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大鼠胆汁及尿液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大鼠胆汁流量、大鼠胆汁及尿液中内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灌胃利胆排毒口服液后,以胆汁流量的变化研究利胆排毒口服液是否有利胆作用;收集胆汁及尿液,采用显色基质法测定内毒素含量。结果给药前20分钟内,胆汁流出总滴数(x±s)为(15.5±3.5)滴,给药后20~40分钟较药前增加(4.5±1.5)滴,(P〈0.05);给药后40~60分钟较药前增加(5.5±2.5)滴,(P〈0.05),说明利胆排毒口服液有显著的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对照组与用药组胆汁中内毒素的含量分别为(84.3±12.1)EU/ml,(51.7±14.4)EU/ml,(P〈0.05);对照组与用药组尿液中内毒素的含量分别(17.2±2.1)EU/ml,(12.5±1.6)EU/ml,(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药组胆汁及尿液中内毒素的含量均明显下降。结论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实验动物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增强大鼠体内内毒素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胆排毒口服液抗兔内毒素血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家兔内毒素血症的解热作用.方法 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制备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利胆排毒口服液对模型动物体温变化的影响;用定量检测微量内毒素鲎试验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 3h体温反应高度及5h体温反应指数在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兔灌服利胆排毒口服液后,可减少血浆LPS含量,降低血浆TNF-α水平.结论 利胆排毒口服液对兔内毒素血症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胆排毒口服液体外抗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明向  章晶  陈科力 《中成药》2007,29(10):1506-1508
利胆排毒口服液是我们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自主研制的以茵陈蒿汤与大承气汤合方的加减方。动物实验表明,其能明显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内毒素血症兔体温、血浆内毒素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等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验证其疗效,我们对其进行了体外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1材料1.1药物与试剂利胆排毒口服液自制(含茵陈、栀子、大黄、甘草、芒硝等药味),每1 mL含生药量1 g。全部药材均购自湖北省中医院,并经过湖北中医学院陈科力教授鉴定。冻干大肠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北京生物制品检验所,150EU/支,批号2004-11);鲎试剂…  相似文献   

4.
<正>学者认为,多靶点的药物治疗可能是内毒素性休克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1-2]。中药具有多靶点作用,对内毒素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利胆排毒口服液是我们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动物实验表明,其用于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该口服液配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7100511818.6)。为保证该制剂的质量,我们对其进行了质量标准制订研究。1仪器与试药1.1仪器Waters 6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消炎利胆口服液的利胆、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利胆试验观察消炎利胆口服液的利胆作用,用小鼠耳肿胀试验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消炎利胆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该制剂可提高小鼠胆汁分泌量;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炎症可降低其毛细血管通透性。结论:消炎利胆口服液有利胆、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胆祛石口服液溶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人胆固醇和胆色素胆石植入兔胆囊内 ,观察利胆祛石口服液的溶石作用。结果表明利胆祛石口服液对胆固醇结石溶石作用显著。体外溶石结果表明 :利胆祛石口服液对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有溶石倾向 ,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疏肝利胆排毒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临床疗效. 方法 58例W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疏肝利胆排毒汤治疗,对照组服用青霉胺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尿铜、角膜色素环(K-F环)、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氧化酶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68%,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且相关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结论 中药疏肝利胆排毒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安全有效,有可能改善体内铜浊毒邪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8.
