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128例PICC置管患者,对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的患者79例,治疗后均治愈;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3例,给予拔除导管及抗感染输液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患者46例。结论 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外源性细菌感染是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的维护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干预对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院治疗接受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治疗的未接受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高玲 《哈尔滨医药》2012,32(6):498-499
目的探讨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60例PICC患者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60例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6例,其中病原菌定植5例,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9例,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2例。结论提高穿刺技术,规范导管维护,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健康教育是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管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CRBSI)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我院新生儿Picc置管168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84例(常规护理),乙组84例(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儿影响.结果:乙组CRBSI感染率(1.52‰)低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集束化管理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84例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集束化管理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导管维护依从...  相似文献   

6.
苗盛  贾庚  施慧 《中国医药科学》2012,(18):158-15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感染痊愈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导管感染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徐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06-207
目的分析与总结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患者12例,予积极治疗1~3d后治愈;导管相关性全身感染1例,给予拔除导管及抗感染输液治疗3d后病情逐渐好转。结论 PICC局部感染者,可不予拔除导管,采用换药处理,但需严密观察,高度怀疑血行感染者予拔管,同时做好导管尖端及对侧肢体静脉血的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6,(7):141-144
目的探讨患者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7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行PICC置管的1067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分组,2012年7月~2013年12月为活动前(组),2014年1~12月为活动后(组),运用PDCA循环通过对本院PICC置管患者数量的统计以及导管感染数量的监测,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1年后,感染率从5.90%降至1.43%,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对PICC置管的监测,控制,反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PICC)培训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肿瘤患者对预防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区98例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人,分别在置管前、中、后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8人,未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预见性护理。结果早期护理干预及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术患者降低相关性感染中静脉炎等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PICC培训和管理体制的建立,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及预见性护理,能显著的降低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傅爱琼 《安徽医药》2013,17(8):1438-1439
目的探讨敷料不同时间更换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穿刺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该院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88例,按照敷料更换时间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即1 d更换敷料组(A组)28例,3 d更换敷料组(B组)30例,5 d更换敷料组(C组)30例。观察3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患者感染率(7.4%)比较,B组患者感染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和B组患者感染率(7.4%,10.0%)比较,C组患者感染率为23.3%,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 d更换一次敷料明显降低PICC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率,超过5 d则危险性增加,为临床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郭玲 《青岛医药卫生》2021,53(4):310-3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 1/3 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PICC具有减少频繁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2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常规组:不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112例患者中,出现PICC导管感染有24例发生率为21.43%,其中置管操作不当诱发感染16例(66.67%),患者自身因素2例(8.33%),导管固定不理想3例(2.68%)。两组患者出现感染率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针对可能诱发导管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选择正确置管时机、对导管进行固定、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实施感染处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静脉导管尖端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分析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至2014年住院患者的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中分离出166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5.8%;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占36.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株为主占23.5%;革兰阴性杆菌79株占47.6%,以非发酵菌45株为主占27.1%;真菌27株占16.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最高;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最高,不动杆菌属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临床放置深静脉导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置管时间,拔除的导管应根据需要进行培养及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所用抗菌药物,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P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收住我院PICU的126例中心静脉置管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对导管进行维护,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导管进行维护。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1例,占1.6%;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3例,占4.8%,两组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7,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能有效预防P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讨PICC导管用于ICU患者救治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78例为对象,均应用PICC导管进行临床救治,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78例PICC置管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44%(76/78);置管时间平均(23.7±9.82)天;所有患者未出现因置管引发的并发症或局部化脓现象,仅有2例出现穿刺点渗血,2例出现导管阻塞,1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结论 PICC导管用于ICU救治危重患者是一项有效安全的临床措施,注重做好预防导管阻塞及感染的针对性护理工作,有助提高PICC护理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时间选择慢于对照组(P<0.05),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实施品管圈,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碘伏消毒对预防手术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常规消毒,观察组(n=45)给予碘伏消毒,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消毒可有效延长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细化换药流程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11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换药包遵循常规换药流程,观察组改良换药包及细化换药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结果 两组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导管平均置管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导管病原学送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检出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采用细化换药流程,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