:“宛陈则除之者,出其血也”的治疗法则。宛即积也,陈即久也,言络脉之中血积而久者,应该放出恶血。《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  相似文献   

14.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15.
浅谈《内经》尚阳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内经》把阴阳置于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同等地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但是《内经》在论述其相互为用关系的同时,又特别重视阳气在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中的主导作用,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通篇专论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及阳气失常致病情况。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种“尚阳”思想无疑是受先秦汉初人文社会及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深重之故,亦与当时中原地区气候寒冷有些许关联[1]。一、《内经》尚阳思想与自然环境的关…  相似文献   

16.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举痛论》云:“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此指汗证或因阳气蒸发津液所致,或因腠理不密导致津液外泻而来,笔者根据这这些理论用调节阴阳和固密腠理之法治疗汗证,颇觉得心应手。现举验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泾溲不利”出自《素问·厥论篇》及《素问·调经论》。《厥论篇》曰:“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瘦不利……”《调经论》云:“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调经论》王冰注:“泾,大便。溲,小便也。”《素问识》则云:“泾溲即是小便。溲者,二便之通称,  相似文献   

18.
第二章妇女的生理特点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掌握胞宫的位置、生理作用和它与脏腑、经络、天癸的关系;月经的生理和产生的机理。名称:胞宫一名,见《圣济总录》一百五十一卷。亦名,①女子胞,见《素问·五脏别论》;②胞,见《灵枢·水胀第五十七》;③子处,见《灵枢·五色第四十九》;④子宫,见《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⑤子脏,见《金匮要略·妊娠病脉证并治》;⑥胞脏,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位置:带脉之下,小腹正中,前有膀胱,后有直肠,下口连接阴道。属性:为奇恒之府。它既有藏又有泄的功能。非经期,藏精气而不泄,精气充实,  相似文献   

19.
<正> 瞑通眠(mián),睡眠.《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郭象注:“坐则据梧而睡.”〔例〕《灵枢·营卫生会》:“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针灸甲乙经·营卫三焦》:“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而夜不得瞑.”遵循通逡巡(qūn、xún).《庄子·至乐》“蹲循勿争”句,郭庆藩注:“蹲循即逡巡.”(“蹲循”与“遵循”通)〔例〕《黄帝内经太素·气穴》:“黄帝捧手遵循而却曰……”杨上善注:“遵循,音逡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果通裹(guǒ)包裹.《尔雅·释鱼》:“前弇诸果.”《释文》:果,文作裹.”〔例〕《灵枢·寿天刚柔》: “皮与肉相果则寿,不相果则夭.”(《针灸甲乙经》卷六第十一正作”裹.)《灵枢·师传》:“目下果大,其胆乃  相似文献   

20.
略论脏腑表里相关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表里相关学说,又称脏腑相合学说,它是中医脏象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内经》,发挥于后世。《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