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估CT导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1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为细菌性肝脓肿及1例结核性肝脓肿行穿刺引流及抗生素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达到临床痊愈。结论:本方法是治疗肝脓肿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导引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从1996-2004年对18例肝脓肿患者进行CT导引经皮穿刺抽液注射抗生素或阿米巴药物。在局麻下操作,随访问隔为治疗后的1、3、6个月,随访手段为B超或CT。结果:18例病人的经皮穿刺抽液注射素或阿米巴药物过程全部成功,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结论:经皮穿刺抽液加注射抗生素或阿米巴药物治疗肝脓肿方法,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我们认为应作为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或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璟  葛星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5):831-831
目的:了解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观察。方法:5例在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6~68岁。均进行CT及临床确诊。结果:成功为5例患者在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总有效率100%。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方法直接、安全、简便、有效,是目前治疗肝脓肿最有发展前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本组20例肝脓肿患者,均经临床、生化和影像学(CT)检查确诊为肝脓肿,行CT引导下定位穿刺抽吸并置管引流.脓肿位于肝左叶6例,肝右叶9例,肝2叶5例.结果 14例为单个脓肿,6例为多发脓肿,单个脓肿经1次抽吸后脓肿完全消失9例,1例经2次抽吸基本消失,多发或多房脓肿穿刺先抽较大脓肿,后抽较小脓肿,或分次抽吸,20例均放置引流管并冲洗,平均引流置管时间为19.2 d,所有患者至随访截止日未见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足治疗肝脓肿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军  何晓琴 《西南军医》2011,13(1):19-21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明确并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36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中置管,术后定时冲洗并积极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结果 36例肝脓肿患者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经B型超声或CT复查脓肿消失,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住院费用低、疗效肯定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在肝脓肿穿刺介入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介绍CT导引定位,脓肿抽吸冲洗方法,对20例穿刺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0%)病例经一次介入治疗脓肿完全消失。结论:此技术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疗效高,是肝脓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CT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确诊的27例肝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行CT定位下穿刺置管,对肝脓肿行持续引流及抗生素冲洗,随访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7例肝脓肿患者经过置管引流冲洗后,1月内症状消失,治愈率达100%,疗效满意.结论 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创伤小、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分析肝脓肿发生的原因,总结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4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脓腔引流术,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脓液分别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脆弱拟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经抗菌药物及引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脓腔吸收2例,明显缩小2例。3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存活,1例患者于引流术后3个月因脑梗死死亡。结论 CalliSpheres DEB-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并发肝脓肿且原因较多,采用经皮穿刺脓肿引流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对118例确诊为肝脓肿的患者做好CT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前护理,每日用抗生素反复冲洗,观察引流液的情况,直至脓腔消失,拔除引流管。 结果118例肝脓肿患者,其中114例均影像学检查,脓腔消失,脓肿明显消失,体温正常,痊愈出院。 结论周密细致的护理工作对CT引导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的治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脓肿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检查手段很多如MR、CT、ECT、超声等。超声检查在这方面是很经济和有效的检查方法。我院通过超声检查肝脓肿给临床提供资料,经过手术证实有效符合率在90%以上,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材料与方法 本组26例肝脓肿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26~69岁,全部病例先经B 超和CT检查诊断肝脓肿,然后进行手术和在超声下穿刺诊治。最后诊断:阿米巴肝脓肿10例,细菌性肝脓肿12例,肝癌4例。方法:患者空腹仰卧在检查合,手持探头在左右肝区先纵、横、斜面探查,并分别计测…  相似文献   

11.
