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三焦气化失调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主,因虚致实,由实更虚。临床主要表现有病程长达1年以上,呈缓慢进行性,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近年来,对慢性肾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调整免疫功能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辨证施护措施,收到较好效果。下面介绍辨证施护的要点。1 扶正祛邪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机体健壮时抗病能力强,不易受邪致病。慢性肾炎患者脾肾本虚,水…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多属中医学水肿、腰痛等范畴,后期可属虚劳范畴。其发病多为本虚标实(脾肾亏损,外邪侵袭)。脏腑功能不足,导致湿浊停滞、瘀血内阻,而湿热瘀毒又反过来损伤正气,正虚邪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使疾病缠绵难愈。现简述辨证治疗与体会如...  相似文献   

3.
韩子江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内科常见疾病,西医治疗无甚度策。我院韩子江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其应用自拟坤草茅根汤群治急性肾小球肾炎,收效显著,现总结如下。互.辨证施治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风水”范畴。韩老师认为,本病系因外邪侵袭,客于肺卫,致肺炎宣降,通调失职,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溢于肌肤而成。病之初起,风寒湿热等邪侵袭肺卫,继而外邪由表及里,影响脾肾,导致水湿停聚,精微不固;久病不愈则病邪人络,水瘀互结,正气亏虚,致使疾病缠绵难愈。正如《诸病源候论》所云:“水肿之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  相似文献   

4.
根据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涉及到的祖国医学病证有多方面,但从浮肿这一主要常见的特异性症状来看,与“水肿”病的关系极为密切,为此,从“水肿”病探讨肾炎的防治,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祖国医学认为水肿病的发病原理,主要是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水液的功能失职,而致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三脏之中任何一脏功  相似文献   

5.
谌运甫诊治慢性肾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虚劳”等范畴,我省已故著名老中医谌运甫教授业医60余载,经验甚丰,擅长治疗肾病。谌老对于慢性肾炎,提出了“肾性水肿”学术观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诊疗特色。笔者曾有幸待诊数年,受益匪浅,现总结其要,以示同道。谌老对慢性肾炎,提出了“肾性水肿”的学术观点。先生认为,这类水肿的发生虽与肺、脾、肾三脏调节功能有关,但其本乃是肾和肾脏实质的病理变化所引起。肾脏为病,功能自然低下,故出现肾不主水,水失其治而肿,肾虚摄纳无权,精气外泄而见尿中蛋白等症。在肾阳虚损,肾功受累的影…  相似文献   

6.
王秀芝 《北京中医》2005,24(1):28-29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等病证范畴,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致病。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因为六淫之邪乘虚而人,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不能只重视脾肾虚损之本,而更要重视对湿热、热毒及血瘀实邪之标的治疗,要标本兼顾,虚实分明;同时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与机理。方法:60例CGN患者开放性分为治疗组(推拿疗法配合慢肾汤)和对照组(慢肾汤),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推拿疗法配合慢肾汤治疗CGN总有效率高(86.7%),且能明显减少24小时尿蛋白量,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推拿疗法配合慢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肾炎从肺论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起始于肺卫受邪;慢性肾炎常因肺虚感邪而复发或加重,以致迁延不愈;水肿缘于肺失通调;肺脾气虚、肺肾两虚使蛋白尿经久不消。故肾炎治肺可澄源洁流,使治节有度,水道通调,增进肾之分清泌浊,消除水肿、蛋白尿。治法包括清肺、宣肺、益肺,并与利水渗湿、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法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祖国医学中可找到类似水肿的描述。如《灵枢·水胀》篇有“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内经·素问》里亦载有“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寝汗出憎风”。说明古代医家对肾炎水肿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肾炎水肿通常由肺、脾、肾三脏机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所致,故辨证治疗必须调整肺、脾、肾三脏和三焦气化功能。笔者临床所见,肾炎水肿常有以下证型: 一、肺失宣降。多由外感风邪引起水肿,症见恶寒发热,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较常见的泌尿系内科病,它与急性肾炎在中医同属水肿证的范围。关于水肿证的发病机理,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若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或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津液;或肾阳虚衰,不能气  相似文献   

