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被认为是AD的毒性来源。Aβ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集中在小胶质细胞(MG)上。自1970年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参与炎症和神经损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子和促进因素〔1〕。MG在AD神经病理变化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本文就MG在AD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机制主要是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钙离子超载等〔1,2〕。中药有效成分可从多个方面发挥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1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神经毒作用兴奋性氨基酸(EAA)主要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与Glu的大量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改变.构成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现在普遍认为AD主要是由大脑特异区域的Aβ神经毒性蓄积所引起[1].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吞噬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主要类别,几乎囊括了胶质细胞的所有功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大量活化的AC[2].活化后形成的反应性AC既产生和释放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炎症因子、补体蛋白等,参与AD的病理过程[3].<中作者简介一>=王琦(1962-),男,教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的最常见病因,我国AD患者群体巨大,AD防治势在必行。淀粉样蛋白斑块靶向治疗的失败让毒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s)学说愈加醒目,体内、外试验证明AβOs的神经毒性可能是AD病理改变的原因。本文主要阐述AβOs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策略,旨在更好地了解AD与AβO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障碍,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的形成及神经元细胞和神经突触的丢失。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导致NFTs形成。AD的形成和发展与Aβ毒性、氧化损伤、炎症反应等原因导致的神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智能衰退和行为紊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引起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AD主要病理特征老年斑(senileplaque,SP)的核心成分,目前认为Aβ神经毒性作用是各种原因引起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Alzheimer病的血管病因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病(AD)患者的血管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使人 们对AD患者的神经变性及其与脑血管病变的因果关系产生怀疑:脑血管损害究竟是神经变性的原 因还是结果?文章对血管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Alzheimer病的血管病因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zheimer病(AD)患者的血管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使人们对AD患者的神经变性及其与脑血管病变的因果关系产生怀疑:脑血管损害究竟是神经变性的原因还是结果?文章对血管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影响,探讨美满霉素改善AD大鼠行为学的神经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满霉素治疗组,每组16只。通过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制作AD大鼠模型。美满霉素治疗组给予美满霉素(50 mg/kg)进行治疗。2 w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谷氨酸(Glu)含量;免疫荧光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GLT-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和第一次到达原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穿环次数明显减少,前额叶皮层Glu含量明显增加,GLT-1表达明显降低(均P<0. 05)。与模型组相比,美满霉素治疗组逃避潜伏期和第一次到达原平台的时间明显缩短,穿环次数明显增加,前额叶皮层Glu含量明显降低,GLT-1表达明显升高(均P<0. 05)。结论美满霉素可以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美满霉素上调前额叶皮层GLT-1表达、降低突触间隙内Glu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斑 (SP)是 Alzheimer病 (AD)患者脑内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而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Aβ)是 AD的核心成分 ,被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 AD的共同途径。本文就有关 Aβ的神经毒机制假说作一综述。1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为了证实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Kowall等将 Aβ注入大鼠或猴的大脑皮质中 ,发现注射部位发生组织坏死 ,周围神经元缺失及神经胶质增生 ,并与剂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且 Aβ诱导的神经元退行性变与 AD的病理改变十分相似。刘辉等 〔1〕应用凝聚态 Aβ进行大鼠海马齿状回背侧细胞带微量注射 ,发现Aβ注射后大鼠迷宫…  相似文献   

1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渐进性认知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多病因病或临床综合征,有其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其病因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具备AD所有特征的理想动物模型。理想的AD动物模型应具备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具备AD主要的神经病理学特征-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及突触丢失;2具备炎症、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其他AD病理特征;3出现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如果一种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衰老是阿尔茨海默病(AD)进展的最大风险,近十年对AD及炎症机制研究不断增加。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启动炎症反应,激活小胶质细胞(MG),募集星型胶质细胞,引起与神经、突触损伤有关的细胞因子、化学因子、活性氧(ROS)和神经毒性因子的释放~〔1〕。表达突变型双转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tau蛋白的小鼠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神经脱失,因此,设想通过增加炎性成分可能会建立更合理的AD模型。本文旨  相似文献   

13.
<正>β淀粉样蛋白(Aβ)是脑神经细胞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裂解产生的含有39~43个氨基酸的多肽,是形成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结(NFT)的主要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1]。抑制Aβ的沉积及其神经毒性,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根本途径。染料木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ER)发挥雌激素样功能,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  相似文献   

14.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退行性疾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大脑萎缩,脑组织内形成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及神经元丢失。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虽未完全明了,但与一些基因的遗传突变密切相关。因此,AD转基因动物模型应运而生,拓展了对该模型鼠的认识,从而对进一步深入探讨A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途径大  相似文献   

1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记忆障碍、认知功能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最终导致病人丧失基本生活能力。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从遗传、病理、生理、生化等方面对AD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究,比较公认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和tau蛋白假说。此外,随着对A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又有学者提出了神经炎症等假说。虽然关于AD的发病机制研究众多,但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神经病理变化有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脑萎缩和选择性神经元丢失。由于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当患者血清胆固醇增高时,AD的发生率随之增高。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同时,能降低痴呆发病率,改善认知功能,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时谷氨酸兴奋毒性及药理学对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EAA),特别是谷氨酸(Glu)大量释放、重摄取受阻及突触后膜EAA受体的过度激活是造成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被称为“兴奋毒性”学说,是近年来缺血性脑损伤神经机理研究的热点。现就脑缺血时Glu的释放、重摄取、受体激活、兴奋毒性机理以及对抗其神经毒性的药理学策略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剂L-单甲基-精氨酸(L-NMMA)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海马齿状回(DG)区的谷氨酸(Glu)含量,以及对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AD组、L-NMMA组,每组6只。AD组和L-NMMA组应用双侧卵巢摘除术结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法制备AD模型,之后在每次Morris水迷宫(MWM)训练前向L-NMMA组腹腔注射L-NMMA。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及脑部微量透析法,检测大鼠海马DG区Glu的含量,通过MWM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向大鼠DG区注射L-NMMA,观察其对AD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及大鼠DG区Glu含量的影响。结果 3组大鼠Glu的基础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AD组穿越原平台区次数明显减少(均P0.05);L-NMMA组与AD组比较穿越原站台区的次数明显增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均P0.05)。sham组和L-NMMA组Glu含量,在训练的第2、3天明显增加(均P0.05),其后又回到训练前水平;AD组Glu含量在训练过程中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L-NMMA可通过恢复空间学习过程中的海马DG区Glu的反应,改善A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丛艳彬~1,迟相林~(1,2)(1.青岛大学医学院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威海264423;2.山东大学医学院)通常所说的老年性痴呆主要是指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往认为,AD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神经免疫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及胆碱能递质系统功能紊乱等。近年研究发现,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同时也参与AD的发生和发展,而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调心方对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含量及其受体(NMDAR)之NRla、NR2a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羟延胡索酸(DHF)加FeCl3-ADP左侧脑室注射法,造成氧化损伤型类AD大鼠模型,HPLC荧光法测定鼠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RT-PCR法检测鼠脑NRla、NR2a mRNA水平变化,以及调心方对上述各项指标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模型鼠脑组织中的Glu含量及NRla、NR2a mRNA水平显著增高,调心方对此有明显的下调作用。结论 调心方能够通过下调AD鼠脑中G1u含量及其受体之NRla及NR2a mRNA水平,解除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以达到防治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