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宜良县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经病理诊断的PCA患者52例(PCA组),BPH患者50例(BPH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健康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F-PSA和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值。结果 BPH组血清中的F-PSA与T-PSA值明显高于健康组,(F-PSA/T-PSA)值低于健康组;PCA组血清中的F-PSA与T-PSA值明显高于BPH组和健康组,(F-PSA/T-PSA)值低于BPH组和健康组;各组间F-PSA、T-PSA及(F-PSA/T-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SA、T-PSA及(F-PSA/T-PSA)值是鉴别诊断PCA和BPH的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总前列腺特性抗原(T-PSA)、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雄激素受体(AR)与瘦素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4例BPH患者、108例PCA患者以及96例体检健康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BPH患者和PCA患者的T-PSA和F-PSA含量、AR、瘦素等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健康组和BPH组患者的瘦素水平较PCA组患者略低,BPH组AR阳性小于PCA组,健康组和BPH组的F/T值大于PCA组。结论在PSA基础上采用AR和瘦素配合诊断,能够有效提升BPH与PCA鉴别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与癌相类似的良性病变鉴别。方法 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和电切标本病理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前列腺良性增生易误诊为前列腺癌。结论 前列腺癌与癌相类似的良性病变的鉴别点。前列腺良性病变包括前列腺萎缩和萎缩后增生,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除以前列腺体积所得的商数。自1989年Benson等首先报道这一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已将其作为前列腺癌早期筛选诊断的一项有效指标,认为它在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时优于单独PSA测定。我们检测了20例前列腺癌和62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PSA和PSAD,皆在比较二者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t-PSA、f-PSA及F/T在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价值。方法测定前列腺癌(PCa)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6例血清中t-PSA、f-PSA,计算F/T值。以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作指标,评价PSA三项指标单项以及串联应用的诊断性能。结果t-PSA≥4.0ug/L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57.14%,阳性预测值46.67%;f-PSA≥0.934ug/L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67.85%,阳性预测值50.0%;F/T≤0.15的敏感性为81.71%,特异性67.86%,阳性预测值50.0%;t-PSA、F/T串联应用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85.71%,阳性预测值69.23%;t-PSA、f-PSA、F/T串联应用的敏感性为85.719%,特异性92.86%,阳性预测值81.82%。结论t-PSA、f-PSA、F/T串联应用最具PCa与BPH鉴别诊断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疾病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特别随我国人均寿命延长、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和前列腺癌(prostatic carcinoma,Pca)呈上升趋势,其中前列腺腺癌约占前列腺疾病26~37%。经直肠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且已成为诊断前列腺癌最有效手段。前列腺穿刺标本在光镜下鉴别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尤为重要。现通过25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病理分析,探讨这两种病变在形态学标准上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卵巢良笥囊性病变MRI表现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9例共133个卵巢良性囊性病变的MRI表现。结果 ①非赘生性囊肿、囊腺国多囊卵巢的特征为薄壁的囊性肿块,囊肿以单房为多,囊腺瘤多有壁结节,多囊卵巢呈多房性小囊腔,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粘液性囊腺瘤T1WI可呈中稍高信号。②MRI以卵巢囊性畸胎瘤和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不断提高,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主要依据,受生活习惯,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检验方法改进的影响,PSA的参考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上提出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罗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9,38(12):1076-1077
前列腺疾病是临床极为常见的老年男性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西方化的改变,以及内分泌因素的作用,前列腺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多数病例是在50岁以后诊断的。但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前列腺上皮增生活跃时,对基底细胞的挤压等因素以及病理诊断医师对电切标本缺乏肉眼观察,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1.