11.
1祖国医学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认识祖国医学古代文献中无此病名,然而其临床症状以水肿、血尿、蛋白质、高血压、肾功能减退为主,因此,可以从“水肿”、“血证”、“腰痛”、“眩晕”、“虚劳”等病篇中进行探讨。病机:多数学者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精不能正常输布,肺失宣发,牌失健运,肾失并合所致。水为阴邪,患者常有面色,神疲乏力,形寒舌淡胖等脾肾气阳两虚的兼证。治疗多用温阳利水法。水肿消退后或无水肿的病例,病机多属阴阳失调,气血不足,亦可阳伤及阴,肾及肝等情况。日久脏腑虚损,可产生水湿,邪浊和瘀血等…  相似文献   

12.
<正>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因肺脾肾对水液宣通输布功能失调所致。以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多由外感风邪,感受水湿,皮肤毒疮,饮食劳倦内伤所致。肾性水肿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发的水肿,属中医学"水气"病范畴。西医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系疾病。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对50例肾源性水肿患者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实施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肾病之一,属"水肿"、"腰痛"等范畴,宋立群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与脾肾虚损盈亏关系密切,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各种临床症状无不责之于脾肾功能的变化,宋立群教授据中医经典,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慢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健脾益气、补肾涩精、利水消肿的功效,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水肿为临床常见病证。祖国医学将水肿分为阴水与阳水两大类。关于水肿的病机,自《内经》以来,历代学者多归于肺、脾、肾三胜之功能失调。一般来说,外感而致之水肿,多为肺、脾功能失常所致,特别是肺气不宜是其关键,表现为阳水,属实证;内伤而致水肿,则多以牌、肾阳气之虚为主,表现为明水,属虚证。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即属于祖国医学水肿(阳水)的范畴。病变一般由上呼吸道感染,或由局部病灶感染后,短期内出现尿少,眼睑浮肿,后发至面部、下肢或全身水肿。尿液检查常发现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及管型,血压可有不同程度升…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虚劳"、"尿血"等病证范畴,是由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致病.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因为六淫之邪乘虚而入,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不能只重视脾肾虚损之本,而更要重视对湿热、热毒及血瘀实邪之标的治疗,要标本兼顾,虚实分明;同时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肾炎临床表现,涉及到的祖国医学病证有多方面,但从浮肿这一主要的特异性症状来看,与“水肿”病的关系最为密切。为此,从“水肿”病探讨肾炎的防治,是中西医结合研究本病的重要一环。祖国医学认为水肿的发病原理,主要是肺、脾、肾通调转输蒸化水液的功能失调。病变主脏在肾,但与肺、脾有整体关系。因此,治疗肾炎水肿,不但要治肾,还要治肺和治脾。实践证明,肾炎从肺施治,不仅适用于急性肾炎的水肿证,凡具有肺经症状的,皆可从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炎的中医治疗安化县中医院(413500)肖十蔚主题词肾小球肾炎/中医药疗法,肾小球肾炎/中医病机急性肾炎是急性发病的肾小球炎症。以血尿、蛋白尿伴有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及水钠潴留为其主要表现。目前认为肾炎是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所引起。本病在祖国医学中相...  相似文献   

18.
肾炎,是以全身水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祖国医学“水肿”、“肿胀”、“水气病”范畴。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疏风宣肺、补睥温肾、活血化瘀等法,以着重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为主,佐以利水之品,辨证治疗肾炎84例,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水肿、癃闭、淋证等病证久治不愈转化形成。主要病理机制是脾肾两脏受损,湿毒浊邪内停,病至后期,肾阴久亏,水不涵木,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盛下虚的复杂病情,在临床上从肝脾肾治疗取得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肾小球肾炎恢复期血尿的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肾小球肾炎恢复期血尿的证治进行探讨。认为肾小球肾炎恢复期血尿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而邪盛所伤,乃必要条件。在急性发作期多以正虚邪实为主,在慢性迁延期则以正虚为主。其辨证分型多分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下焦湿热、外感风热等5型。对其治疗,则以改良后的经验方四草二根汤结合辨证分型用药,气阴两虚型合用六味地黄汤加补气药,肝肾阴虚型合用六味地黄汤,脾肾两虚型合用金匮肾气丸(汤),若有下焦湿热者则合用清热利湿药,若夹外感风热则合用祛风清热解表之药。再结合辨证加减,在临床上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