复方清胆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胆系感染胆石症,具有清热解毒、抗感染、抗休克、利胆排石、疏通梗阻等作用。动物实验提示,本品能退热、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内毒素性低血压和受损的心肌功能、利胆、改变胆囊压力和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强十二指肠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内毒素口服液对实验鼠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肠管运动在体实验法测定小鼠排便时间及频率和肠推进运动。结果抗内毒素口服液使排便时间加快,次数增加,便稀且不成形,能明显促进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结论抗内毒素口服液对实验动物有明显的泻下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抗内毒素口服液有促进在体动物肠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胆合剂降解大肠杆菌内毒素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镜的方法观察了利胆合剂、多粘菌素 B 对 O_(111)B_4大肠杆菌内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利胆合剂可将内毒素原具有很多分支的长链状结构裂解成短杆状或短片段,部分发生完全解聚。其形态学改变类似多粘菌素 B 的作用。结果提示,利胆合剂体外可使大肠杆菌内毒素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本实验结果或许能为利胆合剂的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藿砂口服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寒湿型IBS-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观察组予藿砂口服液治疗28 d,观察2组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的变化及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DAO、D-乳酸、内毒素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DAO、D-乳酸、内毒素以及各项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藿砂口服液可以改善IBS-D患者症状,降低血清中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叙述消炎利胆汤经剂型改革制成利胆口服液的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利胆口服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合剂项下规定及运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中药的方法,控制利胆口服液的质量。结果利胆口服液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可控。结论利胆口服液质量稳定,携带方便,避免了汤剂煎药麻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李常青  温韶  詹少锦 《新中医》2004,36(4):38-39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45例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对照组30例口服齐墩果酸片。疗程均为3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 HBeAg、HBV-DNA的阴转率为25.0%、2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降酶、退黄作用,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慧英 《光明中医》2009,24(9):1756-1757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口服液和妈咪爱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母乳性黄疸病例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口服液和妈咪爱,检测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下降至102μmol/L以下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及降至102μmol/L以下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与妈咪爱联合应用治疗母乳性黄疸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了停喂母乳时间和光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强肝利胆口服液为本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并获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应用。该药功能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滋阴补血,具有抗病毒、降低血清胆红素、恢复肝功能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其有效性,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笔者选择68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霞  韩姗姗  丁樱  陈文霞 《河南中医》2019,39(6):871-877
目的:分析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中英文网络检索清肝利胆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an Fang)、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5月1日,收集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运用Cochrane推荐的风险评估量表(risk of bias,ROB)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用Rev 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Meta分析显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光照疗法、肝酶诱导剂、益生菌及其他对症治疗)与单一西医疗法在有效率、日均胆红素浓度、治疗天数、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末血清胆红素水平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共7项研究425例中提及了19例轻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腹泻、少量皮疹,均在停药后自行消退。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浓度,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纳入原始研究数量少且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运用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7.
金灯山根口服液抗感染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灯山根了液抗感染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抑菌实验,抗大肠杆菌内毒素感染,小鼠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测定等实验。结果:金灯山根口服液的药效作用可能并不主要在于直接抑菌而在于调动机内其它抗感染机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对霉素的耐力,可能是金灯山根口服液用于治疗咽部急性感染的作用机理之一,结论: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药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愈黄汤(口服液)具有“排毒解毒,清热祛湿,利胆退黄”的功效,治疗小儿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300例,与茵栀黄、肝素乐对照组20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周内有效率及临床基本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说明愈黄汤治疗小儿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口服液药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陈澍禾 《中成药》1992,14(6):26-28
观察了小柴胡汤口服液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口服液有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踝关节水肿(p<0.05),保护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急性肝功能损害,有极显著降低血清SGPT及LDH的作用(P<0.01)。对家兔发热反应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小柴胡汤口服液对小鼠兔疫反应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可促进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及增强鸡红细胞所致的迟发性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0.
蜂胶左金丸含药血清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研究蜂胶左金丸含药血清抗Hp的作用。方法:经灌胃给药后,采集分离大鼠血清,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对3种不同处理(新鲜未灭活、新鲜灭活、冰冻后血清)后含药大鼠血清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用不同剂量3种不同处理的含蜂胶左金丸血清对幽门螺旋菌(HP)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新鲜未灭活含药血清抑制Hp作用较新鲜灭活血清强;冰冻后血清抗菌作用降低。结论:在含药血清体外抑菌实验中,抗菌效果以使用新鲜未灭活血清为最好,灭活及冰冻3周的血清的抗菌效果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