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芍承气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赤芍承气汤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7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赤芍承气汤水煎剂,1剂/d,分2次口服,疗程两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ET)和死亡率.结果:赤芍承气汤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降低PT,升高PTA(P均<0.01);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TNF-α水平(P均<0.01);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P<0.05).结论:赤芍承气汤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等生化指标,降低死亡率.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减少血清内毒素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减轻了"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氨(NH3)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救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解毒凉血中药200ml保留灌肠,予对照组患者以同剂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5次/周,连续两周,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血氨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有非常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TNF-α活性与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TBil、NH3治疗后下降明显,PTA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解毒凉血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组)和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组)以及门诊体检无异常的60名健康者(健康组)为研究资料。分析3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差异和肝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蛋白(Alb)水平差异,再将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得出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血清HMGB1水平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P0.05)。健康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均P0.05)。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和ALT、AST、TBil水平均为正相关(均P0.05),和PTA、Alb水平均为负相关(均P0.05)。结论肝功能损伤越重,患者血清HMGB1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肝合剂保留灌肠(滴灌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阻抑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肝炎(亚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按分层均衡、随机分组设计:治疗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对照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治疗组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溶液保留灌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血浆内毒素(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3周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结论: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是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较优治疗方法.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有较好的阻抑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8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乳果糖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清内毒素(ET)、血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对照组升高(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ET、血氨、TNF-!、IL-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能够降低肝硬化患者ET和血氨,通过下调促炎因子TNF-!和IL-6水平,以达到缓解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B组31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每例患者共行血浆置换治疗3次,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后A、B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LPS的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治疗前IL-6、IL-8、TNF-α及LPS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B两组血清IL-6、IL-8、TNF-α及LP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B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紊乱状况,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胰Ⅱ号对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清胰Ⅱ号治疗组(30例),分别于入院第1天和第7天检测两组肝功能及血清TNF-α、IL-18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所恢复,但清胰Ⅱ号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0.01).治疗后两组血清TNF-o和IL-18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清胰Ⅱ号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清胰Ⅱ号对老年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介质TNF-α、IL-1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胸腺肽α1、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 6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酚妥拉明10mg,PHGF 1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胸腺肽α1 1.6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对照组(26例)给予PHGF 16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1月,分别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总胆固醇(Tch)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上升(P<0.01);治疗结束,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效降低血清TBil(P<0.01),升高PTA、Tch(P<0.05,P<0.01).2组病死率、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酚妥拉明、胸腺肽α1、PHGF联合治疗重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比较8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AFP水平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其中3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AFP水平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和AFP水平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3273.19±2060.83 vs127.63±110.63.35.50±18.59;2.13±1.20 vs1.18±0.43,0.80±0.18:130.98±244.51 vs20.40±12.68,7.50±1.23,均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N水平仅高于正常人(148.95±54.47 vs 120.70±18.35,P<0.05):HA、PⅢP和LN在生存组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组呈现上升趋势,AFP水平在生存组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死亡组急剧下降;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在亚急性组低于慢性组:重型肝炎患者HA与PTA、ALB、TBIL有较好的相关性(r=-0.372,-0.395,0.344,均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和AFP水平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3273.19±2060.83 vs127.63±110.63.35.50±18.59;2.13±1.20 vs1.18±0.43,0.80±0.18:130.98±244.51 vs20.40±12.68,7.50±1.23,均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N水平仅高于正常人(148.95±54.47 vs 120.70±18.35,P<0.05):HA、PⅢP和LN在生存组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组呈现上升趋势,AFP水平在生存组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死亡组急剧下降;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在亚急性组低于慢性组:重型肝炎患者HA与PTA、ALB、TBIL有较好的相关性(r=-0.372,-0.395,0.344,均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和AFP水平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3273.19±2060.83 vs127.63±110.63.35.50±18.59;2.13±1.20 vs1.18±0.43,0.80±0.18:130.98±244.51 vs20.40±12.68,7.50±1.23,均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N水平仅高于正常人(148.95±54.47 vs 120.70±18.35,P<0.05):HA、PⅢP和LN在生存组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死亡组呈现上升趋势,AFP水平在生存组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死亡组急剧下降;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在亚急性组低于慢性组:重型肝炎患者HA与PTA、ALB、TBIL有较好的相关性(r=-0.372,-0.395,0.344,均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对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基础上予以序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lb及PT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 0.05)。两组疗程结束后AST、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 0.05);两组疗程结束后PTA、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 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 0.05);两组疗程结束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 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2.58%,与对照组的12.