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起搏器电能耗竭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70岁。主因起搏器术后 6年 ,阵发性晕厥 3d入院。自述 6年前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多次发生晕厥在外院行心室起搏器 (VVI)置入术 ,起搏频率为 6 0 /min ,术后患者一切不适症状停止。本次主因 3d前上下剧烈起蹲活动后 ,出现晕厥 ,当时未曾在意 ,待病情缓解后 ,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示 :起搏器呈VVI工作方式 ,起搏器功能正常。在第 2、3d多次出现晕厥现象 ,随后就诊我院。门诊以“起搏器术后 6年 ,晕厥原因待查”收住。入科后查 :T36 /min ,P6 0 /min ,R2 0 /min ,BP12 0 / 80mmHg( 1mmHg =0 .133kPa) ,发育正常 ,神清语晰 ,头颅…  相似文献   

2.
贾邢倩  卢铖 《心电学杂志》2003,22(2):113-114
患者男性,65岁。5个月前曾因冠心病、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反复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植入DDD起搏器(起搏器参数:下限频率60次/min,上限频率120次/min,A-V间期220ms,总心房不应期450ms,心房电压0.4mV,心室电压0.2mV),术后经抗心律失常治疗病情好转。本次因腹泻、食欲不振1周入院。入院体检:BP130/85mmHg,心界不大,心率6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脐下略感疼痛。肝脾无肿大。心电图(图1A)示:窦性P-P频率62次/min,因自主节律快于起搏下限频率,本身存在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DDD双腔起搏呈VAT…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8岁。3年前因病窦综合征于外院安装ⅤⅥ型起搏器。近1年来频发晕厥10余次。体检:BP 105/75 mmHg(1 mmHg=0.133 kPa), 心界不大,HR 60次/min,律齐。临床诊断:病窦综合征,ⅤⅥ型起搏器安置术后,起搏器综合征。图1为入院时记录,上2行为Ⅱ导联连续记录,下行为同次记录的aVR导联。图示:起搏信号(St)顺序而规则出现,且均能带动心室而产生宽大畸形的QRS波群,起搏频率60次/min。每个心室起搏搏动均逆传激动心房产生逆行P波(P'在Ⅱ,Ⅲ,aVF 倒置,在aVR直立),且R-P'间期有短、长2种(St 至P'起点),短者为190 ms,长者为450-480 ms, 并逐渐延长。当R-P'间期长达480 ms时,激动下传夺获心室,形成aVR次起搏源性室性反复搏动, P-R间期300 ms。周而复始,规律出现,并使起搏节律重整而抑制脉冲发放,显示按需功能。相邻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行急诊PCI术的90例AI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起搏组(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和非起搏组(未植入临时起搏器)。观察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术前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后LVEF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舒张压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非起搏组比较,术后,起搏组心率[(85.20±9.06)次/min比(79.53±11.01)次/min]、收缩压[(123.51±27.79) mmHg比(113.04±15.42) mmHg]、LVEF [(59.53±8.55)%比(55.11±7.66)%]均显著减低,住院时间[(7.98±2.59)d比(9.89±5.45)d]显著延长(P<0.05或<0.01)。结论:临时起搏器在治疗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并无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患者,男,75岁,因头昏、黑蒙13d入院,2年前曾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外院住院治疗。查体:Bp165/65mmHg (1mmHg=0.133kPa),神志清楚,步入,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脏临界大小,HR35次/min,心律齐,无杂音。平静心电图及Holter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见图1)。于局部麻醉下, 经左锁骨下静脉通路置入MedtronicSVVI103单腔起搏器,起搏电极头固定于右心室心尖部,解剖位置与腔内心电图显示满意;术中测得起搏电压阈值0.5V、电流阈值0.8mA、阻抗 580Ω;起搏频率为60次/min。术后心电图示右束支阻滞图形 (见图2)。7d后经X线片及心脏超声复查,证实起搏电极仍位于右心室游离壁近心尖处。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为起搏心律、仍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2岁。5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外院安置VVI型永久性起搏器,术后能从事日常工作。本次因轻体力活动时发作胸闷并晕厥、伴呕吐1天就诊。体检:T 36.5℃,P40次/min,R19次/min,BP18/10kPa(135/75mmHg)。心电图(附图)示:频率为71次/min的起搏信号,其后绝大部分无QRS波群。可见窦性P波,P波频率为75次/min,并伴窦性心律不齐,其P波后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8岁,因快-慢综合征于2010年2月12日植入双腔起搏器(Zephyr 5826,美国圣犹达公司),参数如下:起搏模式DDD,下限频率50 次/min,休息频率45 次/min,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ost ventricular atrial refractory period,PVARP) 250 ms,心室后心房空白期(post ventricular atrial blanking period,PVAB)120 ms,起搏的房室间期/感知的房室间期(paced atrioventricular interval/sensed atrioventricular interval,PAV/SAV)350/325 ms,最大跟踪频率100次/min,最大传感器频率105次/min,心房颤动抑制( AF suppression)功能打开,超速起搏周期15,最大超速起搏频率105次/min.患者心悸时记录到心电图,为心房扑动伴间断心房起搏,不除外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起搏器程控时腔内电图,结合起搏器腔内电图特点考虑图1并非起搏器心房、心室感知功能不良,而是起搏器的AF suppression功能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报告患者6年前因三度房室阻滞置入圣犹大5256双腔起搏器,术后自我感觉良好,近5 d晨起起床时出现头晕伴黑蒙,无晕厥,无肢体活动不灵,无恶心、呕吐,休息后逐渐缓解,伴有起搏器周围肌肉跳动感,为求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入院。入院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步态正常。体温:36.3℃,脉搏:79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40/70 mmHg;听诊:心率:79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闭环式传感器与体动加速度传感器对情绪刺激引起的频率适应性反应。方法共91例患者植入Biotronic Protos起搏器,术后1个月,先后将起搏器程控为闭环式刺激方式(CLS)及体动加速度刺激方式(DDDR或VVIR),在相同情绪活动下,比较两种传感器引起的起搏频率改变。结果 91例患者中,28例起搏比例>75%,并有正常思维能力者纳入研究对象,在情绪试验2、4、6及8 min时间,CLS及体动加速度传感器引起的起搏器频率变化分别是(69.6±4.5)比(63.2±3.2)次/min,(77.6±6.1)比(65.9±5.1)次/min,(75.9±5.6)比(64.6±4.0)次/min及(69.1±5.4)比(66.2±5.0)次/min,各组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闭环式传感器对情绪刺激引起的起搏频率变化明显大于体动加速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患女性,64岁。8年前因头晕心电图示二度Ⅱ型窦房阻滞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现因时感头晕就诊。体检:BP125/75mmHg,心率61次/min,律齐,双肺(-)。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人工起搏器安置术后。心电图示:起搏心律,起搏信号规律出现,频率61次/min,每个钉样刺激信号紧随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后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