作者自1990年来开展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脏肿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62例患者男38例,女24例,年龄20岁~68岁,平均42.8岁。临床症状为肝区痛或持续性胀痛。肝肿大42例,伴肝区叩击痛。其中单发脓肿59例,多发性3例。左叶脓肿19例,右叶43例。脓肿液培养大肠埃希氏菌9例,铜缘假单胞菌4例,变形杆菌8例,消化链球菌10例,脆弱粪杆菌7例,金色葡萄球菌2例,无菌生长14例。脓肿声像图表现:肝内病变区出现无回声暗区,呈圆形,椭圆形,直径大小不一,其内可见散在光点,液区周…  相似文献   

1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7例肝脓肿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通过CT扫描确定脓肿的位置、穿刺途径、角度及深度后,进行穿刺直接抽吸或置管引流,其中7例行穿刺直接抽吸脓液1—3次,20例行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结果:27例行穿刺37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路径包括腹前壁18例(25次)、侧壁4例(7次)、后壁5例(5次)。共放置引流管21根。随访13—46天,症状明显好转、病灶缩小或消失26例,治愈率96.3%(26/27)。1例引流15天后转入手术治疗。并发症:置管过程中脓肿破入腹腔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可大大缩短病程,创伤小,操作简单,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技术要领,成功率、治愈率高,并发症少而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脓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HACE)后正常肝实质并发脓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6例肝癌患者经HACE术后,正常肝实质内形成脓肿。明确诊断后,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脓肿引流和对脓腔进行抗菌素灌洗。结果 4例患者脓肿愈合,2例患者脓腔明显缩小。结论 分析肝内脓肿形成的主要原因为:(1)胆道损伤;(2)门静脉内癌栓形成;(3)胆囊动脉及胆道周围动脉丛的栓塞。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脓肿引流及选用敏感抗菌素每天对脓腔进行灌洗是治疗HACE术后并发肝脓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猪尾巴导管在CT引导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肝脓肿的治疗原则是引流。传统的方法是经手术切开引流,近年来经皮穿刺引流术逐渐成熟,已成为目前治疗肝脓肿的首选方法,我院应用血管造影用“猪尾巴”导管在CT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1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38~75岁。经脓液培养证实为细菌性肝脓肿,9例合并胆道结石,其中2例为术后发病:1例为胆囊切除术后,1例为肝癌术后。脓肿最大直径约为14.5cm,最小直径约为3.2cm。脓肿位于右肝8例,左肝2例。二、仪器与材料采用SIEMENS SOMATOM全身扫描仪,层厚5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临床疗效。方法:对1999~2009年6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结果:有效率100%,仅1例经B超引导穿刺抽脓后痊愈。结论:临床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方法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阑尾周围脓肿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与直接冲洗治疗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对52例肝脓肿患者,63个病灶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小于5cm的脓肿直接穿刺抽吸治疗,大于5cm的肝脓肿置管引流。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全身支持营养,心理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结果:52例患者的63个病灶完全治愈,穿刺术后24小时无不良反应,4周治愈率达到78%,8周治愈率达到83%,6个月治愈率达到100%,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抽吸冲洗治疗肝脓肿,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取代外科手术治疗肝脓肿。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引流对肝脓肿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降低病死率、并发症率,缩短住院时间的方法.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1例肝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对确诊肝脓肿患者,充分抗感染治疗的同时,CT评估病灶液化情况,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引流,分析治疗后的病死率、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21例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死亡,病死率为1.6%,影响患者死亡率的因素为高龄、基础疾病,脓肿直径及实性成分;2例患者穿刺引流后出现肝周脓肿、腹壁脓肿,并发症率为1.6%,对并发症积极处理后达到临床治愈,影响并发症率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操作欠妥;119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98.3%,平均住院时间为(15.1±6.0)d.影响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为:脓肿个数X6(r=0.232,P=0.021),脓肿大小X7(r=0.26,P=0.005),白细胞计数X8(r=0.238,P=0.009).进一步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与住院时间相关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方程为:Y=-3.438+3.055X6+0.527X7+0.297X8,F=5.819,R2=0.416.性别、年龄、糖尿病、致病原菌种类、脓肿位置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术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具有病死率低,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抽吸、冲洗治疗肝脓肿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35例肝脓肿进行抽吸及冲洗治疗,冲洗液采用庆大霉素与甲硝唑混合溶液。结果 本组35例肝脓肿中多房脓肿8例、单房脓肿27例;其中8例脓肿腔内见有气体。经过一次抽吸冲洗治愈者25例,二次治愈者4例,三次治愈者6例。抽吸冲洗出脓汁的量在35mL-760mL。绝大部分病人治疗后于当日体温恢复正常。5例未住院,其余30例病人住院时间平均6.5d。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脓肿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定位准确、损伤小、适应性广泛、便于广泛推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与CT两种方法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肝脓肿患者120例,行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结果 A组69个脓肿,B组67个脓肿,A组的穿刺操作时间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穿刺1次成功率和穿刺2次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行穿刺3次的患者,B组穿刺3次成功率为4.48%(3个脓肿);A组的整体治愈率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60例肝脓肿穿刺引流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者共5例,发生率为8.33%,其中发生药物渗漏者1例,引流不通畅者2例,腹腔中伴有出血者2例;B组60例肝脓肿穿刺引流治疗后出现并发症者共6例,发生率为10.0%,其中发生药物渗漏者2例,引流不通畅者3例,腹腔中伴有出血者1例,A、B两组穿刺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6903,P0.05)。结论 CT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整体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超声相对而言费用更低、且更加方便,穿刺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自1988年以来,我们应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了41例腹部脓肿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其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18~74岁,平均462岁。其中隔下脓肿2例,肝脓肿17例,腹膜后脓肿1例,肾脓肿2例,阑尾脓肿13例,盆腔脓肿6例。采用日本Alok。ssd—280LS型超声仪,穿刺探头频率3.SMHZ。穿刺抽脓冲洗注药使用18G带针芯粗针,穿刺置管引流选用多侧孔导管针。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视病灶所在部位不同选用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使病变清楚显示后再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