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36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 6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进行治疗 ,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胆碱酯酶 (CHE)、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内毒素 (ET)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 ,比较重型肝炎不同期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 ,CHE、PTA显著上升 (P <0 .0 1) ;ET、TNF α、IL 8和sIL 2R明显降低 ,IL 10显著升高 ,IL 2水平无变化。重型肝炎早、中、晚期应用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存活率分别为85 .6%、70 %和 10 % ,人工肝治疗组总体存活率为 5 2 .8% ,显著高于对照组 ( 3 3 .3 % ) ,P <0 .0 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 ,早、中期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 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6例 ,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 14例 ,应用甘利欣等综合治疗 ,疗程为 1月。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的总胆红素 (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后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TBil降低、PTA上升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和对照组TBi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0 0 1,P <0 0 5 ) ,PTA明显上升 (P <0 0 1)。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降低胆红素、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好转组(n=26)和死亡组(n=23),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人血小板活化因子值,统计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结果: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85.71%(42/49),死亡组和好转组血清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ET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死亡组和好转组的血清PA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PA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AF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ET、PAF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P<0.05或0.01,OR=0.799、0.040、2.007),PTA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负相关(P<0.05,OR=0.015),其中以PAF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下降与肝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好转有密切关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治疗重型肝炎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重型肝炎HRS患者7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E治疗,观察组给予PE联合HDF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82.86%)高于对照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总胆红素(TBIL)、NH3、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Na+、K+等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TBIL、NH3、ALB、CHE、Na+、K+等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8、IL-10、TNF-α等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8、IL-10、TNF-α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联合HDF治疗重型肝炎HRS,与单独PE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近期治疗有效率。此外,还能够改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减少促炎因子,提高抗炎因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3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根据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将其分为重型组(27例)、中型组(32例)和轻型组(24例),检测3组患者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型组术前血浆ET、TNF-α、IL-10水平和术后第1天尿L/M比值均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 0. 05);术后1周,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P 0. 05),但重型组仍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 0. 05);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分别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0. 410、0. 322、0. 301、0. 314,P 0. 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作为临床上辅助评估患者病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HE)患者血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慢性重型肝炎并HE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3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乳果糖口服液保留灌肠,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数字符号试验(SDT)评分、血氨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白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4.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CT时间、SD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NCT明显缩短(P0.05),SDT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氨及LPS、TNF-α、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血氨及LPS、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HE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血氨及毒性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83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根据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将其分为重型组(27例)、中型组(32例)和轻型组(24例),检测3组患者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型组术前血浆ET、TNF-α、IL-10水平和术后第1天尿L/M比值均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 0. 05);术后1周,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之前均明显降低(P 0. 05),但重型组仍明显高于轻型组和中型组(P 0. 05);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分别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0. 410、0. 322、0. 301、0. 314,P 0. 05)。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尿L/M比值、血浆ET、TNF-α、IL-10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联系,可以作为临床上辅助评估患者病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4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TBIL、ALT、血氨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血清HBV DNA定量极显著降低(P〈0.005),ALB、PTA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半年随访,存活34例(70.8%)。结论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 β_1)及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动态变化,探讨其与重型肝炎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阐明ALSS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4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ALSS治疗前后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TGF β_1水平,用基质偶氮显色法和Griess法分别测定血清内毒素及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它们在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42例患者ALSS治疗前血清中TNFα(481.57±229.31)pg/ml,TGFβ_1(44.09±31.73)ng/ml,内毒素(1.05±0.37)Eu/ml,一氧化氮(71.15±33.09)μmol/L,其中内毒素与TNF α含量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相关性。ALSS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有明显下降,TNFα(156.46±78.12)pg/ml,P<0.05;TGFβ_1(27.77±23.28)ng/ml,P<0.01,内毒素(0.28±0.22)Eu/ml,P<0.001;一氧化氮(58.11±29.30)μmol/L,P<0.001;其中血清一氧化氮与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氨浓度也具相关性。 结论 重型肝炎肝细胞损害机制中,内毒素血症和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可能是重要的两个因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后,血清内毒素及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血氨水平及全身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保肝利尿等基础上,3组分别予口服培菲康加肠内营养、单纯口服培菲康、单纯静脉营养,疗程均为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血清内毒素、TNF-α、IL-18、血氨及白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培菲康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下调血清内毒素、TNF-α、IL-18及血氨的水平,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的水平,与单用培菲康及单用静脉营养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清除血氨、降低内毒素血症、保护肠黏膜屏障及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是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一条安全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