60例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征象及与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晓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1):3312-3314
目的 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征象及与乳腺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的60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Z,选同期的60例以钙化为主要表现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G;对三组患者均实施钼靶X线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单纯肿块、肿块合并钙化、单纯钙化、钙化合并结果扭曲为研究组患者钼靶X线摄影的主要征象,占比最多的为肿块,共计54例,占总数的90.00%;通过观察患者的径线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病变边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钼靶X线摄影征象显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边缘毛刺、分叶的患者最多,且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Z(P< 0.05);另一方面,研究组中泥沙、针尖、短棒样钙化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G(P< 0.05),圆点、蛋壳、小片样钙化患者所占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G(P< 0.05).结论 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征象主要包括钙化和肿块,应用钼靶X线摄影能够准确的鉴别诊断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两组实验对象,PCa组89例经B超、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PCa)者。BPH组为1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c—PSA、t-PSA,记录结果并进干亍统计分析。结果PCa和BPH组的c—PSA、t—PSA和年龄值,BPH和PCa组t-PSA含量(3.6±2.4)ng/ml、(15.2±16.2)ng/m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龄值两组间,差异兀显著性(P〉0.05)。t-PSA的cutoff为10ng/ml时,Pca89例中45例为假阴性(50.6%),t—PSA的cutoff为2.5ng/ml时,Pca89例中24例为假阴性(27.0%),但假阳性率相应升高。BPH和Pca的c—PSA含量(0.08±0.06)ng/ml、(28.9±37.6)ng/ml(P〈0.01),c—PSA的cutoff为2.5ng/ml时,Pca89例中18例为假阴性(20.2%1。t—PSA的cutoff为10ng/ml时,与c—PSA同时阳性占46.1%,而将t—PSA的cutoff定为2.5ng/ml时,与c—PSA同时阳性占69.7%。结论c—PSA在t-PSA〈10ng/mL的特异性优于t—PSA,t-PSA的cutoff为10ng/ml的设置过高,建议将其调整为2.5ng/ml,结合c—PSA(cutoff:2.5ng/ml)将有效提高PCa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04S、P63、ck/34BE12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病理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40例前列腺良恶性病理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正常前列腺基底细胞染色ck/34BE12(98%)、P63(100%)、P504S(-);前列腺癌染色P63(-)、P504S(+)、ck/34BE12(-);PIN染色P63(+)、PSIMS(+)、ck/34BE12(+);良性病变P63(+)、P504S(-)、ck/34BE12(+)。结论P504S染前列腺腺癌和PIN胞浆,P63、ck/34BE12染PIN和良性前列腺基底细胞核。在同一张切片上,同时用两种染色显示基底细胞和癌细胞,良性腺体为单一的P63、ck/34BE12着色,恶性腺体为单一的P504S着色,二者同时显色的腺体多半是PIN,因此,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阴性抗体(P63、ck/34BE12)与阳性抗体(Psogs)联合应用是鉴别前列腺肿瘤良恶性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40例前列腺病变患者,其中BPH27例, PC13例,观察上述前列腺病变的位置、信号特点及组织代谢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结果27例BPH前列腺显示不同程度增大,19例伴增生结节,15例伴慢性前列腺炎。13例PC外围叶内见低信号影, DWI呈明显扩散受限, MRS显示Cho峰显著升高, Cit峰下降或消失。结论1.5T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多种成像技术综合应用,对BPH及PC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两种形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血清共190例,其中正常对照60例,前列腺癌为90例,前列腺增生为40例.Bayer化学发光法测得TPSA和CPSA,计算CPSA/TPSA比值.比较三组的CPSA、TPSA和CPSA/TPSA.结果 在正常对照、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血清中的浓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Ca患者组的TPSA、CP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BPH患者组(P<0.001),PCa患者组的CPSA/TPSA大于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而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CPSA/TPSA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相同的敏感度情况下,CPSA和CPSA/TPSA较TPSA显示出更高的特异性.结论 联合检测TPSA、CPSA及CPSA/TPSA,更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探讨腮腺区良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腮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病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5例,淋巴囊肿3例,嗜酸性腺瘤1例,干燥综合征1例,炎性包块2例,血管瘤1例。术前正确诊断14例,准确率73.68%。结合腮腺病变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图像,能够在术前对此类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8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DWI和ADC图像表现进行分析,测量病灶区ADC值,对两组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6例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中央带腺体,在D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35±0.35)×10-3 mm2/s.34例前列腺癌中,16例病灶局限在外周带,8例发生在中央带,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9±0.25)×10-3 mm2/s.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 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特别是ADC值定量分析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早期很少引起症状,当前列腺癌引起症状时表明肿瘤局部或远处出现转移。自 1979年从前列腺组织内分离和提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来,PSA在诊断前列腺癌(PCa)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和随访。1 PSAPS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在男性前列腺上皮及尿道周围腺体产生。PSA基因密码位于 19号染色体上,其DNA序列也完全清楚。PSA在精液中呈高浓度, 其功能与性生殖能力有关,在正常情况下人血清中PSA的浓度较低,除小部分外,大部分以复合物形式存在。血清中结合型PSA的清除主要是通过肝脏,血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