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为四大难症之一。本病在临床上以腹部膨胀如鼓、青筋暴露、颜面及皮色黄或黧黑为主要特征。《灵枢·水胀》篇对这些临床证候作了比较详尽的描述:“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朱丹溪说:“风劳臌格为真脏病,绝难治。”历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等方面都各有侧重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使本病的理论与临床治疗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后世治疗本病提供了许多可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杨继君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2):112-114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依赖于肺气之宣肃、脾之升清、肝气之疏泄、肾气之开阂:若上述脏腑有病,均可引发肛门病变。正如《血证论》中论述:“魂门之病,有由中气下陷,湿热下注者;有由肺经遗热,传于大肠者;有由肾经阴虚,不能润肠者;有由肝经血热,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们运用民间验方“治肝散”治疗肝硬化腹水23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治肝散”的药物组成及制、服法方药:核桃仁、大枣(去核)、黑豆、白矾、谷芽、车前子各一斤,杏仁六两。制、服法:将上药烘干,研末,装瓶备用。每日服2次,每次服三钱,开水送服,一直服至腹水消失。禁忌:辛辣、酒、老母猪肉、盐。二、西药利尿剂的应用: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除坚持服“治肝散”外,还可酌加小量的双氢氯噻嗪,每日三次,每次25毫克。服至腹水基本消退后停止。三、疗效:经治疗后一般都在10~20天开始腹水渐消,自觉症状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是消化系统常见危重病症,由肝硬化或(和)肝癌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腹腔感染等因素所致.现代医学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利尿剂、放腹水,配合补充血清白蛋白等方法治疗,但长期应用可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受损、诱发肝性脑病等严重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9.
陈××,男,45岁。1975年5月10日诊。患者5年前患肝炎、肝脾肿大,曾住院三次,效果不大,1974年底腹部逐渐长大、胀痛,次年一月经重医一院同位素肝扫描,诊为弥漫性结节性肝硬化,治疗不效。一天前因乘车颠簸,即感右上腹剧烈疼痛、食少、腹胀,呼吸不畅,急以肝硬化腹水入院。检查:肝在肋下约三指,质硬并扪得包块,经肝扫描提示为弥漫性、结节性肝硬化。治疗月余效果不显,乃请中医会诊。患者面色晦黯,神倦纳少,便溏臭黄,舌质红绛,苔白薄,腹胀,青筋怒张,肝在肋下2厘米,剑突下4厘米,质硬,腹水(++)。证属肝郁脾困。治以疏肝理脾。处方:党参、丹参各30克,当归10克,白芍24克,柴胡、厚朴各12克,茯苓皮、冬瓜皮各30克,玄胡9克,通花根15克。水煎服,一日1剂。连服10剂后,腹胀减轻,小便清长,大便成形,精神胃纳好转。 相似文献
10.
11.
12.
郭××,男,50岁,干部.患者因上腹部撑胀、双下肢浮肿七天,于1986年3月7日住我院内科,诊断“肝硬化腹水”.用联苯双酯、肌苷、甲状腺素、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等药治疗39天,病情好转,要求转中医科调治胃病(有胃溃疡病史十余年).4月15日转入中医科时,患者胃脘胀痛,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干,鼻衄,齿衄,双下肢浮肿,午后为重,腹水征(±),舌淡红,苔薄白,面色晦暗无泽.4月14日曾做B超示:肝硬化腹水,脾大.给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停用全部西药.3天后胃脘胀痛减轻,腹部逐渐胀大,腹围约95cm,双下肢浮肿加重.4月18日腹部透视:双膈明显升高,高达第五肋, 相似文献
13.
14.
<正> 王某,女,63岁。因腹大胀满,伴小便短少半年,逐渐加重。于1992年12月21日初诊。 患者于15年前患急性乙型肝炎,到市医院治疗,好转出院。此后每因情志不畅致两胁胀痛,口渴,双下肢渐见浮肿,腹部胀满,且逐年加重,未曾治疗。自半年前开始,腹大胀满,睑肿如卧蚕状,双下肢浮肿,小便量少,经西药治疗未见好转。现腹大胀满如箕,不能转侧,睑肿,双下肢高度浮肿,口渴,小便短少续通,脘闷纳呆,周身乏力,肢冷。查舌质嫩红,苔少而润,脉浮滑。查体:呈慢性病容,睑面浮肿,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min,律整,无杂音,腹部膨隆,青筋微露,肝脾未触及,可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B超示: 相似文献
15.
16.
18.
19.